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中国 · 曲静渊:浪费钱是罪恶的,创业公司的各个环节都能提高效率

思达派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1 公司 效率 提升之业务层面

创业 ,是一个从零到上市、九死一生的过程。早期为了存活,有些公司可能做些小业务,快速带来现金流。但我们目光要放长远,一旦主业务起来,就要把赚快钱的部分停掉,切不可贪小便宜吃大亏。

先求生存,再图发展。要想活的好,开源、节流少不了。好的企业家开源和节流会同时重视,而不是仅仅是看融资,融资只占开源节流内容的四分之一。

开源,说白了就是要有收入和利润,可以去拿私募投资机构的钱、去拿银行的低息贷款、去政府要补贴,马不吃夜草不肥,大小补贴都不要忽视掉。

很多公司初创期,和银行的合作都会比较难。这时候我建议你找一家有实力且灵活的银行合作,将公司所有的流水都走他们那里。时间久了银行自然会意识到你的公司是一家正向积极发展的公司,得到对方的肯定后,就有底气进行下一步的合作了。

把公司的资金每一个银行都分散一点就不太明智了,这样谁家都觉得你没诚意也做不大,更不会有深度合作的可能。另外,政府机构各部委渠道每年都会发出大小补贴,公司也一定要积极申请。

PR、BD、产品的推广费花多少钱是个度?谁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我们可以在大方向上向前看,先从一到两年的维度上得到一个数据的均衡值。

现如今,传统行业的暴利时代早已结束。微利时代已经来临,越来越多小而美的企业开始支撑着我们的商业社会加速前进。正因为小而美与微利,才要求公司内部一定要提高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而效率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业务、人力和财务三方面上。

效率提升的第一个方面:业务——不要图便宜,但要产出比;

从大家最关注的业务说起,自媒体推广的转化率、用户7~14 天留存率是多少?固定设备是需要购置还是租赁?公司多少人的规模适合租赁,多少人时采购又会更合适?等等这些问题都要根据自己的业务特性来核算衡量, 管理者做任何事情千万不能拍脑门,一定要事无巨细做规划。做决策时要第一时间获得岗前一线员工的建议,因为只有他们对业务内容是最敏感的。

提高效率需要从时间、人力、财务等多个维度综合衡量。比如公司早期团队的需求总是不断变化,IT 系统应该什么时候配备最好,不一定有系统就好没有就不好。

配备系统是个大工程,开发成本很高,如果公司增加一个人力就能够代替需求不算很迫切的系统,何必舍近求远。花钱一定要思考投入产出比和效率,而不是纯粹图便宜,便宜和效率不在一个维度上。

2 公司效率提升之人力层面

效率提升的第二个方面:人力——管理、培训与用人;

管理——管理层级并非越多越好。

我们常发现大公司团队管理会分很多级别和梯队,可是创业型公司内部管理往往特别扁平。这是因为扁平化管理带来的人才资本节省与效率的提高特别明显。

公司在200人以下的企业,建议最好做VP扁平化,减少中间层级,这样的上传下达效率会很高。一个VP一样也能带经理、带员工,总监甚至完全不必要,这样下来一年就节省几十万的成本。

中间层级的人,其实也最不安定。能力平庸的人做不了高层,却希望薪酬不断上涨,有甚者还会提出种种不合理诉求,这都无形中降低了公司的运营效率。其实很多部门可以完全省略中层,每一个人只对一件事负责就好。基础员工在这种情况下会加速成长,能力甚至能完全胜任一个总监。

作为高层,无功就是过,要有很强的成功意识。带着别人成功和带着别人做事,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我在暴风影音最大的任务就是将它带上市。

培训之道——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持续培训。

另外,很多初创公司都会给员工整理一套工作方法论并逼着大家去执行,其实大可不必。一个好的工作方法和习惯都是通过长期训练养成的,只要持续为员工培训,时间久了自然会看到效果。

