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安全开启千亿市场 安恒信息持续创新迎行业“红利期”
伴随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六部门发布《关于促进数据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下文简称《意见》),1500亿规模的数据安全产业的市场空间已全面打开。
数据安全产业是为保障数据持续处于有效保护、合法利用、有序流动状态提供技术、产品和服务的新兴业态。在数字中国建设和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数据安全作为数字化的基础保障,在促进数据要素流通等价值上不断凸显,已成为近几年最热门的行业之一。
顶层政策护航千亿级市场进入“快车道”
《意见》出台,无疑为快速发展、日趋规范的数据安全产业注入强劲的推动力。
《意见》明确指出,到2025年,我国将实现数据安全产业基础能力和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的目标,数据安全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建成5个省部级及以上数据安全重点实验室,攻关一批数据安全重点技术和产品。
这预示着,未来三年,数据安全产业将进入规范有序、加速发展的红利期。
近年,全球加速数字化转型,数据要素的价值日益凸显,发展数据安全产业成为数字经济社会发展必然趋势。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为45.5万亿元,占GDP比重高达39.8%,巨大的数字经济市场加上频发的数据安全需求,催生了巨大的市场。
近年,包括十四五规划、国务院及部委连续出台了《关于印发国务院2022年度立法工作计划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在规范行业发展同时,加速了行业红利的释放。
近年来,我国数据安全产业增速明显,2018年到2020年同比增速分别为29.6%、32.7%、33.2%,数据安全产业有望成为中国乃至全球产业风口。
业内人士表示,《意见》提出包括产业创新能力、壮大数据安全服务等在内的七项重点任务,比如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构建数据安全产品体系、布局新兴产业领域融合创新,推进规划咨询与建设运维服务,积极发展检测、评估、认证服务等,对产业发展有着直接影响。安恒信息等创新能力强、行业服务深、市场认可度高的头部企业将率先受益,迎来持续的利好。
行业应用加速爆发安恒信息深化行业布局
《意见》中值得关注的还有,关于“提升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应用水平”等信息,提出“深度分析工业、电信、交通、金融、卫生健康、知识产权等领域数据安全需求,梳理典型应用场景。”为加速行业应用发展指明了方向。
实际上,近年行业应用市场一直在加速发展的状态。据数据安全相关趋势研究报告分析,我国数据安全行业市场规模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于下游行业需求量的快速增长。数据安全行业的下游主要为政府、军工、金融、电信等政企用户,并逐步发展到医疗、交通、能源、教育、制造等各领域。
作为网络安全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安恒信息在数据安全上早早布局,从2007年成立之初就推出数据安全相关产品,更是在2022年公司十五周年之际,将数据安全列为公司三大战略之一。
2022年,安恒信息的数据安全、态势感知先后入选Gartner代表厂商、IDC TechScap技术推荐厂商,安恒信息被列为数据安全平台、云安全资源池、智慧城市网络物理系统安全、态势感知、数据分类和攻防团队六大领域代表厂商,成功入选“变革型”技术曲线“AI赋能数据安全”技术推荐厂商和“主导型”技术曲线“数据脱敏”技术推荐厂商,得到业内一致认可和高度评价。
加速布局行业场景也为安恒信息带来快速的增长推动力,根据深圳数据交易《2022年度TOP10数据交易场景代表数据商》显示,安恒信息位列第三。
安恒信息财报同时显示,2022年前三季安恒信息的收入达到10.4亿,同比增长20.10%。其中,2022年前两季,数据安全管控平台产品收入同比增长超270%。
以创新为驱动安恒信息筑牢数据安全屏障
在快速发展的背后,安恒信息持续坚持的“创新驱动”战略,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基于前瞻性布局,安恒信息已形成包含身份安全、数据保护、数据流通、咨询规划在内的安恒“数盾”品牌;通过继续推进数据安全技术框架“CAPE”,研发以AiGuard数据安全管控平台为代表的十多款数据安全系列产品。
在数据要素市场方面,面对数据安全和数据流通的矛盾,安恒信息进一步研究MPC、TEE、联邦学习等技术,整体提升Ailand数据安全岛产品的技术能力和场景适用性。其“可用不可见,可用不可取”的创新实践,在全链路及全生命周期充分保障了数据的安全性,获得市场的积极响应。
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数据安全岛项目是该技术应用的典型例证。他们评价说“数字化时代最需要解决新型问题的能力和脚踏实地的创新,我们在安恒信息的身上看到了这样的特性。”
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安恒信息数据安全管控平台产品收入同比增长超270%,Ailand数据安全岛不断落地。数据安全业务已成为公司未来新的增长点。
除了市场端快速发展,安恒信息积极参与各项国家级标准制定、行业白皮书以及课题研究工作,助力网络安全生态建设。2022年,安恒信息先后与国家信息中心信息与网络安全部、中国网络安全产业联盟、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之江实验室、浙江大学等合作,推动引领行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