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创业营的“冰加热水嚼冰”
一年前的杭州,极客创业营一楼还没有入驻3F咖啡,梦想小镇周边的房价还没有朝着姨妈红飙升。今年事情于极客创业营而言,一样又好像不一样了。比如日常新苗的接纳和信息轮换,比如团队在滨江万伦、江干九堡新增两个占地面积1000平左右的园区即将开园,比如CEO的体重从110飙到130。
极客创业营的玩法是“本质投资公司”,背后是帮实、曲速资本等在杭州创投圈比较活跃的机构。环绕投融管退各个环节做相应布局,同时也做投后管理的垂直延伸。这个说法的直接表现是,和负责人施清华楼下约见的3F咖啡,打车从梦想小镇前边经过的驻客公寓,背后投资占股的都有帮实资本。投资驱动型的孵化器,“投”和“管”是最纯粹的线下落地,团队将之前投资过的项目和发掘有投资意向的项目安排在孵化器,想要在半年的孵化周期内“将所能给予到的”最直接的给予创业者反馈。
对于入驻团队的审核标准,施清华的表述是“将自己的态度定义为追求极致的一群人”。这个描述有点抽象,更具象化一点说,以做“互联网极致开发”的团队居多。这和孵化器的装修风格几乎融在一块儿,木质+铁,不超过冷调三色,极简,性冷淡风。加上3360平方的建筑面积,入住率在60—70%的开放式的办公空间仍旧显得有点空。
办公场地是政府直接装修,带有“政府扶持”的标签,挟之而来的利好因素是免租、能耗减免60%,团队一定的补贴,以及注册梦想小镇给予的团队2万元创新券。入驻团队在极客创业营所支付的是对水电和物业能耗的均摊,一个月大约是300出头/工位。这也是极客创业营基础日常的运营费用,被施清华称之为“目前看来比较稳定的1.0版本”。
“作为创投,我们最重要的还是20—100万的种子基金,发现好的项目直接进行投资。”施清华又强调一遍:“我们并不是搭建一个平台将好项目卖给投资机构,我们自己本身就是投资机构。1.0版本投的不多,后续希望有更多自己的模式引进进来。”极客创业营同时有惯用配套的商标注册、猎头、公寓配套等增值服务,投资环节会在为创业者在杭州范围内匹配一个创投合伙人级别的导师。
在施清华看来有价值的孵化器必然有鲜明的主题特色,能汇聚到和主题概念契合的优秀创业项目。“创业咖啡退而求其次是咖啡厅,孵化器退而求其次是房东。这是一个重资源的产业。我们和创业者之间应该是导师+合伙人的关系,孵化器本身就是提供创业服务,同时优秀创业团队对孵化器的品牌塑造也是反哺。”
15年经过杭州市级评定的有接近50家孵化器。极客创业营地理位置处于阿里旁边的梦想小镇,杭州交通现阶段的恶心状态确是不是什么性感点,G20的召开让政府更为重视城西创业创新的走廊,书面和行动承诺为创业者节省资金和时间、精力成本。只是看来需要一点时间。
在最初极客创业营提出众筹人脉的概念,后续以“资本运营的方式上手还未有明确的法律界定来做规范”作罢。在谈话末跟施清华聊到创业咖啡,他说他喜欢“冰加热水嚼冰”,我觉得用这个状态来形容极客创业营的孵化状态也很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