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刘林:政策之下,建议培训机构“混业”转型

思达派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自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后,各地陆续行动,对“双减”工作进行部署。

据悉,北京市作为“双减”的试点城市之一,从校外培训和校内教育两方面做出严格规范,目前培训机构已进入整改、过渡阶段。已有学科类培训机构对学科培训业务进行减量、关停,部分机构已宣布将向素质教育、教育科技等赛道转型。

那么,政策之下,各机构将如何寻求转型?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刘林在新京报的采访中介绍可以实行“混合业态”发展模式。

他介绍,学科类培训机构业务转型首先是性质层面的转型。这包括两部分,一是从事学科培训的机构都要转为非营利性质;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培训可以转为非营利性质,也可以转为微利的营利性企业,但总之要体现出公益性质;二是从定位上,要转为校内教育的有益补充,而不是在校内教育之外另行构建一个校外教育体系。

然后是业务形态和内容层面的转型。此前以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培训为主要业务的机构,可以选择在领域内部进行转型,就是仍以面向K12阶段用户为主,可以做平时的学科教育,周末和假期的素质教育,实行“混合业态”发展模式。

此外,也可以选择领域外的转型,例如转型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老年教育、家庭教育、科技教育、艺术教育、素质教育、资源与科技服务等方面。

总之,在现阶段前景不十分明朗的情况下,混合业态应该是较为安全的发展模式和空间,让校外培训机构的转型实现一个平稳的过渡。

刘林肯定了教育培训的发展推动了教育技术创新。他说,“教育培训行业这几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教育技术创新,特别是AI+教育的发展,这一点必须对很多机构进行肯定。”

查看原文 >>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