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强硬回应网约车新规,其实又是一场大戏?

速途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近日,北上广深相继发布“网约车新规征求意见稿”,随后被触及到的三大网约车平台纷纷对意见稿进行回应,态度不尽相同,其中滴滴强硬,易到委婉、神州沉默。而从市场反应来看,滴滴的强硬回应所获得的关注最多,无论是骂名还是赞名,滴滴又小火了一把。

据笔者观察,自从网约车行业发展以来,政策与滴滴之间,永远是一种貌似针锋相对,但从未对滴滴形成实际打击的状态,即便是当初扣车封杀之时,也只是给滴滴轻轻敲打,远不知名,而这一次也一样。

笔者节前就从消息人事处获悉,各地政府将颁布网约车新规,相信各家网约车公司以及网约车供应商等都应该更早知道消息,有时间做预案应对,但一些厂商的回应或像节后综合征未愈,或像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不过滴滴更勤奋,一场有策划感的借势营销节后爆发。为什么这么说呢?

   新规促进出租车与网约车融合,与滴滴合纵连横理念相一致

出租车网约车新规征求意见稿一出,北京和上海的新规尤为引人注目,其中对于“京人京车、沪人沪车”的反响最为强烈。拿北京为例,北京对于出租车司机的要求为北京户籍,而北京网约车新规征求意见稿中要求司机必须有北京户籍,未来网约车与出租车几无差别。

滴滴强硬回应网约车新规,其实又是一场大戏?  

此时,笔者想起8月底滴滴出行的“出租车融合发展发布会”上,滴滴与近50家出租车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将携手在智能派单、流量融合等方面展开探索,升级出租车行业运营管理模式,加快推动出租车行业转型升级,以共同提高司机收入和运营效率,提升乘客出行体验。

滴滴能够帮助出租车与网约车融合,而昨日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对于新规的解读中也提到了这种融合:“通过“互联网+出租汽车”,逐步构建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新型市场体系”。

所以,滴滴的发展方向,与新规中所说的“融合”方向一致,这次强硬回应,也不可能代表滴滴反悔。

全国还有多少活跃网约车司机?

第二,滴滴纠结的事情在于新规一旦实施,大城市中能够提供服务的车辆与司机会突然减少,乘客重新面临“打车难”的问题。据近日滴滴出行微博中的长文显示,上海已激活的41万司机中仅有不到1万名司机具有上海户籍。

滴滴强硬回应网约车新规,其实又是一场大戏?  

但滴滴避开了一个问题——41万上海滴滴司机,有多少是活跃的?

2015年的夏天,那时网约车市场激战正酣,笔者采访过一位滴滴司机,他表示自己的收入在几乎不变的情况下,排名已经从10万提升到4万。显然,将近一半的司机在补贴骤减后逃离。在今年7月28日,网约车暂行管理办法公布之后,笔者也曾对于网约车司机进行过采访,多位司机均表示目前的补贴已经在减少,只准备干到规定颁布前,看政策是否对司机有利。

所以,现如今,滴滴在各城市拥有多少活跃司机,才是有参考意义的。而41万对1万的数字差异,更多的只是给受众一种冲击和错觉。

4年多盖的罗马,“新规”不可能拆了城墙

虽然滴滴针对网约车新规反应非常强硬,但是我们冷静下来看,滴滴出行CEO程维自从2012年6月建立起的“罗马”,在人才与战略投资上逐渐筑起了高墙,政策拆不了城墙。

人才方面,柳青与朱景士的加盟使得滴滴的融资能力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变得截然不同;而曾在政府部门工作的首席发展官李建华与滴滴政策研究院院长张贝的加盟,则使得滴滴能够拿到第一张专车资质许可证,并维系与政府部门间的良好关系;雅虎何晓飞与阿里云章文嵩的加盟让滴滴在人工智能领域占据先机。

同时,滴滴还于去年投资了Uber的对手Lyft、印度打车服务商Ola,以及东南亚最大打车应用Grabtaxi,布局海外出行市场;国内方面战略投资饿了么,以及近期火爆的ofo共享单车,收购优步中国,这都提升了滴滴在国内的影响力。而滴滴出行CEO程维日前在接受专访时表示,滴滴正在招聘数据科学家,帮助公司研发自动驾驶汽车。

所以,网约车新规征求意见稿的公布,虽然像极了一夜袭来的暴风骤雨,但实质上很难对巨头企业产生致命影响。滴滴如此强硬回应,效果颇佳,虽还不如当年“铁道部约谈猎豹浏览器”那一战影响力大,但也算打的漂亮。而且还要注意,目前“新规”只是征求意见稿,究竟最终稿是不是一刀切,还是涛声依旧,只有时间给出答案了。

滴滴强硬回应网约车新规,其实又是一场大戏?

随意打赏

网约车新规落地网约车新规出台滴滴网约车新规上海网约车新规网约车的新规网约车新规网约车新政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