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和周鸿祎是如何错过微信灵魂人物张小龙的?

思达派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马化腾在提到,腾讯遇到的三次大危机的时候,张小龙带着微信让腾讯幸运地拿到了移动互联网的一张船票,如今微信承载了整个腾讯转型(增值服务、电商和O2O)的大理想。

张小龙,1969年12月出生,1987年到1994年在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本科读到硕士,1997年他发布了Foxmail这款经典的邮箱软件,经过多次叫卖不成之后(包括15万被雷军忽略),2000年以1200万的价格卖给了博大公司,2005年腾讯收购了Foxmail,张小龙加入腾讯任广州研发部任总经理,负责QQ邮箱的开发,一直到2010年申请立项开发微信。

张小龙爱好广泛,围棋、桌球、网球、保龄球,电脑游戏等都是达到圈中高手水平。除了玩之外,他的专业课成绩也十分优异。“他是我们之中最早学习C语言的人,当时C语言才刚刚诞生。”张小龙的同学说张小龙“喜欢捣鼓电脑,喜欢睡懒觉。”他总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去宿舍外的池塘钓虾。

值得一提的是张小龙还曾家差点站到雷军或者周鸿祎的阵营。故事是这样的:

1998年,雷军想收购张小龙的Foxmail,雷军给当时还在在广州一家系统集成公司上班的张小龙打电话,问能不能将Foxmail卖给金山?张小龙回应说15万,雷军也接受了这个价格。雷军本来打算邀请张小龙去珠海金山商谈具体细节,但由于自己要忙着联想注资金山的事儿,派去和张小龙洽谈的研发人员又觉得,这么个软件,金山用1-2个月也能做出来。于是,这事就没影了。

同年,周鸿祎(方正软件研发中心的一名副主任)经人引荐第一次在广州见到了当时在业界已是小有名气张小龙,张小龙和其他十几个人挤在一间小破办公室内,那时Foxmail已经拥有了200万用户。当年的张小龙给周鸿祎留下的印象,是一名优秀而落魄的技术人员,外在开朗,内心保守。周鸿祎说,当年Foxmail是没有商业模式的,他经常批驳张小龙这一点,说要加广告,要盈利。张小龙说为什么非要这样?只要有用户,有情怀就好了。每一次争论,都是张小龙以长时间的沉默来结束。“怎么说呢,这个人,太单纯。这样的一个人怎么就做出了微信呢?”周鸿祎很感慨。

雷军和周鸿祎是如何错过微信灵魂人物张小龙的?

2000年,张小龙选择将Foxmail出售给了一家并不知名的互联网公司博大。消息宣布后的夜晚,他写下了一封充满伤感情绪的信,他在信中将Foxmail比喻为他精心雕塑的艺术品:从灵魂到外表,我能数出它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典故。在我的心中,它是有灵魂的,因为它的每一段代码,都有我那一刻塑造它时的意识。我突然有了一种想反悔的冲动。张小龙最后带着博大给他的收购款,买了辆车,去了一直想去的西藏。

2005年,博大走向没落,张小龙和Foxmail被打包出售给了腾讯。张小龙在腾讯接手了QQ邮箱,并带领着QQ邮箱超越网易邮箱成为中国最大的邮件服务商,但这只是他再一次证明了自己的产品能力而已。2010年前后,腾讯内部还有另外两个团队也在开发类微信产品,但是他们忌惮会破坏和运营商的利益关系,压力之下这些项目都被暂缓了,张小龙则继续不管不顾地向前推进微信产品。

张小龙性格内敛,沉默寡言,从不把话说满,做不到的肯定不说,做得到的也不见得说。他更愿意活在自己能掌控的世界中,而对于无力去掌控的东西没兴趣。他喜欢穿着短裤在办公室里走来走去,要求团队开发出的每一行代码和每一个产品细节都灌注情感,开发出来的产品要有爱。一位接近张小龙的人士说如今身为腾讯高级副总裁的张小龙每周要去深圳参加例会,他总是以“起不来”为借口不去,马化腾说,“以后让我的秘书叫你起来。”张小龙又说“路上太堵,怕赶不上”。最后马化腾每星期都派车来接张小龙,直到他再也找不出任何借口。

以下从产品价值观与团队管理两个方面来还原一下真实的张小龙。

一、产品价值观

张小龙被认为是腾讯第二好的产品经理,排第一的是马化腾。张小龙的产品价值观被无数IT圈的人士拿来学习借鉴,甚至还有不少神话他的。他说“要优雅地做产品——不复杂、冗余,不会消耗更多的资源。”目前微信因为体量太大,只要有一点小小的疏漏可能就会在这个平台里面被放大很多次,这个量级是很可怕的。我们可以从张小龙一次内部讲座以及两次在微信公开课的演讲看张小龙的产品价值观。

2012年7月,张小龙在腾讯内部做了8小时20分钟的演讲,178页的PPT,他一直滔滔不绝地讲,根本不给人提问和打断他的机会。主要内容总结如下:

