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途研究院联合融云:中国移动社交沟通指数报告

速途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速途研究院 2015128 日报告(分析师郑春晖 李国琦) 移动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极大的便捷,各类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层出不穷。而与此同时,人们对于在线交流的需求也越发强烈,如今社交属性近乎成为一款优质软件的“标配”。人们可以借助移动互联网交流经验、分享心得、结交朋友。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更多的人开始向移动端转移,国内移动端网民的数量逐步增长,未来人们对于移动沟通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

       速途研究院联合国内最大的即时通讯云服务商融云,通过技术优势深度挖掘中国移动互联网网民在线社交沟通的生活状态。关于融云即时通讯云,中国最大的即时通讯云服务商,可为全球开发者提供服务及支持。为百姓网、豆果美食、优信二手车等亿级 APP 提供云服务。

        各品牌的设备月活热度 TOP5 苹果实力登顶

速途研究院联合融云:中国移动社交沟通指数报告

(速途研究院制图)

       在人们用来进行移动端沟通的众多手机的品牌中,苹果手机以 26.13% 的月活热度力压群雄,夺得榜首。排在第二位的是三星,月活热度为 11.78% ,不足苹果的 1/2小米的月活热度为 10.05% ,排在第三位。华为的设备月活热度为 8.65% ,位列第四。月活热度第五名是步步高,活热度为 3.89%

       从活跃度可以看出苹果手机用户更爱社交,社交已经成为人们日常沟通的重点,尤其是在电子商务平台,售前的交流沟通更容易提高商家的成单率。苹果用户大部分收入较高,购物需求也较为强烈,所以其整体活跃度较高。

       安卓系统月活跃度 TOP 5 新版系统月活热度高

速途研究院联合融云:中国移动社交沟通指数报告

(速途研究院制图)

       仅从安卓系统来看,众多版本的系统中,以 4.4.4 版本的月活热度最高,热度为 22.37%4.4.2 版本的活热度为 17.67% 排在第二位。第三位是安卓 4.2.2 版本,月活热度为 12.60%4.3 版本的安卓系统月活热度并不如 4.2.2 版本,以 8.1% 的月活热度排在第四。 4.1.2 版本月活热度为 4.9% 排在第五位。

       安卓系统的月活热度基本上随着版本的更新月活热度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但以前的版本的保有量依然较高。另外,安卓系统与手机的硬件匹配度较高,如果手机升级系统后将会使手机整体运行缓慢,并且手机更新周期一般为 1 年左右,一年后安卓手机大部分都已经被淘汰。所以其老系统的用户活跃度不高。

        苹果系统月活热度 TOP 59.1 版本热度超后四位总和

速途研究院联合融云:中国移动社交沟通指数报告

(速途研究院制图)

       苹果系统众多版本的月活热度分级比较明显, 9.1 版本热度实力登顶,为 34.04% ,超过第 2-5 位的热度总和。 8.3 版本热度排在第二,仅有 8.2%7.1.2 版本的热度为 7.81% 排在第三位。 9.0.2 版本月活热度为 6.49% ,排名第四。第五位是 8.4 版本,月活热度 5.67%

       和安卓系统的月活热度相比,苹果系统的活跃用户显然比较集中,最新版本的系统月活热度也显著高于其他版本。这也说明苹果系统除了最新版本,其他版本的保有量也相对较低。

       苹果 IOS 系统明显的是针对主流产品设计与研发的,被更新替代的产品如果更新最新系统运行速度较差,仅有少部分用户会选择更新最新系统。剩下没有更新最新系统的手机,由于质量与性能仍然较好,成为大多数人的备用手机,使得用户的保有量与活跃度交安卓系统有明显提高。

       移动沟通用户性别分布 女性更爱沟通交流

速途研究院联合融云:中国移动社交沟通指数报告

(速途研究院制图)

       从移动沟通的用户性别来看,女性用户占比 59% ,男性用户占比仅 41% 。再参考原本男性人群的基数要高于女性群体,可见女性群体对于移动沟通需求要显著高于男性。女性整体活跃度高于男性,主要是由于女性群体热衷于吐槽与八卦形成的圈子,在圈子内由于兴趣形成话题,使热度不断升高。反观男性群体对于网络聊天,大多是应用于熟人的圈子,当作沟通工具,并且倾向于线下交流,所以男性群体活跃度略低。

       移动沟通地域热度 TOP 5 北京地区的移动沟通需求高

速途研究院联合融云:中国移动社交沟通指数报告

(速途研究院制图)

       移动沟通热度最高的省份依次是:北京、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其中北京以 15.60% 的沟通热度排在首位,广东以 11.3% 的热度排名第二,江苏排在第三位热度 7.1% ,浙江以 6.7% 的热度排在第四位。第五位是上海,热度 6.1%

       沟通热度的地域分布与该地域的发达程度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越发达的地区,对于移动沟通的需求也相对越高。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覆盖面的拓宽,以及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电子商务、 O2O教育、出行等等在三四线城市的布局深入,三四线城市的移动沟通活跃度也会逐步提升起来。

