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g and Play中国徐洁平:中国创新生态尚在萌芽期|双创载体百人谈
Plug and Play中国总部设在中关村智造大街,进门的大堂里,挂满了各国的国旗,呼应着其遍布全球的业务及合作伙伴。
过去一年,Plug and Play投资的项目超过300个,跨越VC/PE/Pre-IPO,战果颇丰。2015年Plug and Play进入中国,至今已有些年头,其中国区管理合伙人、首席执行官徐洁平告诉创头条记者,在他看来2018年才是Plug and Play中国的元年,这一年,在中国所有业务实现全面落地。
作为全球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Plug and Play在中国市场有何侧重?以国际视野的观察,国内孵化器、加速器与美国存在哪些差异?面对外企入华普遍的水土不服,Plug and Play中国做了哪些调整?
(以下为创头条整理的采访实录,略有删减)
创新机制成熟时,国内创业将再次爆发
Plug and Play把中国市场放在仅次于美国本土市场的位置,为什么?
我个人感觉主要是来自于两个原因。 一个原因是创新要素的驱动。 创新要素包括:创业者、创业的项目、质量和数量。
第二个是创新的活跃度 ,所有创新的主要经理人,一头是创业者,一头是行业领导者。不管是世界500强的跨国企业,还是国内的央企、外企、私企,成为了全球最活跃的创新推动者和需求者,所以这个市场是最活跃的。从这样的角度来说,我们很多客户、很多投资机构会在中国布局,所以也是我们在全球最重要的一个市场。
就像最早硅谷为什么这么强势?第一,它会给我很好的项目,非常棒的项目源、非常优秀的科技公司项目能够诞生在那边。第二,全球500强企业,更多地到硅谷去设立创新中心,所以它能够触动硅谷成为一个创新的高地。
中国其实可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个或者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创新的集合地,从这个角度来说是市场的驱动和成熟,不然我们自己去选一个地方,又不成熟,肯定没有办法去做。
除了侧重产业不同之外,对中美市场还有其他侧重上的不一样吗?
我觉得蛮有意思的一点是,运营了这么多年的创新的圈子, 我发现创新有的时候是需要一种机制和一种碰撞去产生的 。
就像在硅谷,我们说为什么硅谷的大学有很多项目,一个优秀的科技公司融资的效率要高很多。我每次去硅谷出差都会发现有非常多的活动、非常多的路演,而且是高质量的路演,好像天生硅谷就有这么个圈子,创新的聚集度很高。同时大学推动的创新、科研机构推动的创新、VC的活跃度和我们这些创新的应用者非常活跃,而且有非常多的交流,能够碰撞。
中国这两年的确有非常多非常好的科技公司,有很好的VC机构,有非常多的企业也在追求开放式创新。就像Plug and Play在中国,我们一直想打造一个创新的club,做互联网的、做零售的、做品牌的、做供应链物流的、做金融的,大家一起来开发,一起去探讨,对一个底层科技公司共同创新的研究,能够推动创新。
但是大家能够很开放式地去讨论这样一种机制,我觉得这个在中国现在还是没有的。我们一直在推荐,比如在硅谷我们请15家或者10家行业的创新公司、10家行业的500强企业领导者或者是创业者、CTO这种角色,你会发现他们之间的碰撞很主动。
但在国内可能这样的碰撞,我们所谓产业之间的边界,可能和人的文化、教育和大家愿意去开放式突破自我的思路,去达到信息的交互、碰撞、交流有关,我觉得这个机制和最后的结果还是不够活跃。我觉得这一点可能是最大的差异。
我们不缺很好的VC,不缺很好的科技公司,也不缺很好的政策,但是为什么从活跃度上还是没有这种效果?我觉得总理在五年的双创里面,已经把我们对双创的理解、创业精神的理解和创新深度的理解提升了很高一层。
但是从整体来说,社会所营造的氛围和对创新本身的拥抱、对创新的态度,特别是在行业当中现在还是属于低层,相对来说是初级阶段。
硅谷为什么能推动这么优秀的公司,为什么他们融资会很容易找到合作伙伴,或者很容易失败以后再次成功?我觉得得益于在本世纪初期,全球500强企业有300多家把他的创新中心放到硅谷,形成非常开放式的、接纳创新生态的一种氛围。