多数公司的员工辞退成本其实也有很大优化空间,尽可能在员工初期入职时多观察和反馈,减少用错人的赔偿成本。

用人之道——不求完美,但求合适。

骨干员工,多数是由70 分的人在一起磨合出90分效果的。找到一个90分的人,如果没有磨合得很好,甚至不能发挥出70分的效果。个人能力固然重要,但团队磨合后能否适用更为关键。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只要他身上的特征是现在与未来几年公司内需要的,就可以坚决留用他。

领导不是要帮员工干活,而是帮他们清理身旁的杂草,让他们不断成长找到自信。多数的骨干员工都是不断合作磨合出来的,而不是招聘挑选出来的。

以前我自己想找一个懂得激励员工,有经营策略、销售意识和品牌宣传的能力的HRVP,可面试了很多人选都不合适,最后打算自己培养。然后我注意到一位PR组的女生,跟客户沟通的时非常有技巧,很有HR灵活的特质。唯一缺少的是经营、销售和品牌曝光的意识。后来让她通过1年的总裁助理岗锻炼,现在已经可以完全胜任HRVP了。所以,有时候员工跨专业进行内部培养,也有可能产生奇效。

创始人最擅长的,往往可能正是公司的短板。老板在一个方向上有长处,往往这个点上的标准很高,建议如果一个岗位找不到最满意的,不如花点时间和耐心去跨界培养。

3 公司效率提升之财务层面

效率提升的第三个方面:财务——成也利用率、败也利用率;

财务上资源的利用率直接影响效率提升。财务领域可以做筹划的地方包括税收、大额资金的存款及理财的风险平衡、产业低息借款的争取、供应链及物流成本的优化、仓库存货周转率的管理等等。

不要小看这一块,拿应收款应付款周期的管理来讲,晚付款10天、早收款10天,从财务角度上这都可以提高效率,事先花半小时充分讨论下策略往往能事半功倍。

前不久我们一家客户公司做线下的样板间,但装修完成后投入使用时发现根本不能用,还要退租重新找地方。为什么呢?客户装的样板间是供客户周末洽谈业务使用的,而写字楼周末没有空调,客人来了之后有非常多的不便利。

虽然这听起来像个很蠢得笑话,但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比比皆是。我们要在做事之前多提几个为什么,提前规划好,才不会导致投入浪费以及重复投入的损耗。

4 有关资本市场的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否还要拥抱A股市场?

很多人在犹豫要不要回归 A 股资本市场,作为企业家,看待资本市场是不可以用负面情绪对待的。众所周知,资本市场未必是完全自由的市场。资本市场的力量有多大,观察乐视就能发现一二了。

这个曾经视频领域的公司充分利用了资本市场的手段,以及持续炒概念的本领,迅速成为了行业中的领头羊上市,所以认清市场后就要去拥抱。

企业也要多关注政策,你的手机中有「国务院」APP吗?很多政策都和我们的行业相关,政策里面从来没有废话,最好一句一句看,连标点都别错过,不看标点就不知道事情关系的前因后果。有政治觉悟的企业家,不仅懂得利用资本市场,更加懂得如何利用政策。

第二个问题:都知道创业板好,那新三板要不要拥抱?

新三板还是有很多好处的,首先它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组成之一,所以不可以忽视它。多去观望,要学会适时借势。在对接资本市场的过程里面,往往传统行业的董事长更懂得与资源合作,这一点值得学习。对于国家在每个领域中的政策倾向,他们都分析得很透彻,对消息也非常敏感。

相反创业圈的人完全不敏感,甚至是麻木的,这是不对的。创业者一定要有一点点政治敏感度,关心国家的号召,这些都可能对你的行业大方向判断有借鉴意义。

第三个问题:如何从容应对IPO的筹备?

