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天使投资人董刚:创企该如何选择孵化器

思达派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孵化是需要情怀的,做孵化器本质上是做天使投资,做孵化器的人都是天使。”

如今董刚兼具多重身份——中关村天使投资人、中科招商执行副总裁、云投汇创始人兼CEO,不管哪个身份,都与创业项目早期孵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从1999年董刚进入北大算起,他与创业孵化打交道已经近20年。

“孵化器是围绕一个创新项目,进行要素整合和资源配置,输出一个有价值有成长性的企业标的的生态系统。”董刚告诉创头条( Ctoutiao.com )记者,他对孵化器的定义比较特殊,从这个定义来看,孵化器可以有多种表现形态。在他看来,孵化器有哪些形态?不同形态又有哪些特点?

国有民营各有千秋

从属性上,孵化器可分为国有和民营两类,二者各有所长,且基本形成互补关系。

国有孵化器资源、政策强大,由于国有背景,往往不用过多考虑生存盈利问题。不过处在体制内,国有孵化器存在一些局限,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个是直接投资,国有孵化器一般不会直接投资所孵化的项目,这导致国有孵化器错过很多好项目早期投资的机会,董刚在北大科技园时错过百度早期投资就是典型的例子;另一个是内部激励,国有孵化器常面临内部激励难题,项目孵化需要投入巨大人力,如果孵化器人员缺乏动力,很可能直接影响孵化效果。

虽然局限无法避免,但董刚也看到了目前国有孵化器的变化。比如启迪成立了自己的基金,全面转型为投资型孵化器,目前投资回报已经超过物业和服务的收益。不过不是所有国有孵化器都能如此,启迪依托清华大学,很多内部人员同时在投资机构任职,奖励、薪资都相对高一些,较好解决了内部激励的问题,这是其特有的基因。

民营孵化器恰好由于机制灵活,在投资型孵化器上做的非常出色,这也得益于其正向的内部激励,民营孵化器的孵化人员就像投资经理,投出好项目,一般都有对应的分成。相比国有孵化器,民营孵化器资源有限,孵化能力也有限,往往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

民营孵化器可以简单分为两种。一种是房地产商做孵化器,这种资产很重,当期盈利压力大,所以假如有几十万平米的空间,一般不会全部拿来免费使用,而是划出一部分地方来做孵化器。

另一种是二房东型,免费或者用比较低的价格从政府或其他房地产商租地方做孵化器。短期靠出租的市场价和成本价的差价赚钱,拼的是运营管理能力。

不过由于中间差价有限,孵化器租地之后还要按照风格、孵化逻辑重新设计、布局功能区,进行再装修,这些投入并不低,用价差打平运营成本并不容易。二房东型孵化器未来生存是问题,而大型投资机构旗下的孵化器,可能成为主流。

选择孵化器视需求而定

创业企业选择孵化器,并非简单地选择国有或者民营,董刚认为:“选择孵化器应该看创业企业的需求。”大致有如下4类情况:

1、投资型孵化器

董刚认为相对而言,投资型孵化器是创企的首选。投资型孵化器会对申请入驻的创企进行价值判断,能够入驻的都是当下或者未来有投资意向的创企,对创企要求较高,一般可遇不可求。

2、导师型孵化器

导师型孵化器的专业导师会帮助创企成长,孵化器背后强大的资源也会与企业共享,比如创业黑马。创企选择导师型孵化器时需要看其资源是否对自身有价值,比如腾讯众创空间背后是典型的流量资源,创企一般可以通过股权置换流量资源,比较适合互联网企业。

3、国有孵化器

国有孵化器一般为创企提供很多免费的创业服务,帮创企申请各种政策补贴,而且这类补贴具有普适性,只要达到一定标准就能申请。高技术类的创企入驻国有孵化器的较多,海归、高校、科研院所背景的创业者是国有孵化器扶持的重点。 

4、外资孵化器

未来如YC这类外资孵化器很可能进入国内市场,外资孵化器国际化视野很强,在硅谷有强大的技术、资本资源。如果企业的团队、产品是国际化的,选择这类孵化器文化会比较接近,对国际化发展会有很大帮助。

需求升级:投资+产业协同

国内孵化器发展至今已有30年,经历了物业、物业+服务两个发展阶段后,进入当下的投资+服务阶段。

随着需求的变化和升级,创业企业也不断为孵化器提出新的要求,董刚认为:“未来除了投资+服务之外,更重要的是产业协同,可能是投资+产业协同阶段,最终形成创投生态圈,覆盖线上线下,将空间、软件、产业资源都整合到一起的生态系统。”

与此对应,民营孵化器未来比拼的是在垂直细分领域能够整合多少产业资源,能否筛选到优质的早期项目。云投空间已经瞄准了一些细分产业,尝试聚集相关资源并产生产业协同作用。

部分国有孵化器也在探索,比如中关村生物医药园,聚焦生物医药产业,其公共平台等都围绕产业进行打造;还有软件园,聚焦TMT和软件,聚集了很多上下游大型企业,可以给孵化企业带来产业协同。

随意打赏

中关村天使汇中关村 孵化器中关村孵化器被天使投资人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