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股交“大创板”|超目科技:致力于解决眼科领域的“不治之症”

思达派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北股交“大创板”|超目科技:致力于解决眼科领域的“不治之症”

医疗器械产业具有发展速度快、潜力大、价值高的特点,但我国医疗器械的高端领域仍存在短板,据悉,我国90%以上的创新药物、高端诊疗设备、高附加值医疗耗材等依赖进口。

从医三十多年的王乐今深刻体会了医疗器械“卡脖子”之痛,2018年成立超目科技,即喊出“只做原创,绝不山寨”的口号。

超目科技是一家专注于眼科医疗器械研发的创新型企业,致力于解决人类眼部疑难疾病,提高眼病患者生存质量。公司研发的植入式眼部肌肉神经刺激器,更是攻克了先天性眼球震颤这个难题。

如今在北京市大学生创业板(以下简称“大创板”)的支持下,超目科技更能聚焦自身发展优势,利用集成电路技术平台实现临床医学成果转化,填补国际医学空白,探索和解决人类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

01

说到创业,王乐今算是半路出家。

王乐今本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在三十多年的从医生涯中,王乐今在临床一线救助过无数的眼科疾病患者,然而有一种疾病曾让王乐今束手无策,这就是先天性眼球震颤。

先天性眼球震颤被称为眼科领域的“不治之症”,由于大脑异常神经放电导致眼球摆动或跳动。这是一种遗传基因突变,新生儿出生即发病,并伴随一生。

虽然先天性眼球震颤发病率仅千分之一,但一旦发病,将严重影响生活。据悉,全国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约有130万人,每年新增患者约2万人。85%的患者会患有弱视,从此生活在一片模糊不清的世界中,更严重者无法正常上学,成年后在工作生活中还饱受歧视。

王乐今作为我国眼科领军人物,每年接诊的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超过千人,见过太多患者的心酸,这也让王乐今下定决心打破这个“不治之症”的魔咒。

然而说易行难。全世界研究眼科震颤技术的医生、学者寥寥无几,这方面的研究资料也不够充分,要想根治这种“眼部癌症”,过程相当艰难。

从2004年开始,王乐今就与先天性眼球震颤“死磕”。在多次动物实验中,王乐今发现,动物眼肌受到一定频率和强度微电流刺激,会产生相应的收缩运动。因此,他创新性提出了将功能性神经电刺激(FES)技术与眼肌结合,制造出能够消除眼球震颤、提高视力的产品。

此后,王乐今一直坚持试验,直到2008年左右开始进行专家论证,2012年该项目开始研发设备。2014年,该项目拿到了国家基金委的重大仪器项目。

同年,该项目在临床患者身上进行了微电极刺激眼肌实验,实验结果发现,微电流和异常神经放电相互叠加中和,抑制了异常的神经冲动,效果显著。通过8例临床实验证明,新的疗法可以降低50%以上震颤频率和幅度,提升3倍注视时间将视力由0.3以下提升至0.5以上,这是全球首次真正控制住眼球震颤症状,也是医学上的重大突破。

2018年,超目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横空出世,王乐今带领公司团队精心研发,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资金,功夫不负有心人,植入式眼部肌肉神经刺激器终于面世了。

其实,超目科技这个名字也颇有深意。王乐今解释说:“超目科技就是超出视野的科技,希望超目科技可以从解决人类小的疾病出发,去解决人类的大事,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02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然而我国每年有接近4亿名患者饱受各类眼科疾病的困扰,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世界视力报告》显示,中国是全球盲和视觉损伤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眼健康已经上升成为重大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备受政府和社会关注,行业发展也迎来空前机遇。

据悉,全球眼科器械市场规模预计超过2000亿人民币,其中中国眼科器械市场规模由2013年的95亿人民币增长至超过400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5%,远超国际4%的平均水平,也是为整个眼科产业链中增速最快的板块。

超目科技以此为契机,围绕眼科市场需求布局医疗器械产品,开发了丰富的在研与预研产品管线,致力于眼疾诊断和治疗,让更多患者获得光明的未来。

目前,超目科技主要研发了三款产品,分别针对先天性眼球震颤、青光眼和近视。其中,核心产品为i-NYS 植入式眼部肌肉神经刺激器,这是全球首创且唯一的用于治疗先天性眼球震颤的产品。

虽然一些眼部外科手术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震颤,但手术效果非常有限并可能带来一定程度的副作用。

而超目科技的这款核心产品通过耳后皮下进行手术植入,电极连接眼肌,采用微电流刺激技术以达到控制患者眼球震颤的效果。和传统的手术治疗相比,超目科技的治疗方法不破坏患者的神经肌肉,且治疗效果稳定,长期预后效果良好。

