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电影大师扎努西来到北京电影节

速途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4月20日,波兰电影大师扎努西先生因北京电影节“注目未来”单元邀请,来到北京电影学院做讲座,并作为波兰电影推广大使向电影学院图书馆赠书,还在当场进行了签售活动。

  电影学系吴冠平教授以“波兰道德焦虑电影”为引开始了本次讲座。扎努西先生提到,叙事表达和抒情艺术(电影、戏剧)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它让我们更加了解生活和历史,让我们以史鉴今。“不要犯旧的错误,可以犯新的错误,这是一种进步。”

  扎努西先生还分享了自己创作电影的核心观念:叙事者最重要的是“选择时刻”,那将是对观众情感的触动点。“一个人从窗户跳下去并不能触动人,而一个人站在打开的窗子上在跳与不跳之间挣扎的时候才是选择时刻,这是我在电影中一直在寻找的最重要的时刻。”

  

  随后大屏幕上播放了两个视频片段,扎努西先生由此阐述了如何制造戏剧冲突以带来“选择时刻”,其中第二段视频的拍摄地点还有一段趣闻,他和塔可夫斯基共同去当地采景,两人打赌谁先在这里拍电影,扎努西得意的说他赢了。

  谢飞教授以同龄人的视角问道扎努西,他是如何保持创造力的?他在社会主义时期,经受了被学校开除甚至被国家驱逐的遭遇,又如何看待那个时期呢?扎努西坦言电影产业多有失业者,一毕业就失业,所以他很珍惜工作机会。至于波兰曾经的情况确实糟糕,但后来的变化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过去我们都是失败者,现在一些是失败者,一些是成功者,如果都是失败者那倒没关系,有成功者却甘作失败者是很没面子的。以前在社会中人们懒惰可以不负责任,但现在不行了。现在一方面生活比较艰难,但却也有更多的希望和机会。

  

  扎努西电影的宗教色彩已成标志,他认为很多电影都有宗教色彩,关键在于怎么看待。宗教是人类社会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曾经作为科学家的他很愿意用宗教眼光看待世界,物理和数学也越发趋向宗教。

  面对好莱坞市场巨头的冲击,扎表示很乐观,波兰人很支持本土电影,即使觉得糟糕但还是会去看。虽然90年代也经历过市场滑坡,幸而当时还是有一些非常不错的历史片吸引了大量观众,保障了波兰本土的市场。

  扎努西十分注重欣赏和审美能力,他谈到人们先天的审美感受并不足够,必须要对作品有所学习和了解。“我常常在网络上感到被侮辱,人们没有根据的妄下评断,所以我需要有文化的批评家,他们必须要告诉我我在做什么,遗憾的是伟大的批评家的时代已经过去。”这可能也是很多电影大师共同的遗憾。

  说到基耶斯洛夫斯基,他的《盲打误撞》惨遭波兰各方面的批评,而他决定无视评价,更加努力地创作了《十诫》,当时正值波兰变革阶段,经济困难,资金紧张,没有什么人投资,但再过几年之后,那群人花了大价钱来买《十诫》的版权。BBC曾在晚间时段首播《十诫》,赢得大众青睐,于是在黄金时段又放了一遍,这是基耶斯洛夫斯基的成功,但这却影响了他的身体,所以当导演是个非常不健康的职业。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