       通讯行为发生的时间段分布 上下午 9 点两高峰

速途研究院联合融云:中国移动社交沟通指数报告

(速途研究院制图)

       一天中用户通讯行为发生较为集中的时间在上午 8-9 点和晚上 20-22 点,并分别在上午 9 点和晚上 9 点达到峰值。晚上 23 点到次日 7 点用户的通讯行为最弱,白天时间段里更易发生通讯行为。晚上下班后到临睡前这段时间,用户的通讯行为集中爆发。一方面夜里这段时间相对空闲,属于大部分人们的可支配时间,而由于移动设备的渗透,这个时间段借助移动设备进行沟通或者使用移动设备上的交互功能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这个时间段也是人们在社交、餐饮、出行等诸多方面需求集中爆发的时段,对于移动沟通的需求也会相对较强。

       平均单日通讯行为时长分布

速途研究院联合融云:中国移动社交沟通指数报告

(速途研究院制图)

       用户每天在移动设备进行通讯行为所花费的时长长短不一,花费在半小时一下的用户占比 40% ,花费在半小时 -1 小时和 1 小时以上的人群各占 30% 。整体上人们对于通讯的依赖性还是相对较高,每天花费在 1 小时以上进行通讯行为的重度用户所占比例大。随着移动端各类 APP 纷纷添加即时通讯功能,未来人们在移动端通讯行为的平均时长也将会进一步提升。

       用户聊天行为的对象分布

速途研究院联合融云:中国移动社交沟通指数报告

(速途研究院制图)

       调查显示,用户每天进行的沟通行为中,仅有 45% 发生在熟人之间,有 55% 是在和陌生聊天。可见,陌生人之间的沟通需求和熟人之间相比更甚。而各类 APP 的即时通讯功能,为陌生人之间通过共同使用一款软件、或者共同爱好、或者观点相左等原因产生交互行为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而在这方面,微信的社群、 QQ 的兴趣群、以及微博、贴吧等都是陌生人之间进行交流的重要平台。可以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大大拓宽了人们的社交面。

       应用在线交流人均单日使用次数分布类型 TOP 5

速途研究院联合融云:中国移动社交沟通指数报告

(速途研究院制图)

       人均单日使用次数最高的还是社交类应用,占比 23.2% ,可见社交类应用仍然是人们进行在线交互的主要手段。 O2O 类应用的使用次数排在第二位,主要是 O2O 平台本身就是为用户和商家建立了线上交互的契机。教育类应用占比 10.7% ,教育类应用由于即时性相对较高,打开频次也会相对较高。健康类应用打开频次占比 9.5% ,视频直播类应用打开频次占比 6.2% ,这两类应用前者的用户需求虽然比后者低,但由于后者的单次时长相对较高,反而使用频次更低一些。

       社交应用仍然是人们用来在线交流的主要方式,而且由于当前一些软件的交互功能不强,就需要社交类应用来担任其用户在线交流的任务。例如为在线视频等创立的微信群、 QQ 群、贴吧、微博话题等。

       应用在线交流人均单次使用时长分布类型 TOP 5

速途研究院联合融云:中国移动社交沟通指数报告

(速途研究院制图)

       人均单次使用时长方面,社交类应用依然占比最高,占 21.1% 。第二位的是视频直播类应用,占比 17.2% 。教育类应用单次使用时长占比 14.1% ,健康类应用单日使用时长占比 11.9%O2O 应用人均单次使用时长占比 9% 。社交类应用人均单次使用时长甚至高于视频直播类应用,由此也足见人们对于交互的需求程度之高。健康类和 O2O 类应用更多的是表现在使用频次方面,单次使用的交互信息相对简单,耗时也会较短。

       应用在线交流人均单日使用时长分布类型 TOP 5

速途研究院联合融云:中国移动社交沟通指数报告

(速途研究院制图)

       从各类应用在线交流人均单日使用时长方面,排序和单日使用次数分布基本一致。社交类应用单日使用时长占比 20.7%O2O 类应用单日使用时长占比 16.3% ,教育类应用单日使用时长占比 14.8% ,健康类应用单日使用时长占比 10.1% ,视频直播类应用单日使用时长占比 8.4% 。虽然社交类应用仍然是人们在线交流的主要手段,但是显然由于一部分其他类型应用的社交功能逐渐出现,正在逐渐分摊掉人们原本花费在社交类应用的时间。

       统观国内网民移动交流情况,速途研究院分析师李国琦认为,移动沟通正在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人们不再局限于社交软件的沟通,也不再局限于熟人之间的沟通,每天花费在移动沟通的时长也有提升之势。随着各类移动端 APP 的社交功能逐步完善,未来社交将会从仅基于社交软件的单社交向“泛社交”的方向发展。不过,整体上发达地区的沟通行为仍明显高于欠发达地区,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仍需持续开展。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