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诊创业]聚焦创新创业,社会应该有精确的量尺
最近有几个创业方面的事值得关注:交通部等完成对滴滴的调查、徐明星被维权报案、发改委住建部加大对租赁市场整顿、健康猫骗局涉案30亿元、ofo借钱发工资……事件分别涉及网约车、ICO、租赁、健身、共享单车等创业领域。但都有一个共同点:社会监管缺位,导致事件愈演愈烈,一发不可收拾。
我们不妨做个假设:如果社会监管在一开始就牢牢的把握底线,会怎么样?
那么滴滴和快的等“撒币”烧钱,就会被视为不正当竞争,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进行市场倾销,虽然花投资人的钱,但同时也破坏了市场秩序。滴滴这种大肆融资大肆烧钱的模式,干掉了易到用车这个创业企业:当时易到用车各个方面完全符合标准以及政策要求。勤学好思的易到创始人周航还因此狠狠的反省了自己。但如果一开始就规范市场,包括一开始就对滴滴进行安全防范检查的话,那么会不会整个市场会更好?如果这样的话,滴滴一开始就注重品控、注重安全,最后整个社会的效益会更高,易到用车也许还会在市场有一席之地,大家也就不用抱怨不用滴滴没有车,用了滴滴不安全了。
再假设一下:假如顺风车不是一份糊口的工作,假如没有用那些艳遇来吸引司机加盟,而是一上来就有违法犯罪的警示教育,停留下来的,会不会不再心存侥幸?如果还有各种监控,让大家不敢往这个方向想,是不是犯错的机会就减少一些?如果没有开始的犯小错,后续是不是就不会用更大的错误去弥补冲突的错误?滴滴不希望犯罪,但滴滴的做法,是否帮着打开了潘多拉魔盒?这样的事件,是否也应该在政府的监管范围之内?
徐明星事件也是同理。中国禁止了ICO禁止发币和炒币,但是在实际监管上,社会监管并没有起到应有的责任和义务,暧昧的灰色地带反而给了骗子更多的土壤。——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大家过去总以为骗子应该是“低端人口”的事。但实际上,在利益的驱动下,大学教授、名校博士、500强企业的副总裁……都有可能见利忘义,征收智商税的。中国鼓励创新创业,因此提高了对创新创业者的容忍度,但在我看来,宽容是面向未来的创新和试错,绝不能是对底线和法律的触犯。如果社会监管对此毫无作为,那么最终的结果是对真正有所作为的创新创业者进行打压,而非鼓励创新创业。共享单车也是如此,看起来带来的便利,其实整个收益远远低于社会成本增加带来的不便。但在无序扩张中走向式微,整个过程都是无序的。
租赁市场也是如此。当一群资本家高价收房导致市场无房可租的时候,租赁市场就完全被扭曲了。这时,他们再通过改造公寓的方式对外出租,就让整个市场变得畸形了。同理,当一些企业利用黄赌毒等方式进行营销时,效果往往就是要好,如果缺乏监管,市场价值观也就混乱了。
健康猫骗局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但是这不妨碍事前和事中监管,我们应该思考怎么样防微杜渐,至少通过资金监管等方式,对不合理的方式提出整改意见。
诚然,野蛮生长有野蛮生长的好处。发展更快,但同时也带来了代价。而且这个代价往往是整个社会来承担的。过度的宽容,最终不是让企业有了发展的机会,而是会让不合格的企业得以快速扩张,而让好的企业遭遇不公平待遇。最终的结果就是劣币驱逐良币。
中国创新创业也有4年多了,在一片闹哄哄的繁荣之中,我们也必须面对接下来的转型升级。接下来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方式解放生产力,帮助创业者更好的成长,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明确市场和商业的底线,我们创新创业是为了比现在做得更好,绝不是为了不择手段圈钱。因此,社会监管必须明确主体责任,必须正确的区分创新和违规之间的细微差别,必须要加大监管力度,唯有如此,才能让真正努力做事的创新创业者,脱颖而出;唯有如此,才能让真正努力做事的创业者,得到回报;唯有如此,才能让所有的人都不再心存侥幸,扎扎实实做好该做的工作;唯有如此,才能让每个人安守本分,往好的方向去做事。
为了更好的创新创业,社会应该有更好的量尺。公平的准绳会让真正优秀的创业者脱颖而出,否则,市场只会越来越乱,等到每个消费者都必须学习技能自保的时候,市场经济的共识和信任也就消失殆尽了。
市场监管,也该停止粗放的管理,进入精细化管理了。
中国加油!
创头条(Ctoutiao.com)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链接及出处。本文作者赵博思,邮箱:tougao@ctoutiao.com
查看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