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40号员工乐军:4款早期产品如何改写了一个商业帝国的命运?
百度强在技术,阿里擅长营销,腾讯胜在产品。这几乎是中国互联网圈对BAT三家公司的公认评价。但如果去看阿里巴巴早期(1999年~2004年)的产品更迭,也能够看到阿里在产品、技术方面的开拓和进取。
日前,乐军(阿里巴巴40号员工,可行星集团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兼杭州星相仪科技CEO)作为阿里巴巴最早的成员之一,在阿里校友公益社群前橙会的活动上进行了一次分享,介绍了阿里巴巴B2B最早几款产品——:UPS系统、中国供应商、诚信通、“以商会友”论坛,它们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了阿里巴巴此后的价值。乐军认为,这四款产品奠定了阿里巴巴商业帝国的基石。
1999年:UPS系统——走得太快的技术改造
最早的阿里巴巴B2B网站有4个版本:简体中文站、繁体中文站、国际站(英语)、德语版。1999年,外贸开始重新兴起,阿里巴巴最早的业务——B2B也正式推出多个语言版本,简体中文站自然是面向国内用户,使用英语的国际版面向美国、中东等英语地区。德语版则是马云当时去了一趟德国谈合作之后的产物;德语版只存在了几个月,2000年初就消失掉了。
当时,阿里的产品经历最主要的工作是开发UPS系统。这个系统提供给客服更新商业信息使用。“那时候阿里巴巴没有爬虫技术,只能靠人工去其他网站复制商业信息过来。”乐军说。后台更新内容,如今看来十分没技术含量的产品和缺乏技术思维的运营方式,当时在充实网站内容方面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在缺乏爬虫技术的时期,这个系统为阿里巴巴网站上最初的资讯、商业机会、公司库等信息的及时更新提供了可能。
乐军在阿里的第一个大项目是Architecture改造,编程语言从最早的Perl语言全面跨向JAVA。为了这个技术改造项目,阿里巴巴招募了很多硅谷的人才,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历时6个月。但是改造结果并不理想,改造后一年后又进入下一轮改造。
乐军认为,当时阿里的错误在于过于前卫地使用新的技术语言,“过早地进入一个技术变更”。
这次技术改造之后,阿里橙这个颜色第一次出现,网站内容开始更加丰富和多层次。
此时的阿里巴巴团队内部出现了两个发展方向上的声音:一个声音是往行业化发展,即深度发展;一个声音向广度发展。当时的阿里巴巴掌握的资源比较有限,进行广度发展有一定的风险,且深度发展已有几个较为成功的行业B2B网站作为模板;但经过很长时间的讨论,阿里巴巴依然走上了广度发展的方向。
2000年:中国供应商——改变阿里命运的产品
2000年底,阿里巴巴开始探索各类收费模式,开始尝试为企业提供建站服务。于此同时,阿里巴巴开始采用导航栏模式,这个模式被沿用至今,并广泛被国内同行借鉴。
也正是在这一轮探索中,阿里巴巴国际站进行了一次改版,支撑阿里巴巴生命线的产品——中国供应商在这次改版中正式上线。向马云提出“盈利1块钱,每天收入100万,每天纳税100万”的目标迈出了第一步。
中国供应商这个改变阿里巴巴命运的产品,与当初供客服使用的UPS系统一样,技术并没有那么高深,但就是这款收费只有1万元、2万元的低技术产品悄然改变了阿里巴巴的命运。
阿里巴巴开通了韩国站,这与阿里巴巴的投资人孙正义有关,因为孙正义是韩国人。韩国站的负责人正是乐军,乐军操着不熟练的英文和同样英语不大好的韩国伙伴来回电话沟通,“效率很低”。
2002~2003年:诚信通的崛起——阿里早期现金牛
2002年3月,诚信通上线。在诚信通之前,乐军负责的一个产品在上线前一天被踩了刹车,当时为了减轻团队的沮丧感,马云夫人——张茵还请团队泡了酒吧。产品被踩刹车后,产品团队又埋头做了仅三个月,做出了一款新的产品,这就是阿里巴巴当时另一头现金牛——诚信通。
推出诚信通后,阿里巴巴的网站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直观感受是页面变长了。在业务上,网站已诚信通的销售为导向,不再以信息和商业机会为主要内容。
为了网站导向,技术团队和销售团队吵架吵了很久,技术团队觉得以前的信息模式更加符合服务第一的原则,但销售团队则需要以销售为导向的网站来为销售服务。
最终销售团队取得了胜利,销售导向的网站原则有一大好处,是让当时的阿里的现金流和生存空间变得更大。但长久的影响,则各有看法了。
2003年,SARS出现让诚信通的销售发生了飞跃。
在中国供应商、诚信通的基础之上,阿里有了更多的力量和资源去尝试更多的收费方向,提供更多的服务。阿里巴巴在这个阶段尝试提供网上采购服务,但结果很失败,这个服务也很快消失,因为当时没有企业原因在网上进行采购生产资料和产品。
2003年,也是淘宝的第一年。在开发淘宝网站的同时,孙正义要求阿里巴巴做了日文站,阿里巴巴日文站也是乐军亲手做出来的网站。
此时的阿里巴巴网页变得更长,阿里巴巴的团队也已经开始研究第几屏的点击率更高。对用户行为的分析也延续到了今日,淘宝对商品详情页的研究便源自与此。
“以商会友”——阿里巴巴早期流量基础
很长一段时间里,阿里巴巴网站上的商业信息浏览量并不高,但有许多用户聚集在名为“以商会友”的论坛上,贡献了大量的流量和信息。这个论坛上也出现了上海伟雅等第一批电商自媒体人,上海伟雅的第一批关于电商人的文章便刊登在“以商会友“论坛上。
但后来,“以商会友”这个品牌消失了,但在2010年很多用户是认这个品牌的。
“2003年以前,阿里人对‘以商会友’这个平台很有感情,”乐军说,“因为每个阿里人每天都要去这个平台看帖子、回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