中国一直在推动企业创新的打造者一起去推动开放式创新。你会发现很多产业对创新的理解和拥抱程度还在初级阶段。 这个市场,我相信随着我们不断去推动创新生态的运营、打开市场的活跃度,中国的创新生态可能还会再次爆发。
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这些阶段的创业公司,我个人觉得它最缺的并不是资本。因为你帮助他投资以后, 如果找不到很好的市场,他的技术即便可能非常好,但缺少一个能够跟他做合作开发的场景、能够推动它业务发展的合作伙伴,他很有可能也会夭折。这样的状态完全取决于非常重要的、所谓行业的推动者,就是行业的龙头,也就是大企业。
这一层就是Plug and Play一直想去做的、想去推动的开放式创新,推动企业开放和创新的心态、创新的能力,从组织和运营上去接受这些。这一点如果能做的非常活跃的话,我觉得中国科技的创新会更上一层楼。
当然大家会提到知识产权的保护,除了这个最核心的方面,实际上创新还取决于你的壁垒挖的是不是足够深,建的足够高。
科技上的IP一定是要保护的,这些取决于你的运营能力,你的执行能力和你疯狂的落地能力。我觉得从大的环境来说还是一个创新的氛围,特别是在行业端,能够让每一个经济细胞活跃起来,我觉得就会有新的一轮独角兽诞生。
不做深层创新服务,将越来越难活下来
国内孵化器、加速器与美国在产品、模式等方面不同在哪?
其实不能说不同,只能说阶段的早晚。 中国双创前大部分的孵化器和加速器都处在硅谷或者全球15年之前最早的一批以孵化空间为主的载体。
但是微软、AWS,还有很多孵化器慢慢开始开展了产业资源对接和投资,慢慢形成生态平台和开放的市场。这可能就是一个时间早晚的问题。
因为我相信今年会有越来越多不同的场地运营、孵化运营和空间服务提供商,慢慢开始往生态的建设、产业的对接和创新要素的对接上做很多布局和推动。 因为双创在空间上的红利越来越少,很多补贴基本上到去年就已经停止了。
靠双创红利纯粹立一个空间,这个模式是不存在的。因为初创企业不可能付出很高的租金,而且初创企业又喜欢在一个相对热闹和聚集度高的地方,也就是一线城市。创业公司又付不出很高的租金,所以孵化器本身要靠政府的红利去补,靠着这个活下来。今天没有政府红利的时候,完全靠租金收入,其实很难做成。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可能就是时间长短的问题。一定会慢慢淘汰掉一批,然后大家会往深层次的创新服务去探索,面向投资、面向产业、面向投后、面向加速。
Plug and Play 中国跟美国总部在业务上、产品上有区别吗?
还是蛮有区别的。中国的情况很有意思。我们看到很多外资企业,比如世界500强企业、集团化的公司,对企业创新的认知和实践可能更早一些,所以他对创新的需求非常清晰,非常清楚自己要什么东西,知道需要怎样的科技公司来帮助。
中国的创新目前是建平台。特别是大型公司,我要做一个大赛,我要做一个创新平台,我要做一个生态,然后在各地跟高校合作,跟孵化器合作,然后在全球合作,把项目拢上来。 Plug and Play就是要跟他们一起去共建平台。在很多的核心行业当中,我们会跟这些龙头企业共建一些创新生态平台。
今年我们会主打第二块非常重要的创新生态。除了大中型国企、私企,中小型企业其实是中国经济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对创新的需求是非常务实的,有切肤之痛。
这些企业要转型,它有非常强的需求,对创新的需求也是非常实际、非常明确。你给我技术帮助,我就非常愿意支持,如果没有帮助我,他就觉得可能不会用外部创新的方式来做这个事情。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需要有不同的产品去满足不同阶段和不同需求的这些创新的载体和创新的需求。这是我们在中国市场的不同之处。
创头条 (Ctoutiao.com)独家稿件,转载公布请注明链接及出处。本文作者杜航,微信:duhang16
更多专访内容,请关注专题: 双创载体百人谈
备受行业关注的大型线上线下活动——第二届“寻找100家特色空间”已经开通线上报名通道,欢迎孵化器、众创空间、加速器等报名参与 !
点击下图,直达报名通道!
查看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