创业公司大都是奔着 IPO去的,但是不同阶段需要想的事情也不同。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财务模型很重要,这也是公司的驱动因素。前期的时候,一定要有相对成型的收入模式,比如一两年内收入是什么样子。

如果毛利和净利的点不够,去所有的流水里中节省 5%到10%是完全能实现的。早期的时候别总着急上市,所有的资本市场都是在不断变化的,你只能跟进信息寻找趋势,观察新三板的动态,别把精力放错了地方。

当你的收入模型成熟稳定,未来持续3年利润都有持续增长点,这才是你可以从容谋求 IPO的时候。当你到了这个阶段就会发现,IPO从启动到上市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事,并且是需要第三方独立机构参与的,一旦启动了就理性管理、坦然看待就可以。

而在启动之前就是做业务,中间学的东西不用着急,因为环节很长,涉及到的机构有很多,每个中介机构也都在平衡自己的利益关系。只要你有清楚的逻辑思维,走一步看一步就可以学会。太早做关系储备其实也没有用,只是锦上添花而已。

5 创始人需要知道的四点财务常识

第一点常识:创始人不能离财务太远。

很多创始人在公司发展初期天天忙着产品、研发和市场,但对财务不上心。实际上创始人其实非常有必要花一些时间在核算公司的效率上,它不会帮你做决策,但需要你有很好的效率意识。

我们总开一个玩笑,老板和财务的办公室别隔得太远。在金山的时候我隔壁就是雷军,办公室都是挨着的。财务离创始人近,有事让他旁听下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最重要的是财务能帮你算效率。在财务中一定有分析小队,公司规模小可以暂时找人兼职,但要需要一个逻辑思考能力特别强的人胜任。

如果公司规模像京东一样大了,可以组建 10 来个人的分析小队,只对创始人汇报和负责。因为小队分析出来的东西很可能跟管销售副总的说法相反,所以一定要独立出来跟创始人直接汇报。

第二点常识:钱不是罪恶的,浪费钱才是。

我们总说资本之恶,但实际上钱不分善恶,浪费钱才是罪恶的。有钱和没钱时心态完全不一样,所以做出的决策也是不一样的。钱少的时候大家相对冷静,钱多了就会冲动。很多公司都体会过融资的艰难,但融完之后都会有一种释放。

无论是对投资人还是团队成员,出成绩的时候也会冲动。现在很多人否认,但实际上在那种状态下大家都很难把持住。这时候公司内部就需要一个人来负责骂醒大家,“为什么要花钱?花这些钱意义何在?”

要知道很多错误决策都是钱多的时候做的,所以要提前在公司内安排好这样的一个冷面角色,在未来十几年的发展道路上公司都是需要的。另外,不缺钱的时候融资效果会更好,因为这个阶段和投资人见面你都会很自信,谈起来往往也会事半功倍。

第三点常识:公司和账户别做跟业务无关的资金往来。

创业到最后,不管是 IPO 还是卖掉总会有收益,最重要的是大家财务相对更自由。大家做公司管理、做财务模型的时候,千万别打增值税的主意,一定用一个合规的方式去测算,这些前期挖的坑,融资的时候早晚要是要填的。

另外,别用公司帐户做跟业务无关的资金往来。如果未来发展的好,不论是新三板、创业板,财务核查都会去人民银行调查老板信息和公司名下所有银行帐号。

除此之外,银行系统里所有的流水都可以查到,所以公司不要给任何人过帐,不要以为你有 5 个银行帐号少报2个就可以躲过去。原来自己管财务时也经常有人请求帮他过账,我会明确告诉他们,我现在拒绝你只是不好意思,但如果不拒绝你,未来公司上不了市,麻烦就大了。所以不要给任何人过帐,包括支付宝和微信钱包。

第四点常识:别认为你的竞争对手都是做了假账。

经常可以听到有人因为竞争对手的用户数据、财务数据好,就说人家做假帐。尤其现在新三板很多公司,一上新三板数据就天翻地覆了。

其实一个公司做假帐的可能性很小。财务是可调解的,财务核算方法不是一加一等于二,对方只是找到了一个更适合展示的办法而已。所以不要盲目地下判断,我们只要去理解它,并且研究和了解就行了。


思达派(Startup-Partner.com)转自怪兽学院,略有编辑。

本文被转载2次

首发媒体 思达派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经纬中国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