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辩仙源何处寻” ,三伏天酷暑,难挡“中国桃乡”桃子丰收的热情。
说到“中国桃乡”,人们总会第一时间想到北京平谷,作为自西汉初建县,迄今已有2200余年,凭借着三面环山,独立水系,水资源丰富,沙壤土质,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独特的生态环境,造就了闻名遐迩的平谷大桃。
每年的8月前后,正值平谷大桃上市的时节。平谷大桃以个头大、果味浓、颜色艳为特点,在明清时就已拥有皇家贡桃之美誉。如今,平谷大桃也被列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早已成为当地的富民产业,托举起了乡村致富的希望。
▲80岁的查露宽在桃园。靠着种平谷大桃,他和老伴一年有近20万收入。张慧明|摄
速途网注意到,来自马坊镇梨羊村的80岁的查露宽夫妇,依靠种桃,每年能为全家带来20万元的收入。
合作社+新电商,八旬老人家庭年入20万
据了解,查露宽夫妇是村里绿养道合作社模式的受益者,并因此走上了种桃致富的道路。绿养道合作社厂址在马坊镇,每年要收购300多家农户的桃子。除了整个马坊镇,还需要到大华山镇的小裕子村和大裕子村收购。据了解,附近大部分村90%的桃子都被合作社收购。
然而,“平谷大桃”虽然名声在外,但在过去几年,传统的大桃产业发展曾面临着土地碎片化、劳动力老龄化、经营分散化、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这些问题成为了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
由于当地产业分布较为零散,农户需要自己寻找销路,无论是拿到路边摆着卖,或找批发市场,或贩子过来收,都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在卖桃上。不仅会造成农户人力物力的浪费,各家为了多卖些桃子而互相压价,最终利益互相受损。最甚时,平谷大桃一斤只能卖3毛钱,加上损耗,农民一年下来的收入不过几千元。
如今,村民们将销售工作交给了合作社,可以更加聚焦于桃树的种植工作,合作社的包销模式,不仅省去了桃农自己寻找卖家的不确定性,同时还能从村民的利益出发,保证优质的平谷大桃能卖上合理的价格,提高村民收入。
不过,对于早期的合作社模式而言,虽然解决了村民在销售上的成本,但水果本身作为季节性较强的生鲜产品,不仅要在保鲜期内销售,面对应季产量的激增,更需要合作社精确对接外部需求,防止货品的积压。
伴随着互联网新电商崛起,合作社也开始不断探索效率提升的边界,让平谷大桃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建立”农户+互联网+最终消费者”的电商新模式,让这一果中佳品走向更多的人的餐桌。
2019年,绿养道合作社入驻拼多多平台,得益于拼多多平台独特的“拼购+产地直发”经营模式,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需求波动。而在8月前后,大桃集中上市的季节,合作社就参加拼多多上的秒杀或万人团等活动。各种“拼”的模式,能从时间和空间上把拼多多上全国近9亿消费者的农产品需求迅速聚集起来,快速把应季水果卖出去。
合作社之所以能够持续不断获得订单,离不开平谷大桃的过硬的品质。在合作社模式下,桃子基本上都是大爷大妈在种,凭借几十年的种桃经验,大桃品质得到了保障。而为了进一步强化品质,每天早上采购员都会带领一个六七个人的小组筛选把关,将符合标准的采购上来,质量稍差的另作加工处理。
在卓越的品质之下,绿养道合作社的大桃单价持续飙升,售价从五斤98元到最高一箱688元不等,目前销量比较好的蟠桃,一箱12个能够卖到198元。
在拼多多为代表的农产品上行平台带来的稳定需求下,合作社与果农达成了长期供应合作的模式,省去了中间交易成本,增强了地方的产业韧性,更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以查大爷家为例,全家共种植20亩桃,每逢桃子收获时节,一天最多能卖一千多斤桃。
据统计,自2020年疫情暴发以来,合作社通过线上销售的模式,帮助周围300多户桃农销售大桃共计1500多吨,产值达到3000万元,带动农民户均增收20%以上。
创造就业岗位,推动共同富裕
