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专精特新”如群星闪耀时
本报首席评论员:胡蓉
“专精特新”企业,正成为观察中国城市经济潜力与活力的新角度和新指标。
“专精特新”企业指的是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有的甚至是掌握独门绝技的“单项冠军”或者是“配套专家”。
众所周知,中小企业有活力,经济才会有活力,才能够可持续健康发展。如果相当一批中小企业还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力,那么我们可以推断,孕育和承载着它们发展的城市必定具有这样一些特征:产业链相对完整、市场专业化程度高、经济具有相当体量、产业结构已摆脱低端化……因为只有市场够大,细分市场才够深,才能把“鱼”养得欢蹦乱跳的,将来这些“鱼”还可能一跃“龙门”,成为行业巨擘。
“专精特新”也正在成为国家重点引导支持的企业。7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并提出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月2日,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消息令舆论沸腾,北交所被认为正是为“专精特新”企业量身打造的直接融资平台。
“专精特新”之所以被时代青睐,因为它既是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的产物,也是助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这样的企业越多,产业链的配套能力就越强,供应链的协同能力就越顺畅,价值链的创新含量就越高。
来自工信部的消息显示,目前中国已培育4万多家“专精特新”企业、4700多家“小巨人”企业、近6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作为创新之都和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先行者和引领者,深圳在“专精特新”企业上的发展,同样令人关心:深圳有多少家“小巨人”?分布在哪些行业?核心竞争力如何?在深圳的市场生态中,最滋养它们的是什么?怎样做才能激发深圳诞生更多“专精特新”企业……
这些关注点,从今天起,我们将通过深圳商报和读创共同打造的深圳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系列调查报道一一解答。这组报道不只展现“小巨人”们闪亮的一面,也将反映它们遇到的问题与困境;报道关注整个群体,还包括它们身处的市场环境;报道力图总结出它们的成功经验,给中小企业更多启示,更致力于能够推动深圳形成完备的培育体系,让更多的“小巨人”不断涌现。
只有当“专精特新”如群星闪耀时,深圳的创新驱动发展就能获得更大动能,深圳的高质量发展就将更富“含金量”,深圳就能为中国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经验和更大力量!
查看原文 >>
您也可以关注官方公众号直通北交所(ID:tobse666),从这里,一起走进北交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