超目科技第一代植入式刺激器方案拥有先进的设计概念,非专用芯片的电路板尺寸使产品目前与主流电子耳蜗尺寸类似,植入时需要对患者进行1mm-2mm厚度的颅骨磨骨。

为了能进一步减小手术创口,提升患者手术植入体验,超目科技提出了集成度更高、尺寸仅为现有产品的1/20的第二代植入式刺激器产品。目前,可直接眼内植入的第二代产品已进入研发阶段,未来将有更多患者可以享受先进医学研发带来的治疗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超目科技还针对近视患者研发了i-MYO 角膜交联设备。基于胶原交联技术,该设备将核黄素滴入患者眼部并通过紫外线照射,以机械性加强角膜,无创改变角膜形态,从而改善300度以下的患者视力。

而对于8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i-MYO 角膜交联设备通过植入材料(异体、自体、人工合成),使其与受体巩膜融合,改善巩膜的血管网、脉络膜和视网膜的状况,以此加强后部巩膜,阻止眼球扩张、眼轴延长。

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近视人口高达7亿人,几乎是总人口的半数,这也意味着超目科技i-MYO 角膜交联设备未来将覆盖全国数亿近视患者,对应千亿市场规模。据悉,该产品已经进入样机研发阶段。

此外,超目科技正在研发i-GLA植入式青光眼微引流装置,通过精准监测和调节眼压,彻底解决全球7000万青光眼患者失明困扰。其优势在于设备小巧,能够植入眼眶内,且手术操作简单、成本低,不需要药物辅助控制,也不会产生生物排异性,长期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还能够保存术前视力。这一项目在2015年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仪器项目710万元支持。

不仅如此,超目科技还坚持针对斜视和白内障患者进行产品研发,目前i-STRA斜视诊断和诊疗一体机已立项进入样机开发阶段,而用于治疗白内障的i-LENs可调节人工晶体也已处于早期预研阶段。

03

正如芯片一样,中国的医疗器械行业也面临着“卡脖子”的问题。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无论是政策制定者还是行业引领者都坚持攻坚克难。

超目科技创立之初,王乐今就提出一个原则,“只做原创,绝不山寨”。超目科技经过四年的发展,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科技创新道路,就是从临床出发,经过与医生充分沟通和论证,探索出新型的科技解决方案。

对于未来的发展规划,超目科技制定了“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是组建眼科产品平台,基于当前产品管线积极拓展市场,形成高端眼科医疗器械市场壁垒,力争达到亿元以上的营收规模;第二步是探索医用芯片和植入式医疗器械以及脑机接口等领域的应用结合,打造医用集成电路研发平台,计划达到十亿量级营收水平,并启动IPO;到2024年迈出第三步,搭建健康管理云平台,全面进入生命3.0时代,打通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数据连接,实现全面精准健康管理,从而达到数十亿营收水平,支撑千亿市值。

出色的创新产品,再加明确的发展规划和目标,超目科技频频获得资本的关注和青睐,成立之初即获得水木创投和北大医疗联合领投的天使轮投资。2021年,超目科技又完成了5220万人民币A轮融资。此轮融资由水木创投、北大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仓廪投资、东升科技园瑞昇投资和中汇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等共同投资,用于公司夯实研发基础、拓展产品管线和进行临床试验。

今年8月份,超目科技挂牌北股交大创板,在资本化市场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下,政府和社会各界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系列政策优惠。相关数据统计,2016年近八成高校出台了多项创新创业教育激励政策和配套文件,超过70%的高校也因此进行了相关教学改革。也是在这一年6月,由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股交共建的北京市大学生创业板正式启动。

王乐今向创头条表示:“北股交大创板为我们这类创新型企业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还向我们提供优质服务,例如提供政府相关政策、人才招聘信息等。”

谈及对大创板的期望时,王乐今谈到,“希望大创板以后可以提供更多关于融资和企业服务方面的支持,汇总和分享各类创业政策信息,帮助我们解决员工工作居住证等问题。”

关于北京股权交易中心大学生创业板

为贯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部署,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提升服务精准性和有效性,激励和扶持毕业生群体在京创新创业,2016年6月30日,由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股权交易中心共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海淀区人民政府协建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和大学生创业板正式启动。

大创板依托区域性股权市场功能定位,为毕业未满5年的毕业生创业企业(含留学归国人员)提供集人才政策、人才招聘等政策服务,以及孵化培育、融资服务、创业诊断、规范发展和转板上市等专业化资本市场服务,旨在激励和扶持毕业生创业群体在京更好创新创业。截至2022年2月末,通过“创业带动就业、资本支持创新”的服务模式,大创板展示企业数量累计达到213家,注册资本近15亿元,企业累计融资额超32亿元,带动就业人数近5000人。大创板孵化培育基地合作单位12个。

查看原文 >>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