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市场最忙下半年:突击注册制红利还是虚假繁荣?
凛冬已至,一级市场跨越了经济周期,进入前所未有的忙碌和火爆。
“第一次出差在5月,当时并未料及今年的自己会如此忙碌:尤其是进入下半年,基本上就没停过。”一FA告诉创头条。
出差,尽调看项目、汇报做决断,见founder,这种日常比往年都要紧凑。
金沙江朱啸虎表示,今年下半年“竟然是他做15年投资生涯里最忙的时期”。
金沙江并不是个案。
有经纬、真格等投资机构内部人士接连向创头条表示:今年下半年确实要比往年都要忙。
裂变式增长 : 融资 笔数和 金额远超去年
火热的市场直观表现在融资数据上。
机构方面,据IT桔子数据统计,截至12月15日,高瓴资本今年的投资数量是67家,投资金额近75亿元;红杉资本的投资数量为146家,投资金额76亿元;君联资本投资53家,投资金额26亿元;国内几家头部投资机构的投资数据,都已超过去年全年。
从投资次数和总金额上,两者数量依旧同比高于去年。
创头条统计的融资月报数据显示,今年10月披露的融资笔数(不包含IPO)为405,较去年的271起同比增加了49.45%,创三年新高。
在投资金额方面,10月累计披露的风险投资总额约为1273.51亿人民币,与9月的632.8亿元相比,亦翻了一倍。
创头条据公开资料整理
创头条统计发现,疫情原因,5月份融资笔数还仅为去年同期的一半,不过在进入6月份后融资开始回暖,且在7月后呈增长开始裂变。
数据显示,7月国内投融资事件(不包含IPO)为449起,赶超去年峰值,融资总额同比增加了500亿元;8月投融资笔数为433起,亦高于去年同期的398。
而走到9月,国内投融资事件为439起,远多于去年同期的277,融资总额约为632.8亿元,超去年同期100亿元左右。
数据还显示,融资发生的赛道主要包括医疗、企服和消费等领域。一风投机构人士告诉创头条,“ 这也是整个行业变化带来的产物,因为消费和医疗领域是永远穿越周期的,现如今该市场蓬勃发展,有大量新的优秀的创业公司涌现。”
什么因素催生了最忙下半年?
内外部原因促使机构频出手、融资额上涨。
创头条了解到, 下半年交易变好主要在于上半年疫情所致积压的反弹,导致下半年出现挤兑。 “ 再有一个原因是市场的钱变多了。 ”真格基金一投资经理告诉创头条。
“央行不断放水,导致出现资金的流动性过剩,但是这些资金进不到实体经济中去,只能以投资的方式循环。” 香颂资本沈萌向创头条解释。
“再有, 要看到的是机构的‘忙’主要是针对很快能IPO的成熟期项目,或者三年内还达不到上市门槛的高科技项目。 所以可以看到很多投资人忙着跑来跑去,但是早期项目谈成的不多。”
纵观下半年融资项目发生阶段,早期融资确实在明显减少,成长期、后期以及战略融资等的比例在逐渐扩大,机构在为推动IPO做准备。
创头条统计,今年9月早期融资的占比仅为6.04%,而成长期和战略融资的占比已近高达35.34%和40.38%。今年10月,中后期的融资占比进一步扩大。
创头条据公开资料整理
朗然资本创始合伙人潘育新表示,与之相伴的一个特性是,疫情增加了不确定性,相对于早期项目,中后期项目更容易上市,机构也更容易赚到钱。 “今年最大的转变,就是投资重点从早期项目变成了更加关注中后期项目。”
“利好的大环境可能未来就变化了,所以他们得抓住机会。资本都能看懂这个逻辑。”潘育新继续表示。“对于成熟的中后期项目,投资只是锦上添花,相比起来,投资最佳的时间是在项目强大之前的雪中送炭。”
沈萌继续告诉创头条,“可以看到的是,资本的投资方向目的性确实很强。相对于疫情下实体经济的冷市场,资本的热市场并不是说经济和创业整体变好了,或许只是因为经济变差,所以机构才要去忙着和别人抢稀缺的IPO项目。”
忙着 IPO,部分高科技项目估值变高了
事实是,注册制下,二级市场的政策松动为一级市场开放了退出通道。
德勤数据统计,在疫情深刻影响金融市场和全球经济的2020年,注册制下A股IPO创纪录融资4599亿元。Wind数据显示,这一数字较2019年增长八成,创下A股2010年以来IPO募资规模之最。德勤还统计,按照IPO进程来看,A股市场全年将有387家公司首发上市,位居全球第一。其中,科创板今年已经超越主板,募资额在A股各板中位列第一。
“注册制是大势所趋,未来二级市场的流动性将会更强。”有投资人士表示,“一级市场忙并不难理解,资本最懂资本的逻辑。”
不过同时亦由于科创板注册制对高科技成长性公司的放开,导致了目前同赛道的项目估值更高。不过头部机构手中“弹药充足”,亦可一战。
“一些大机构出手频繁,给人一种项目估值有所降低的感觉,但这都是错觉。”一投资人表示。
“观察今年成交的高科技项目,一些还处于早期,但是估值确实比照科创板的高市盈率。不过这些项目是否真的能走到科创板还不好说,或者即便能走到上市目前也不能按照科创板那么估。”沈萌解释。
不过从资本的逻辑上看,IPO开放在即,即便有些项目融资出现泡沫,亦不会就此止步。“未来,当退出机制越来越顺畅,而资金也没有更好的其他投资渠道,那么PE/VC就是唯一的选择,机构也会在出资人压力和退出上市诱惑的双重刺激下,越来越忙。”有业内人士告诉创头条。
本文作者:沉舟,微信号:cz18510378718,关注吃穿行~
创头条( Ctoutiao.com )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违规转载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查看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