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与途家传绯闻,Airbnb能否力争国内短租上游?
戴着共享经济的帽子,短租被市场赋予了很大想象和期待,但由于涉及房屋资源,短租在国内并未像出行市场一样在短时间内爆发。为了尽早摘到短租的果子,变数正在暗中滋长。
继三月份Airbnb发布自己的中文名字后,又爆出与小猪短租的联手合作,虽说之后双双否认,但侧面足见Airbnb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现今又传闻与途家的合作,可见Airbnb已经开始考虑改变自己的策略。
但是,面对不熟悉的市场环境,向来在国外短租风生水起的Airbnb,在中国的短租之行仍任重道远。
再次本土结盟
选择与途家合作,就是选择与本土玩家结盟。
据知情人士透露,今年三月Airbnb在上海举办发布会,并将这次活动当做检验入华两年成绩的观察窗口。但从反馈来看,结果差强人意,这促使Airbnb开始考虑转变中国区业务的发展思路。面对现状,与本土玩家结盟是一个摆在案头的选择,只是这一次,对象不是小猪。
途家,有OTA巨头携程的助力,在短租领域强于国内的其他选手,倘若能与Airbnb达成合作,途家国外的C2C业务也可以得到有力的补充。同时,对于他背后的东家携程而言,和国外的选手开展合作,非常有利于推进现今携程主张的国际化进程。
而面对庞大的中国短租市场,Airbnb也想分一杯羹。但是,有一点需要明确的是,进入中国市场必须学会在全球化的大平台与中国本土特色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当然这也绝非易事。对于Airbnb而言,如果与途家达成合作,其在中国的房源拓展问题也将得到本土团队的支持,道路可能会走的轻松点。
但这一次合作,是否会重蹈和小猪的覆辙,来个半路夭折,也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技术男“坐馆”中国区
之前,Airbnb早已入华,但却并未确定中国区的领导人,只是对外宣称需要一个既懂中国用户需求,又深谙IT技术之道能与Airbnb文化相契合的人来带领团队。而近期终于亮相的新任掌门——葛宏,是一位地地道道的IT技术男。
葛宏,毕业于清华大学,之后又进入耶鲁大学深造。技术背景、中美教育背景和Airbnb内部的历练背景,是葛宏被委以重任的三个标签。但是,尚浅的阅历相比之前官方宣称的15年工作经验的标准还是略有差距的。
据了解,从2015年8月18日宣布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到现在,Airbnb先后换了四位负责人,同时由于Uber和Google等美国互联网巨头入华的“前车之鉴”,Airbnb在确定“中国掌门人”方面十分谨慎。
只是这一次,对于新任中国区“掌门人”来说,要担的担子并不轻松。一方面2018年IPO目标迫近,另一方面需应对中国本土的竞争对手。所以,留给葛宏的本土化的时间窗口机会正在慢慢减少,能否打破海外互联网巨头中国水土不服的魔咒,也任重道远。
用户体验仍存问题
关于Airbnb的用户体验评价,要从一位Airbnb用户的“账号被封”来谈起。
今年4月28号,一位用户发现Airbnb账户被封,于是拨打客服电话,并未接通。5月1号,依然无法登陆,遂通过微博联系官方微博,得到稍后处理的回应。之后,用户便开始了长达十天的等待。直至最后,用户忍无可忍,通过微博发起了“网络暴力”,并手动@了Airbnb,账号问题最终以“误封账号的解释”解决。
当然,这并不是个例,平台上的其他用户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
为成功扎根中国市场,Airbnb在网络媒体上做了很多营销,努力营造出一种“脱俗”感。姑且抛开这些商业惯用的营销手段,就从客户服务角度来看,Airbnb的服务还真不敢叫人恭维。向来对外宣称的重视品牌的本土化,注重用户感受。但就此次事件来看,还真不能叫人信服。
此外,Airbnb共享租房平台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去年12月,闹得沸沸扬扬的“上戏学生Airbnb毁房事件”,遭到房主的投诉,最后房主却因未走平台正常的支付手续而被拒赔偿。由此,也导致Airbnb平台上支付方式监管不严、维权存在漏洞等问题凸显,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用户对它的信任。
同时,因Airbnb是在全球范围内有影响力的租房平台,所以用户的类型各异。但却曾被曝光,一位用户在Airbnb租房,却因名字听起来像美国黑人的租客而被房主拒绝。这类事件的发生,虽不能单纯地靠此来评判一个平台的优劣好坏,但是也暴露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结
通过以上对Airbnb的分析,可以看出其在中国短租市场的发展仍需加一把力。在业内人士看来,尽管去年短租行业已经出现了整合潮,但并不等于竞争已经进入收尾阶段,行业仍处早期。
从一定程度上来看,Airbnb入围中国,一方面会加速中国短租行业的整合和发展。同时,也加速中国短租走向国际的脚步。需要注意的是,在真正迎来行业爆发的时刻之前,像Airbnb这样的外籍选手,更应该潜下心来,进行长时间的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