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了“卖身契”,豌豆荚还是没有等到App分发的最好时候
豌豆荚曾经是这个领域的开拓者,到现在为止,也仅次于流量垄断的各大巨头排在第三方App分发机构的第四位。
很多人说App分发不行了的时候,App分发正在帮助腾讯百度以及国产手机厂商赚钱。考虑到其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就知道这是一门赚钱的生意。
App市场仍然在快速的膨胀,可以想见的是,这个市场刚刚从野蛮生长进入过剩状态。用户还停留在找到App就可以,还没有开始优化自己的App,这无疑是每个科技巨头布局的最好时机——当野蛮生长时期结束,巨头们就可以看到稳定的利益,并且前来收割。
在我看来,第三方应用商店仍然有非常大的市场,只是它不应该是现在的样子。豌豆荚塑造了上一代应用商店,但后来的发展超出豌豆荚的控制,豌豆荚的应对措施也过于简单,分拆出了一些App,但是没能彻底重塑App商店的形态。
可以想见,即便谷歌应用商店不入华,大家对于千篇一律,搜索就能下载App的商店也不会过多留意。因为就算豌豆荚有格调有坚持,你做的事仍然是大多数商店都在做的事。并没有真正改变用户的习惯。冲这一点,它就很难独立的存活下去。
在我看来,它原本的机会在于做智能App商店。这方面目前已经有一些小范围的尝试,但还处于早期萌芽之中。例如PGC为主推荐优质App的少数派(话说它还获得了包括豌豆荚在内的投资人300万元投资,不知道少数派以后怎么走),以及强调“App分享+玩乐社区”的阿噗App,仍然在摸索2.0的路子。可以想见的是,未来App就是每个人行走江湖的工具,每一个App就如同自己的衣服、鞋子、眼镜、发饰一样,是自己的一部分。95后、00后等移动互联网的原住民,会根据自己的特点,寻求高度耦合的App。App市场目前不是饱和了,而是过于匮乏;而每个App对于用户来说,也偏离度太大,还没有等到最好的时机。
举个例子,这就好比汽车刚诞生之时,福特推出了革命性的T型车,它质量好价格实惠销量达到了1500万辆。因为在最开始,有车开就是最好的。但是随后,人们就不满足于能用,人们需要差异化、个性化、表达自我的新车型。于是凯迪拉克、雪弗兰等一众汽车商崛起。
App也是如此。在发展初期,对于每个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开发商有心无力,受限于推广成本、用户规模和渠道等等,只好先抢滩大众群体。而一旦草莽期结束,人们对精细化要求的发生,就会引导App进入个性化匹配时代。但是,豌豆荚是否还有这个机会?
窃以为,豌豆荚可能会帮助阿里手机分发,但是,对于智能应用商店,应该是回天乏术了。首先,这是因为豌豆荚自己流行的谷歌文化虽然氛围极佳,但是决策发散,很难形成拳头;其次,被缺乏社交基因的阿里收购以后,因为思考的逻辑起点不同,很难在服务用户上更进一步。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豌豆荚的未来,应该是首先整合到阿里手机里,然后再想办法和竞争对手打一架。至于下一步,我认为还没有成为阿里决策层要考虑的重点事项。
思达派(Startup-Partner.com)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链接及出处。本文作者苏的风,联系邮箱ganhuo@startup-partn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