他谈到人性,要了解用户心理,要重视“屌丝”用户,国外很多软件都是解决用户“存在感”的问题,中国人需要解决的是低一层次的“生存感”问题。产品的终极目标是满足人性需求,满足人们的贪嗔痴的需求。而需求的本质往往可以归结为心理述求,比如漂流瓶是满足倾诉、好奇心的心理。心理满足的驱动力远胜工具甚至省钱。

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不只是一个通信工具。微信只抓主场景,不做全功能,做大而全很容易,做少很难;如果没有化繁为简的能力,就克制自己的做多的欲望,忘记过去的数据甚至经验,对当前和未来趋势的洞察才重要。 不过度的设计,做的越多可能错的越多; 宁愿损失功能也不损失体验,不为了流量而到处加入口;一个特性不能让兴奋,不如不做。

要做人人都爱用的产品,在产品面前,人人平等。KPI是好产品的副产品,不为KPI而改变产品。你的价值观(态度)决定产品特性,你希望做一个怎样的产品,这种态度决定你的产品走向。

(1)我们是希望能够鼓励有价值的服务;

(2)我们是希望公众平台能够帮助人们消除地理的限制;

(3)我们希望能够消除中介;

(4)我们希望我们的系统是真正的去中心化的;

(5)微信希望搭建一个生态系统;

(6)我们希望我们的公众平台是一个动态的系统;

(7)关于社交流量,会不断地发掘流量场景;

⑧我们会说所有的考虑都会基于一个前提,就是用户价值第一。

(1)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这是腾讯里一直在强调的,不会有特权,不会有白名单,挑战不是在于说我们再多做多少事情,而是我们能够挡掉多少事情。

(2)让创造发挥价值,真正好的东西未必获得巨大流量。不管平台的规则怎么样变化,只有有创造性的东西、有价值的东西才是微信所倡导的。微信团队会花更多时间、精力与金钱去扶持原创。

(3)好的产品是用完即走的,不是让用户神经质的粘着你。如果你每天在微信里面花太多时间,那未必是一个很好的事情。业界很羡慕微信是用户的时间杀手,但是我们要考虑的则是怎么样更高效率帮助用户完成任务,而不是让用户在微信里面永远都有处理不完的事情。微信其实一直不鼓励你加太多好友,所有的加好友都要经过你的验证通过才会加进来,其实如果微信作为一个产品要让好友变得很多的话很简单,只要把QQ好友、手机通讯录导进来默认变成你的好友就好了。

(4)我们应该尽可能让商业化存在于无形之中。

二、团队管理

当微信在2014年7月升级为独立的事业群,从几十人迅速扩充到1500人之后,张小龙和微信高层讨论最多的,就是如何打造一个纯血的微信团队。张小龙领导的微信团队拥有一整套张小龙式的思维方式:要简单、低调,永远只关注事情本身;从来不在方向上犯错误,只在产品细节上争论。

2016年10月,张小龙在微信内部“领导力大会”发表演讲,谈到他对管理的一些思考,提出敏捷性和小团队密不可分,鼓励内部加强活水,支持轮岗。张小龙说:为什么我老是说特别怀念150人的小团队,因为当我头一天晚上发现我们这里有一个东西要改一下,我发一个邮件出去,有的第二天上班的时候就发现这个东西改过来了,已经上线了,大多数一个星期上线是不夸张的,无疑这是一种很爽的感觉。

QQ邮箱时期的张小龙管理的团队是150人,非常高效。于是,张小龙对于已经有1500人的微信团队尽可能拆分成小团队运作。因为如果当成10个150人团队的话,它会有非常高的创造力,如果当成整体1500人,他就特别担心它在创造的能力上会不会反而有一些衰退。但是不可避免的即使在部门内部大家的方法论越来越常规化,所以大家提每一个东西可能都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甚至大家都觉得遥遥无期的排期。

在腾讯这个大公司体制下,“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的人越来越多,但张小龙还能遵从于心。一些其他部门的BD需求找到他,张小龙敢于驳回,但其他高管就不一定能跟随于心的去做到。

张小龙曾推荐过亚马逊CEO杰夫·贝索斯在2010年学士毕业典礼上发表的演讲《善良比聪明更重要》,演讲结尾一句话是:在你们80岁时某个追忆往昔的时刻,只有你一个人静静对内心诉说着你的人生故事,其中最为充实、最有意义的那段讲述,会被你们做出的一系列决定所填满。最后,是选择塑造了我们的人生,为你自己塑造一个伟大的人生故事。


思达派(Startup-Partner.com)转自水木然,略有编辑。

随意打赏

雷军 周鸿祎 马化腾张小龙微信公开课微信之父张小龙张小龙 周鸿祎雷军凝视周鸿祎微信张小龙演讲周鸿祎与雷军雷军看周鸿祎雷军 周鸿祎雷军和周鸿祎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