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之殇,一个90后草根创业者的反思
“创业,还是一件梦醒了才能做得事吧。”小智用一副完全与年纪不符的口气,对我说出这句话。
作为一个在创业热潮来临之前就休学创业的创业者,他面对火热的创业大潮显得很淡然。聊起当年的创业历程,他更多的只是反思和复盘。
他是在2012年开始创业的,地点选在了在西藏。按他的说法,当时的创业,没有这么高大上,选择也很简单,不以融资起步,也不必每件事都+互联网。没有注册公司,以个体的形式做起,没有华丽的团队,只有一个草台班子,也没有一个吞天吐地的项目,只有简单且实用的技术,和直截了当的销售。
他刚到拉萨的时候,曾在一个数码公司做市场。由于经常下牧区,他发现了牧区供电难的痛点。临时住所,牧民只能选择柴油发电,甚至是原始照明。于是他想到了光伏发电。
很快的,他找到了两个合伙人,也拿出了自己的产品——一种极简的光伏发电系统,用最小的成本解决牧民迁徙期间的供电问题。然而这个在当时看起来前景不错的项目,最后却失败了。
他觉得问题首先出在了自己身上。在项目筹备完成并且步入正轨之后,小智将销售的工作交给了其中一位伙伴。虽然这位伙伴的销售能力原本是不成问题,但由于刚到西藏,交流存在障碍,就算配合西藏本地的销售人员,也无法很好的抓住与藏族牧民交流的逻辑。于是在他完全把销售交给这位合伙人的时候,销售逐渐的遇到了阻力,开始停滞不前。
接下来则是团队内部出现了分歧。另一位合伙人认为应该把目标群体扩大到非牧区住户。增加销售投入,向非牧区用户推广。小智回忆说:“我当时很不同意这一看法,因为我觉得应该把有用的东西卖给最需要他们的人。现在看来,倒显得我情怀太重,不够尊重商业。不过,我依然坚持针对用户痛点,只是也许该换个方式。”
通过这次创业失败自身的教训结合他后来在创业圈子里看到的现象,小智总结了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思达派小编整理如下:
1、盲目自信,不尊重现实
“决定都想当然的排脑袋”,大学生创业往往存在一个通病,自以为有创意有想法,不加以论证就想当然的下论断,这一点很容易在方向上就出现错误。往往会出现,以自己的好恶来决定项目的走向,以自己的需求“代表”用户的需求。这样一来,导致很多后续的工作很可能只是在为一个伪命题而服务。
2、缺乏商业精神
在未经社会和市场的锻炼,创业的大学生们或多或少的,都有这个问题。对于市场不够尊重,以自己的判断为中心,不愿将每一步的论证都落到实处。对契约精神不够尊重,总觉得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不愿意将约定的细节都落到实处。对团队不够尊重,只重视“哥们义气”,却缺乏商业伦理的约束,理所应当的逃避约束和追责。
3、缺乏责任感
“三个和尚没水吃”这一现象很容易出现在大学生创业的过程之中。许多时候,脑袋一热就拉起团队干,缺少明确的责任分工,而团队成员又相互推诿。甚至有时候在责任明确的情况下,执行拖沓,导致其他人负责的环节受到影响。出了问题,不愿意反思,嘴上认错而逃避问责。长此以往,只会导致团队效率低下,人心涣散,甚至散货。
4、缺少恒心和毅力
这也是大学生创业最普遍的一个问题。毕业之后摩拳擦掌,雄心勃勃,都认为自己掌握了撬动地球的杠杆。然而创业却是一条漫长而又充满着艰辛与汗水的路程。在这段历程中,随时都会遇到挫折,障碍,也许凭着年轻人的冲劲能维持一段时间,但是激情退去之后能维持自己前行的,便只有恒心和毅力。
创业是与一个又一个强者的对局,每一次面对的对手,都比自己强大,而且一次比一次更强大。在不断的打磨和历练当中变强,才能使得自己拥有成功的希望。止步不前,面对的就只有失败。
“创业,是一件梦醒了才可以做的事吧。”奉劝各位,准备好了,再起航!
思达派(Startup-Partner.com)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链接及出处。本文作者:一盅天,联系请戳ganhuo@startup-partn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