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上市企业数满百,完善挂牌上市“快车道”制度安排

思达派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随着优机股份6月24日上市,北交所存量上市公司数量达到百家。不断扩容的同时,北交所上市公司总市值也在不断增多,吸引着各类投资者的调研布局。

与此同时,北交所的“后备军”正源源不断地涌入。北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将进一步优化审核机制,加强挂牌、监管和审核各环节的内部协同,完善企业挂牌上市“快车道”制度安排,便利符合条件的企业顺畅、高效地进入北交所发展。

百家上市公司

创新属性明显

总体来看,北交所的100家上市公司经营保持稳健,创新属性明显,规范性水平持续提升,社会责任意识不断增强,彰显了较为强劲的发展韧性。

数据显示,北交所目前100家上市公司中,中小企业占比76%,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占比超八成,覆盖工业材料、信息技术、医药健康、“双碳”、消费等多元细分创新领域,体现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等多元化创新形态。100家企业“小而美”特征突出,与北交所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较为匹配。

同时,上市公司经营质量整体保持稳健。100家上市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总收入704.66亿元,同比增长31.04%;归母净利润76.25亿元,同比增长22.81%,净利润5000万元以上的公司近半数。研发支出合计33.39亿元,研发强度平均6.87%,是规模以上企业平均水平的4.78倍。100家上市公司中,22家属于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公司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北交所汇集了国内大部分的“专精特新”企业,是国家政策重点扶持的方向,这些企业具有成长性好、爆发性强、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等特点,业绩表现出色,可以说北交所是优质中小企业的藏宝阁。

后备企业质地较好

助力常态化发行

截至6月22日,北交所在辅企业310余家,在审企业68家。在辅企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占比超过四成,呈现发展快、盈利能力强、研发强度大特点。整体看,北交所具有一定的后备企业数量,且总体质地相对较好,具备常态化发行上市的基础。

从现有挂牌公司情况看,根据2021年年度报告,符合北交所上市财务条件的有1300余家,剔除在审企业、终止审核、未按期披露定期报告等情形,后备企业数量有1100余家,其中超七成目前处于创新层。从行业分布看,后备企业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占60.8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15.76%)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占5.44%)。160余家公司入选工信部发布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获得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称号或取得国家科学技术奖。从成长属性看,后备企业近两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25.96%,2021年度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20.54%、17.17%,体现出较好的成长性和盈利能力。从研发情况看,后备企业2021年研发投入平均值为1937.45万元,研发强度平均值为5.99%。

从新增挂牌公司情况看,新受理企业质量明显提升。2022年1~5月受理的195家新申请挂牌公司中,有141家公司符合北交所上市财务条件,占比72.3%。从经营情况看,2022年新受理的公司平均总资产4.47亿元、平均净资产2.42亿元、平均营业收入3.86亿元、平均净利润3800.73万元。从行业属性看,2022年新受理的企业制造业占比较高,达到64%,高于挂牌公司整体结构(49%),与北交所上市公司整体结构相近。

“在北交所发行审核常态化的背景下,下半年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将有大幅度提升。”一位券商投行人士表示,北交所持续优化审核机制,提升审核质效,在提升上市审核效率方面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性举措,包括提升问询问题精准性,建立问询后常态化沟通机制,向市场公开审核动态、理念及案例等,便利发行人和中介机构提高申报材料质量。

目前,北交所项目审核平均用时(自受理至核准/注册)143天,2022年首轮平均问询问题数量较2021年减少近三成,企业质量好、中介机构勤勉尽责的项目审核更加高效,近期报注册的惠丰钻石审核仅耗时71天。

“实践中,有些企业感受到审核时间较长,主要是受到更换主办券商、反馈时间长等因素造成的。”北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将进一步优化审核机制,加强挂牌、监管和审核各环节的内部协同,完善企业挂牌上市“快车道”制度安排,推动保荐团队与持续督导深度融合,便利符合条件的企业顺畅、高效地进入北交所发展。


查看原文 >>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