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不好过,是寒冬又至还是资本“始乱终弃”?

思达派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堪称“互联网+元年”的2015,最终并没有真正成全几个行业——除了个别是在2015年底被资本寒冬啪啪打脸(比如O2O),还有一些则是在2016年初被预测为大趋势,然而半年过去了依旧外热内虚。对,和VR情况差不多,这里要说的是互联网+医疗。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医疗行业在2016年出现了一个现象:曾经资本都冲着互联网+而来,如今却又因为互联网+而去,所以互联网+医疗资本寒冬了的说法不胫而走。资本无法对其“雨露均沾”,行业本身也无法真正元年,那么从创业角度看,是什么阻碍了医疗的互联网变革之路呢?

除了问诊就是挂号,项目同质化严重

自互联网+医疗以来,创业者们大多以服务为切入点,从患者端出发,旨在打造一套从线上到线下的服务闭环。项目主要为各种O2O模式的在线问诊、预约挂号、陪诊服务以及送药上门等,APP产品层出不穷,内容大同小异。对此,独角兽工作室创始人刘谦也在近期某场互联网+医疗内容的分享中提到:国内移动医疗类APP同质化太严重,而对照美国移动医疗类APP,类别则多种多样——医生上门、慢病管理、医患社区、医学数据可视化、医疗服务比价、术后管理、云电子病例等。当然,你也可以说这与我国的医疗体制有难以分割的关系,但千篇一律的尝试之后,至今仍然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模式,那是不是就该另辟蹊径?

其实单从互联网+医疗就能看出,虽然大众创业不如万众创新来的更具现实意义, 但双创以来,万众创新是假,大众创业才是真。

臆测需求,没有抓住用户的真正痛点

从服务角度切入行业,解决病患需求,看似是一件合理的事情,但目前依旧没有做成,那就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患者的真正需求并没有被解决。

某陪诊类产品创始人曾认为,中国一年有70亿门诊量,理论上70%需要人陪同就诊,所以如果解放十分之一的需求量,应该就能打通陪诊行业。乍一看逻辑是通的,但就目前情况而言,这显然不是病患或者说医疗行业真正的需求。毕竟看病属于低频偶发事件,理论上有70%的需求但实际上并没有;且用户复购率本来就比较低,拉新留存都是问题,说白了,既小众又不强需求,无法解决核心问题,做起来势必困难。

医者仁心,商业和情怀无法平衡

传统概念上,医疗是一种低频需求,而健康是一种高频需求,如何在这组高低频需求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并能与一套合理的商业模式相结合,这是一个困难重重的课题。

我们以送药上门业务为例,能接受这项业务(包括会使用相关移动产品和愿意支付配送费)的人往往需求没那么大,比如青壮年甚至一部分中年人——毕竟送药主要针对急病情况且不便出行的人群;而需求相对较大的人群,比如老年人,却无法真正接受这项服务。所以,对于一个以送药上门为主营业务的创业团队来说,出现这种情况就会很尴尬。

说到这里,不免想到今年5月药给力那场热闹的内讧,虽然完整内幕无从知晓,但内部高管就公司经营策略无法达成共识这件事,本身也能折射出医疗与商业之间的一部分矛盾关系。且不说政策给行业缠了几圈裹脚布,当创业者一边做着救死扶伤的好事,一边还要想办法从中盈利,尤其对于怀揣梦想的创业者来说,这种状态简直太分裂。

互联网+医疗离元年还有多远?

虽然传统行业痛点颇多,但期待用互联网+来一场大变革还是很难,就如同虽然这件事很难,但也势必会成为未来。

我们理想中的互联网+医疗,应该是利用各种高新技术,在各方面资源都能合理支配的情况下,结合医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化的物联网设备,有效干预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这种干预不仅表现在对个人健康状态的监测,更表现在精准化与个性化并行的治疗方案或决策前指导等方面。但就国内状况看,目前我们还处在帮老百姓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基础问题阶段。互联网+则主要用来提高医疗行业的效率,优化医院资源配置、改善病患的就医体验等。

如大家所看到的,传统医疗行业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一场医疗变革仿佛迫在眉睫,资本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将互联网+医疗默默炒热,并屡次推向风口浪尖;而如今,在未能迅速取得成效的情况下,又对其“始乱终弃”。

事实上,互联网+医疗并不是毫无成果。艾瑞咨询于2016年出过一份分析报告,报告称2015年1至12月在线医疗行业App端月度使用次数呈逐月上升趋势,12月更是增长至17.1亿次,超越PC端(基本稳定在4亿次)并且差距呈不断扩大趋势,据分析,原因主要为移动端的灵活性较强和健康管理需求频次较高两个方面。可见,移动端的医疗产品还是很有市场的。

另外,技术驱动下的医疗变革也颇具未来。美国斯坦福VR研究中心早已开始将VR与医疗相结合,尝试各种新的医疗模式和生态。虽然国内的VR市场与互联网+医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虚火旺,但也因此更能展现出市场对两个行业的期待。

有专家预测,国内VR想成功大概还需要9年时间;那么互联网+医疗的元年会在什么时候出现呢?

.....

其实我也不知道。

思达派(Startup-Partner.com)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链接及出处。本文作者窦豆豆,微信:doll200713

随意打赏

资本寒冬 20162016资本寒冬互联网资本寒冬资本寒冬 创业资本的寒冬资本寒冬论互联网寒冬始乱终弃资本寒冬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