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人类可能被有感情的机器人所取代?人工智能:爱我你怕了么?
一个行业的未来会怎么走要听一听业内专家怎么说,7月3日,思达派&创头条在侠客岛联合办公室举办的“创派对第二期之人工智能的文艺复兴”活动上,人工智能行业的五位专家齐聚一堂,对人工智能的未来抒发见解。
人工智能的“昨天和今天”
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SONOS中国首席策略官、新媒体天使会创始人刘兴亮结合自己行业经验,将全球IT行业划分为五个十年:
第一个十年:1980年——1990年,关键词是硬件,霸主为IBM;
第二个十年:1990年——2000年,关键词是软件,霸主为微软(这个阶段,联想类的中国公司抓住了机会,但总体发展方向不够前沿);
第三个十年:2000年——2010年,关键词是互联网,霸主为Google(中国抓住主流的机会,BAT三家便是在这个十年发展起来的);
第四个十年:2010年——2020年,关键词是移动互联网,霸主未知;
最后,是以人工智能为关键词的第五个十年(即2020年——2030年),这是刘兴亮在早在2009年做出的预测,“就目前看来,人工智能是提前到来了。”他说。
为什么人工智能提前到来了?刘兴亮认为主要是因为以下四个方面:
1、WiFi的普及、硬件基础设施的完备。 万物互联时代,硬件传感器等技术不断发展,给各种需求的智能产品使用者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支持。
2、机器学习能力的不断发展。 以最著名的围棋人机大战李世石和Alpha Go为例,机器一定不如人的说法从某些角度被推翻。
3、云计算的能力越来越强大。 过去,在进行庞大的计算工作的时候,人们需要同样庞大的机器来支持,但现在,一个手环或者一个眼镜就可以运用云计算。
4、对大数据的开发。 对大数据的充分解读和运用可以产生各种智能的判断,辅助人们在各行各业做出决策。
从种种以上来看,基于各种技术支撑下的人工智能技术不仅来得早,还来得好;且在不断接近人类智能。但对于人工智能过于强大会不会对人类造成威胁的类型的问题,几位嘉宾意见一致:“这种想法其实是杞人忧天。”
人工智真的不具备威胁?未来有哪些可能?
以无人驾驶为例,其实就是一种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的取代,夏粉认为未来甚至机器学习的科研人员都有可能会被取代。但这种取代并不意味着人的价值完全被机器顶替掉了。“说到底人工智能还只是一种工具。”他说。一项技术的强大其实可以促进人也变得越来越强大,起码就目前来说,还是人在控制机器,研发过程虽然称为机器学习,但事实上还是需要得到人的反馈。
对此,龙中武表示认同。他认为,自2010年开始,中国人口红利在以每年12%的速率下降,未来人会“越来越贵”,企业成本会越来越高,所以未来人工智能应该更多的代替和解放人口出来,让人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
对于人工智能的未来,刘兴亮以汽车行业为例,做了两个方面的畅想:
技术方面,未来的汽车市场或许会完全被无人驾驶占领。 正如人类交通史的发展——从徒步到马车到自行车再到汽车一样,未来有一天人工智能一点会普及。“甚至未来可能人工驾驶车辆都不允许上路,道路会因为是否使用人工智能而区分开来。”他说。
另一方面,刘兴亮认为未来人工智能在感情诉求和互动上可能会有所发展。 未来的机器应该能够体会和了解人的感情,更加了解人的真实需求。或许有一天“大白”会真的出现。而那时,真正的人工智能的文艺复兴就真的到来了。
以上不难看出,行业专家们对人工智能发展充满信心,但就目前的技术能力和普及程度来看,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还需要继续推进。以最近的特斯拉无人驾驶车祸为例,人工智能在精准计算方面还存在很大发展空间。人工智能的未来值得期待,但这条文艺复兴的道路依旧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