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比近三成,新三板成科创板“鱼池”的背后逻辑是什么?
截至8月13日,共计28只科创板新股上市交易。至此,算上贝斯达等已经终止审核的5家,已经先后有151家公司递交了申请科创板IPO的文件。其中包含有方科技、西部超导、嘉元科技等至少41家新三板或新三板退市企业。
占比近三成,新三板已经成为科创板储备的重要来源。
实际上,在交易指数方面,记者统计,自科创板的推出后,25只个股12个交易日的总成交额就达到了3612亿元,而新三板9515只个股近12个交易日的总成交额仅42.48亿元。相对于科创板的火热,新三板显得较为冷清。
本次科创板提交的企业中,有三分之一的企业来自于新三板, 从新三板角度来说是不是新三板企业的估值被低估? 快拍物联董事长王鹏飞告诉创头条记者,新三板企业都是规范企业,基数很大,中间有很多成长性很好。但是目前新三板公司都被低估,因为新三板流动性不好,过去IPO的口也太窄。
“新三板目前主要是因为投资人门槛高,500万证券资产才能开户,所以能投资的人群小,又没有太多造福效应。目前恶性循环,需要一些企业通过科创板给投资人带来超额收益,逐步刺激投资人的关注点和积极性。”
艾瑞咨询首席分析师李超在接受创头条记者采访时也表示, 对于新三板成为科创板的重要储备来源, 也反映了资本市场行业性的一些问题。
“这里有关于大批量的资金集团进行资本操作的问题。就目前而言,国内前期VC、PE的投入过多,但是机构有天生的退出压力,需要在资本市场寻求退出。对于国内企业来说,这些公司也没有什么办法,有好的交易市场肯定是要去尝试的。”
另一方面,在中美贸易战等情况的影响下,国内企业的估值相对于国外和港股市场还是比较理想的,国内的企业不急于登录美股或者港股。
“实际上,反应到国家层面来说,整个科创板的建立的要求一方面是发掘高新技术产业的生产力,同时也在于活跃整个资本市场。”
当前,互联网和各类产业公司都在焦虑的问题是怎样去发掘新的技术以及下一波市场的热点。同样,目前的产业结构也需要去改造线下的智能制造,渗透并赋能传统实体经济。科创板面向战略新兴产业,科创板申报企业主要集中在云计算、创新药、半导体、人工智能、软件与信息技术等符合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领域,肩负着引领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型的使命。
但是鉴于科创企业对标的是成长性、周期性长远的企业,它实现变现的能力是需要观望的。“所以目前科创可能也会吸收一部分创新性公司登录科创板,充当排头兵效益,让机构活跃起来,带动一大批资金集团的发展。科创的所有出口并不只是单单指向科创,国家拿出100亿的资金做科创,可能会有一部分的资金是跟创新创业有关,但是这部分是可以活跃资本市场的,因为资本市场需要热度,也需要盈利。新三板由于包容性较强,符合国家战略方向的创新型、创业型企业将会成为科创板上市公司的重要来源。”
不仅仅从行业的角度上,一业内人士还告诉创头条记者, 在 科创板角度来说,科创板的 交易制度 等 方面 有相对于新三板来说新的优势,所以优质的新三板企业也会进行考量和选择。
相对于新三板来说,科创板上市公司前五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上市首日开放融资融券业务、引入盘后固定价格交易等,可以提高价值发现和市场定价规律。
在流通性上,科创板流通性比新三板要好,企业的估值可以得到合理体现。“科创板目前个人投资者数量在380万户以上,由于新三板挂牌企业的定价和价值发现难度较大,投资者准入门槛较高,2018年末,新三板个人投资者37.75万户。”
在审核制度上,科创板审核速度快,能试行注册制。科创板上市流程主要包括受理、审核、上市委会议、报送证监会、证监会注册、发行上市等几个环节,时间短、速度快,有利于鼓励社会专业资金进入科创领域,提升专业VC、PE机构在早起投资科创板企业的积极性。
实际上,科创板的推出对活跃资本市场、促进高新技术的发展释放了有利的信号,而储备有三分之一来自于新三板企业也存在行业性和企业本身以及制度上的逻辑。资本市场的目的是实现融资功能并发现企业的价值功能,科创板未来怎样进一步发展依赖于国家、企业和机构的共同努力。
查看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