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途研究院:2015互联网社群发展报告
速途研究院2015年7月9日报告(分析师侯长海) 互联网不断冲击传统商业模式和社会协作方式,很多新的概念在近几年被提出。互联网逐渐改变人类连接方式的同时,社群这一概念被重新定义。“社群经济”“社群媒体”这些新名词逐渐被更多人认知,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的互联网社群的发展领先于世界,并逐渐成熟化和规范化。这种新的人的连接方式和协作方式正在对中国新经济的发展与社会进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速途研究院分析师团队结合中国互联网社群相关数据,结合社会调查与用户群体采样,分析中国互联网社群发展现状。
一、中国社群平台的发展历史
各种网络社交平台的发展是互联网社群发展的基石。1997年后论坛基本开始兴起,后来QQ群成为了互联网交流群体的基本单位。微博打破了六度分割理论,让每个人都可以直接交流。2011年微信产生,在移动设备的协助下,人与人的连接更加便捷,而今天每一个微信群都是一个社群的雏形。
二、社群的主要分类及占比
(速途研究院制图)
按照社群的基本属性,中国主流社群大致分为以上六种。拥有不同兴趣爱好和不同需求的各类人群,通过互联网开始连接,逐渐形成规模,促进各行业的发展。
(速途研究院制图)
娱乐类社群在中国占了36%的比重,排名第二第三的分别是电商类和文化类。经济的快速发展让人民精神娱乐需求提高,电影、音乐、游戏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产生联结。其次是电商类,近几年电商高速发展,社群经济在电商之间愈演愈烈,这一点在新媒体上显现的尤为明显。而文化类的社群在中国发展历史悠久,这或与中国人爱读书的习性有关,自媒体的发展更加剧了文化类社群的形成。
三、社群成员的基本属性
(速途研究院制图)
中国社群成员的男性占比约60%,女性占比40%。男性在参与社群交互等行为中表现的更为积极,参与度高;而女性群体参与社群活动更多的是寻求共鸣、寻找共同话题。
(速途研究院制图)
由于互联网社群的概念在近几年才开始兴起,且主要以网络通讯手段为主要连接工具,社群
的主要成员仍然以年轻群体为主,而年轻人也更容易接受这种新的连接方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未来年龄较大成员的比重将会逐渐增加。
(速途研究院制图)
社群成员的学历情况,基本都以大学本科与专科学历为主,共占了75.9%。说明我国社群成员的整体素质还是比较高,毕竟社群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试水者也都是对互联网有一定了解的人群。
(速途研究院制图)
我国社群的主要成员以中产阶级为主。其中月收入3500-8000之间的人群占了主流,这部分人群以企业的白领和一些中级管理者为主。而社群成员的整体收入情况倾向于中产阶级,大部分都在5000以上。
但目前来看社群发展的问题也很明显,诸多社群的参与者,尤其是同类社群的同质性异常明显。很多社群的参与者在同类社群中均有活动,且活跃用户占比较低,活跃成员也是同类社群参与度均较高的用户,这进一步加剧了同质化的情况,社群的功能性展现明显不足。
四、社群经济的典型案例
小米成功后,粉丝经济、互联网思维似乎成为了小米公司的代名词,而小米社区是一个典型的产品型社群。吸引用户参与到产品讨论与创造中来,有亲手制造产品的参与感。不断与其互动,增加了粉丝活跃度。为发烧而生的情怀,小米社区更让每个米粉有了归属感,同时在微博上小米也经常与粉丝互动,制造话题,创始人雷军目前的的粉丝数是1230万,小米手机的粉丝数是1019万。
2.罗辑思维的互联网实验
从视频节目到微信公众号每天60秒语音,再到会员招募,罗辑思维是一场互联网社群试验。罗振宇把自己视为“手艺人”,为大家读书,做大家的书僮。社群成员大部分都是80后、90后的一些爱智求真的读书人,罗振宇作为一个自媒体人,倡导独立、理性的思考,推崇自由主义与互联网思维,得到了很多有知识的年轻人的认可,实现自由人的自由联合。目前罗辑思维已是中国影响力最大的互联网知识型社群。
3.速途网千群直播
2015年6月16日,速途网络主办的“China V2015中国产业互联网峰会夏季嘉年华”在北京开幕。创造了中国互联网历史上的两个“第一”:第一次启用了微信群这个媒介方式作为大会的直播平台;第一次史无前例地开展了“千群直播”在线活动。ChinaV的主论坛参与直播的微信群有:PR媒体俱乐部、互联网人脉圈、站长安全群、圳互联网创业、移动互联网创投圈等。总计950个微信群参与直播;线上、线下同频辐射人数多达二十余万人。
五、互联网社群发展趋势
1.基于社群的媒体化传播
当互联网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从中心化传播到碎片化传播,新媒体让信息交互传递,人们正在以一种高效的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连接,社群的基本单位是人。未来信息传播的单位将不再以人单位,而是以社群为单位,每个人在不同的社群中有着不同的属性,基于社群的媒体化传播不仅能够提高效率,节约成本。重要的是而社群作为一个系统存在,其本身也将具备一定的媒体属性,传播内容,并生产内容。
2.产品型社群的建设与发展
小米的成功后,让更多的人开始探索产品型社群的建设与意义。“用户智造”“参与感”成了产品型社群的代名词,产品型社群要做的两件事情,一是把粉丝变成消费者,二是把消费者变成粉丝。以往企业培养的是用户,现在企业培养的是粉丝,让产品和消费者或潜在消费者进行联结。建立一个产品型社群,不仅是培养一批用户,更是一种借势营销。
3.人人可参与的商业模式
当相同价值观的一群人产生强关系后,将会产生新的价值。产品社群让每个人参与到产品的设计与创造中来,众筹的模式将创业者和投资者联系到一起,但这种模式仍然不够成熟。当社群推动人与人之间的协作方式效率不断提高,很可能推动一种新的商业模式的形成,即社群成员高度参与的创业模式,每个人既是创造者、又是投资者、又是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