十二年等待终上市,中国电影能否再度登顶行业巨头?

速途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速途网7月28日消息(报道 李雪萌) 这几天,很多电影圈内人都在朋友圈里为同一个消息点赞:历经12年上市长跑,有着中国电影行业“国家队”“老大哥”之称的中影股份终于获得了中国证监会的IPO批文。根据上交所公布的时间表,中影股份将于今日开放申购。而近年来随着电影产业的发展,除了传统的影视制作企业外,互联网巨头也试图在此领域分一杯羹。 “互联网+娱乐”理念的产生加剧了行业竞争。

   十二年新秀崛起,电影行业风云巨变

中影股份是由中国电影集团发起,联合中视总公司、央广传媒、长影集团、江苏广电、歌华有线、电广传媒、中国联通等7家公司,于2010年设立,中影集团占股93%。之后,中影股份一直在谋求上市。2015年2月,中影股份曾因申请材料不齐而被中止审查,直到当年6月底更新材料后重新预披露,中影股份在次月就获得证监会发审委审核通过。

中影股份争取上市的这12年,恰巧也是中国电影行业发展最为辉煌的12年。中国国内电影票房从2005年的20.63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440.69亿元,增幅超过20倍。2003年起,国家正式启动文化体制改革,国内的电影公司普遍迎来市场化,大量的社会资本开始全面进军电影行业的每一个环节,电影行业的民营企业强势崛起,具有“国家队”背景的中影股份在业内的龙头地位开始动摇。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中影集团还在为上市来回奔波的时候,国内的民营电影公司早已掀起了登陆A股市场的浪潮——“国内电影第一股”在2009年被华谊兄弟摘走,随后,华策影视、光线传媒、万达院线、唐德影视等一批“实力派”民营电影公司也纷纷进驻资本市场。

而通过近两年的数据来看,无论是在资产规模还是盈利能力,中影股份均不属于行业顶尖。资产规模方面,不及重资产模式的万达院线和华谊兄弟,营业收入方面,也和万达院线有着不小的差距。在目前国内高速发展的电影市场中,面对民营企业的不断冲击,中影股份未来的盈利能力饱受质疑。

   盈利模式单一,上市后重新布局发力线下

中影集团作为国有企业,依靠国家政策扶持,在业界是存在一定优势的。作为国内仅有的两家拥有进口影片发行权的公司之一,如果有进口片进入中国,中影势必会参与发行。但作为国企,社会责任是他很重要的一方面,不像民营企业,会将非盈利或者利润小的环节剥离,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它的盈收。另外,在涉猎的影片类型方面比较单一,多为商业大片、主流影片,而这些已远远不能满足日益丰富扩大的电影市场的需求。“国家队”的身份让它在企业转型的道路上走得十分尴尬。

另外,从目前影视发行公司的运营模式来看,仅凭影视剧的投资制作发行已远远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尤其是在其对手华谊兄弟、光线传媒纷纷发力线下,BAT三大巨头也涉足影院业务与影票发行的现状下,中影股份的全产业链布局在单一环节优势并不明显。所以公司上市后拟募集资金46亿元,其中约12亿元将用于影视剧业务营运,11.7亿元将用于投资数字影院,14亿元用于推广应用数字放映,从而在软件与硬件两方面提升公司在行业中的生产力与竞争力。

结语:多变的市场、“野蛮”的资本、跨界的玩家,这都是中影股份不得不面对的现状。不过,整个电影行业的发展和想象空间仍然巨大。成功上市之后,中影股份能否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的中影股份或将继续凭借其政策红利及获得的大量资本,撼动电影行业格局重新调整,重新登顶成为行业内老大,我们拭目以待。(作者:李雪萌)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