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伽智能创始人应继伟:万物互联正“唤醒”城市

思达派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无锡高架桥桥面侧翻事故过去一月有余,但,侧翻的画面却仍历历在目。

事故致3人当场遇难、两人受伤。经初步分析,高架桥侧翻系运输车辆超载所致。如今科技日新月异,类似的安全事故难道无法规避?

“伴随着软硬件真正走向融合,技术开始‘唤醒’城市,一直困扰人类社会的城市问题有望得到解决。”菲伽智能创始人、董事长应继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菲伽智能创始人应继伟:万物互联正“唤醒”城市

大部分能够规避的事故,却不断发生

货车超载上高架桥,理论上本应该被提前查出并禁止。但客观上高架桥出行密度高,结构、环境等信息复杂,监管部门人工巡查难度极大。

同时,国内货车超载、套牌等现象比较常见,仅依靠视频监控及识别系统对桥梁工程进行可视化的监控,对违法违规车辆进行拍照与跟踪远远不够。

问题并非无解。“在重要进出口,可以采用高速动态称重系统监测车辆重量并实时跟踪、预警。”菲伽智能首席科学家李建国说。

“当异常事件发生时,或系统自动报警时,可及时跟踪、查看现场情况,进行实时管控。多系统并行,精准捕捉异常信息,加强提前预警,快速形成分析报告及可行性方案建议,预防灾难发生。”

事实上,通过技术手段实时监测、预防桥梁事故的发生,并不鲜见。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美国开始在一些桥梁上,布设收集桥梁各类基本参数的传感器,试图通过数据分析来寻求一些力学规律。

在国内,虎门大桥、徐浦大桥、江阴长江大桥在施工阶段布设传感器,实时检测桥体各项指标和参数;香港青马大桥等还曾布设过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实时安全检测系统;武汉为42座中小桥梁搭建了“智慧桥梁”长期健康检测系统。

除了桥梁垮塌,滑坡事故、房屋坍塌、隧道塌陷等发生之前往往具有变形等预先征兆,通过智能化手段,同样能有效预警甚至避免事故发生。

不过,目前工程中应用的传感器大多以振弦式测量原理为主,工程领域环境恶劣,昼夜温差大,而振弦式传感器易受外界温度影响,耐久性较差,测量精度有限。

若想进一步提高事故预防成功率,相关技术需有所突破。

城市的神经:嵌入分布式感知生态系统

对于传感器存在的局限,菲伽找到了关键突破口。据介绍,菲伽使用的位移传感器,几乎不受温度影响,耐久性好,精度可达0.1微米。

菲伽将多模态物理量传感器分布于城市空间的每一个维度进行数据收集,以海量数据驱动智能AI系统,对整个城市的运营体系进行实时监控、优化、修复。

这套系统,被命名为“嵌入分布式城市感知生态系统”。

以高架桥为例,传感器对桥梁应变力、倾斜、震动、位移、裂缝、水平沉降、纵向轴力、钢筋应变、拉索受力与温度等结构安全进行监测。

基于动态称重系统,可在不影响交通效率前提下监测路面承重情况,及时发现超载车辆。结合视频监控系统,可以瞬间捕捉到超载超限车辆,启动车牌抓拍,并与称重数据对应存储。

及时跟踪违法车辆动态情况的同时,上传管控平台,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对于违法车辆立即进行警示通知,避免车辆造成更大危害。

系统还可用于桥梁运维设备管理,包括照明设施、交通管理设施、排水系统、监控系统等,通过自动化管理节省人工巡检成本。

此外,桥梁所处环境,包括温湿度、酸雨、地震、地质变化、风、交通流量与累计荷载量等因素也将被监测记录,供系统进行分析。

BIM+GIS+CIM数据动态分析系统被视为整个体系的大脑,该融合技术使得桥梁的性能与健康程度得以实时分析,进一步保障桥梁的安全运营,并为养护维修提供科学依据。

目前菲伽七大监测系统不仅可应用于房屋工程、桥梁工程、道路工程、地铁隧道工程、基坑工程等常规领域,还能应用于化工、石化、电力、煤矿、军工等特殊领域。

应继伟向创头条记者表示,目前产品处在系统联调与应用实施阶段,上海地铁、伦敦地铁以及港珠澳大桥均已进行实验性布设。

以技术的可持续迭代,让城市更安全、智能

近日,菲伽在南京建邺“2019智慧城市创新创业大赛”脱颖而出,该大赛是由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政府主办,建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阿里云创新中心协办,创头条承办的全国性创新创业赛事。

“相比其他企业的智慧城市方案,菲伽智能从多模态物理量监测出发,改变了单纯仅靠视觉感知的实施体系,更侧重整体管理效率的提升,安全生态体系的打造。”应继伟认为这是菲伽的差异性优势。

有源监测方面,菲伽位移测量精度可达0.1微米,倾斜角度精度可达0.01度。同时利用太阳能供电,实现全天候无人值守的数据采集。在全球范围内均为领先水平。

无源监测方面,光纤光栅调制解调器可每秒对10000个传感器进行采集,而美国同类公司目前每秒可采集的传感器数量为3200个。

“技术研发、核心知识产权与技术可持续迭代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应继伟告诉创头条记者。

菲伽集合了光学、物理学、微电子学、建筑结构、人工智能等领域专家,具备高精度传感器的自主研发能力、微电子与光电子集成能力、AI分析能力、BIM+CIM数据智能化应用能力等。

在应继伟看来,高精度多模态感知系统、先进的通讯链路5G以及AI智能分析将会成为万物互联的必要基础。而高精度感知系统在国内仍有待更多企业参与进来。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城市更安全、更智能。也希望我们的研究成果,可以服务全球,减少自然灾害与事故对城市的危害。”应继伟说。

创头条 ( Ctoutiao.com )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违规转载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本文作者:杜航,微信:duhang16

查看原文 >>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