对于农业这种季节性强的产业而言,如何利用好农闲时节,避免产业空转,是提升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而对于平谷这样产桃地区,合作社还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因地制宜”的业务模式。
合作社注意到,桃树每年剪下来的枝桠,经过粉碎、发酵,可以做成生长蘑菇的料,尤其适合种赤松茸。通过试验成熟方案,并快速向农户推广,在梨羊村,赤松茸和桃树套种已成当地流行的做法。每年中秋后与桃相关的农活结束,农户便开始种植赤松茸,不仅降低了焚烧桃枝造成的污染,每亩地年收入还能增加1万元左右,相比仅种植桃树,实现了收入的翻倍。
在“因地制宜”的结合本地生态开展新业务的同时,当地合作社创造出了大量“因人而异”的劳动岗位。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负责搬运、装卸等需要体力的劳动,而一些采摘、分拣等非重体力劳动,适宜中老年农民就地兼业。
▲当地农户根据桃子大小对应分拣装箱,村子里两到三口人的家庭,种桃每年能收入15-20万元,还有几万元兼职收入。张慧明|摄
在合作社仓库兼职打包分拣四年的高春霞,今年已经57岁,除了家中不到两亩地的大棚需要照看外,其余时间便来到合作社兼职选果和装箱,挑出去坏果并按照桃的大小划分等级,对应装箱。据本人表示,每年5月到10月,通过分拣装箱,能够为她额外提供近2万元的收入。
通过提供就地兼业的岗位,让全村人在农闲之时,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劳动中来,提高了合作社日常的运营成本,业务开展也更加具有灵活性。同时也更切实推动了地方的劳动普惠,并在多劳多得中提升自身的收入水平,实现乡村的共同富裕。
培育新农人,乡村产业升级进行时
当地合作社负责人还指出,在平谷大桃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以及就地兼业带来的额外劳动收入,农民收入的增加,还为当地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如今,村民有了更强意愿留在本地发展,为乡村的产业升级提供了动力。合作社甚至还与大学农学院合作,给农学专业大学生提供实践基地,为培育“新农人”创造土壤。
近年来,以拼多多为代表的涉农电商兴起,带动了年轻人返乡创业的潮流,有了人才的支持,才能更好地以科技创新赋能乡村振兴。
绿养道合作社意识到,产业要升级,乡村要振兴,还是要靠新的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让地方产业不再局限于农业种植的单一模式,而是深化产业结构,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为此,在农业技术研发上,2022年,合作社加大力度,与中化集团蓝星科技合作共建博士农场。目前,博士农场正在研发的是一种以桃树枝为原料提取的生态农业植物制剂——木醋液。桃木经过高温之后会产生木醋,木醋有三大功效:第一,改良土壤,防止板结硬化;第二,促进植物对氮的吸收,增强肥力;第三,驱虫,除异味。目前,木醋已经在水果玉米上看到了成效,未来会在更大的范围进行试验。
▲合作社成员在卸采购回来的桃子。张慧明|摄。
而在销售链路上,合作社也进一步深化了与拼多多这样的新电商平台合作,不仅让平谷大桃走出北京周边,销往全国各地。拼多多也通过加大对农产品运输、物流和仓储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在不断落地更智能高效的新物流体系,通过助力更多农产品走上数字化“产销直连”。
不仅如此,拼多多还依托平台的大流量、大数据优势,通过对接城镇消费者需求,向合作社提出生产策略,实现供需的紧密结合。早年,当地只种普通的桃子,但很多人对桃毛过敏,严重影响桃的受众范围。后来,合作社带领农户不断开发新品种,不带桃毛,甜度、口感都提升了的蟠桃、油桃也被广泛接受。
在农村数字化改革不断前进的道路上,昔日的“中国桃乡”旧貌换新颜,从依山傍水、桃林相伴的自然风光,又开辟出产业集群,营造当地农人勤劳致富的人文景观。据了解,合作社还以此为契机,打造了160亩农耕文旅项目,提供踏青、赏花、采摘等休闲旅游服务,带动了产业融合发展。
如今的马坊镇梨羊村,正是中国农村在数字化改革的一个缩影,用科技的力量,联通农业科研、生产、加工、物流、营销、质保、追溯、品牌等全产业链关键环节,构建充满活力的数字经济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