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拿下春晚口罩背后:一个小县城,造了中国80%的卫生材料
1月17日,一则关于2022年央视春晚口罩指定提供商的消息,把河南驼人集团送上了热搜。
和去年春晚刷屏的五菱口罩不同,这家来自河南长垣的驼人集团是正儿八经生产医用防护品的企业。
河南驼人背后有一个残疾人艰苦创业的故事。河南驼人所在的长垣市,亦有一群农民企业家。他们一起撑起了长垣“中国卫材之乡”的桂冠。
中国卫材看河南,河南卫材看长垣。
作为中国三大卫材基地之首,长垣拥有各类卫材企业70多家,经营企业2000多家。业内常常打趣:“长垣打个喷嚏,全国医疗器械市场都得感冒。”
-1-
此次为2022央视春晚提供的口罩,是驼人集团自主研发的季铵盐灭活口罩。别看口罩外观花里胡哨,性能却着实强悍——抗新冠病毒活性率高达99.73%。
驼人集团官网显示,季铵盐可以破坏细菌/病毒结构,比普通医用外科口罩的细菌过滤效率、颗粒过滤效率都高出不少。
驼人最初并不研发口罩,主要生产麻醉、疼痛、护理、微创介入等一次性医疗器械。随着新冠疫情的到来,驼人才开始拓展口罩等医用防护用品生产线。
回忆起2020年的除夕夜,不少驼人的员工仍记忆犹新。
当晚,他们被老板王国胜召回生产线,加班加点生产防护面罩、等离子灭菌设备、灭活口罩等医疗物资,定向支援湖北省各市、州共22家医院。
2020年1月26日,大年初二,从驼人集团发出的第一波物资抵达武汉。此后,1月31日、2月5日、2月24日......每隔几天时间,就有一波新物资从驼人集团发往武汉。
总共捐了价值多少钱的物资,王国胜并没有宣传。
直到2020年9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眼前这个身高只有1.55米、先天残疾的男人和他的驼人,才开始被外界关注。
驼人董事长王国胜(右一) 图片来源:官网
王国胜是长垣市苇园村人,年轻时家庭条件并不好。1982年,17岁的王国胜想要通过高考改变命运,却因为身患残疾导致梦想破灭。
王国胜没有气馁。为了减轻家里负担,他办过兽医诊所,养过猪,推销过扫帚、拖把,只是都不成气候。直到90年代初,王国胜南下打工,看到了前景巨大的卫材市场。
当时,王国胜到广东佛山推销医疗器械。他发现气管导管产品附加值高,属于紧俏货。于是,他1993年回到老家,向乡亲们筹集2万块创办了“长垣县华新医疗器材厂”。
经过了700多次失败,1995年王国胜的气管导管产品终于研制成功。由于填补了国内气管导管生产的空白,王国胜还获得河南省技术成果奖。
第二年,华新医疗变更为“新乡市驼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王国胜注册了“驼人”商标。他说:“在我们这个社会里,残疾人照样可以干出一番事业,驼人也能顶天立地。”
为了帮助家乡的残疾人就业,王国胜把公司从县城迁回苇园村,接纳了本地及周边地区近400名残疾人就业。
-2-
世纪之交,苇园村的人均月收入已经超过800元。
从气管导管开始,如今的驼人已经发展成一家集麻醉、护理、检测、血液净化、医用防护等为一体的医疗器械集团,旗下镇痛泵在国内的市场份额超五分之一,麻醉包的市占率更是高达48%。
2019年,驼人集团实现销售收入48.6亿元,已经成为长垣的纳税大户。
在长垣这个小小的县级市里,像王国胜一样的农民企业家并不少。
正是这些农民企业家,撑起了长垣“中国卫材之乡”的的桂冠。长垣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0年初抗疫期间,武汉1/5的口罩和1/7的防护服均来自长垣。
2021年长垣喜提“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2020年长垣GDP达490.17亿元,在新乡市排第一。拿最近大热的“专精特新”来说,无论是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还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长垣均居省管县第一。
驼人集团旗下河南驼人贝斯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就属于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能力突出的“尖子县”,曾是河南有名的“差等生”,GDP常年垫底。
在长垣,有首民谣是这么唱的:“春天喝不上糊涂(面汤),冬天穿不上棉裤。十里八乡见不着瓦屋,小伙子娶不上媳妇。”长垣不光“家里没矿”,还挨着黄河“豆腐腰”,十年九泛滥。
唐末农民起义,黄巢拉着王仙芝揭竿而起的地方,就在长垣。
改革开放成就了一批企业家,也让不少长垣人看到了机遇。和王国胜一样,崔勤峰、王继勇等老乡也早早出去打拼,通过“劳务经济”赚到第一桶金。
崔勤峰做过吸油器,开过线毯厂,卖过电线......他在跑市场的时候发现,医生给患者注射前后都要用酒精棉球擦拭创口,于是有了生产医用棉签的想法。
棉签投资成本低,制作简单,崔勤峰所在的长垣县丁栾镇种植了大量棉花。
当时,不少外出打工的长垣人选择回乡创业,用家门口的棉花制成棉签,出售给附近的卫生所和校医院。王国胜的驼人、崔勤峰的华西卫材、王继勇的飘安、韩立涛的亚都都是这个时期创办的。
一根棉签捻出一个卫材产业。如果说“回归经济”为长垣奠定了产业基础,“特色经济”则推动了长垣产业的发展壮大。
进入21世纪,长垣的卫材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
尤其是2003年非典期间,长垣成为我国防疫物资的供应重镇。那一年,长垣的卫材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立。有媒体报道,当年新成立的企业占现在长垣卫材企业总数的50%以上。
卫生材料属于医疗器械范畴,一般包括口罩、一次性卫生衣、医用脱脂纱布垫等。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该行业,长垣不少卫材企业开始拓宽自己的护城河,向医用耗材等其他产业链延伸。
到2011年,长垣卫材及医疗器械产业相关企业超100家,产品覆盖率70%。也是这一年,长垣被列为“中国卫生材料生产基地”,成为名声在外的“中国卫材之乡”。
2018年,长垣医疗器械产业首次突破100亿元,形成真正的百亿级产业集群。
此后,长垣力压江西进贤、浙江桐庐,从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手里拿下“中国医疗耗材之都”的称号。长垣市政府官网显示,截至目前,长垣医疗器械相关企业已超过2300家,医用耗材、麻醉包等产品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0%。
长垣县也变身县级长垣市,开始频繁登上河南城市的“示范”榜单。
最近几天,奥密克戎疫情蔓延,沉寂了一段时间的口罩概念股又开始骚动了。
新冠疫情曾让不少企业营收暴增,也让不少老板的身价几亿、几十亿地疯长。但随着疫情得到控制,与口罩等防疫物资相关的企业,业绩坐上了过山车。
长垣虽然没有口罩概念股,不少卫材企业也在疫情前后经历了跌宕起伏的状态,显示了产业链供应链的优势,也暴露出一些缺憾。甚至,疫情也加速了行业洗牌。
事实上,2003年非典结束后,长垣的卫材企业就经历过一轮洗牌。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小作坊被查处,大公司则加大研发投入,助力产品升级。
今天的长垣亦是如此。
等到新冠疫情褪去后,长垣的卫材产业势必还将经历新一轮洗牌。为了活下来,有人进行产品升级,有人整合产业链,也有人在品牌、销售等环节下功夫。
2021年6月,长垣市政府发布强化产业链协同发展培育行业“隐形冠军”的通知。
未来,产业链上或将出现越来越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越来越多的制造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唯有如此,长垣的“卫材之乡”才能更长远。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