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载体百人谈]毛大庆:前期跑太快,优客工场将如何升级?

思达派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双创载体百人谈]毛大庆:前期跑太快,优客工场将如何升级?
2019年1月,WeWork再添软银20亿美金融资,并改名WeCompony。

它的竞争对手之一——优客工场,一直是国内共享办公领域的明星公司,操盘者毛大庆延续着他在万科合纵连横的风格,3年多,引领优客工场跻身独角兽行列。

2018年,优客工场全球运营社区达到211个;这一年,优客工场平台会员企业达到15000家;也是这一年,优客工场首次将上市提上日程。

在接受创头条采访前一天,优客工场的年度总结刚刚发出,毛大庆告诉创头条记者,透过反思,新一年公司的发展路径已经明确,他说,做好这件事,至少十年。过去一年,毛大庆认为优客工场迭代的是什么?新一年,发展策略又有何调整?

(以下为毛大庆采访实录,略有删减)

1、反思:系统有所滞后,产品方向在S2B2C

年底都在总结,你怎么看优客这一年的发展?值得反思的部分是什么?

这一年的发展反思的东西,我觉得确实是有几个,一个我觉得我们规模跑得比较快,但我觉得基础建设扎实有余,战略指引下有一些升级调整。

所谓基础建设指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后台管理系统的升级和开发,这里边主要是来源于管理应用系统全方位的开发,包括客户服务系统、线上SaaS(软件即服务)应用平台,还有类似于像与财务优化的软件开发等等。

我们最近这半年也研究了国内国际上其他一些同行,我们也发现,实际上中国和美国对比,这个行业发展速度和用户的成长,中国是很有潜力的。尤其今年下半年,可以看见这个行业的成长,用户成长更快。

一方面我想可能来源于大家对这个事越来越懂了,越来越接受。第二就是随着企业越来越在效率成本这两方面的考虑,大家认为弹性灵活的办公室,应该更加对企业有帮助。

我们还在平台上引入各种服务,以及企业间相互的服务。所以在概念上大家都越来越认同,尤其经济下行,大家越来越需要在办公行政成本上考虑,所以应该说用户上有很大的进展。对于这点来说,中国的速度是快。

但是在运营商角度,我们相对来讲跟国际同行比有所不同,虽然我们APP的开发应该说不弱于任何一个同行,但是因为这个行业不可能都是企业服务,to B很多东西不可能都是在APP上能够完成的。

所以未来这一年,肯定在这方面会做大量的发力,我们也研究了国际同行的经验,以及他们采用的方式,应该说在2018年的四季度,我们集中做了检讨和研讨。 也只有后面做得更好,后台我们现在叫中台,就是企业的中台管理系统做得更好,才有可能让公司跑得更快更远,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另外一个可能在一些细节上,比方说产品的升级、美学升级、空间升级、用户感受升级这些方面升级上,我想2019年会有比较大的改善。客观上讲从2019年一季度再看见我们新出现的产品,可能就会有比较大的发展。

中台部分的那个系统,企业会用到吗?还是运营商在用的一个系统?

有两端,有两个应用,一部分是我们运营商在用这个系统,我们运营商用这个系统,实际上也是为了运营更好的服务,另外一部分是开放给入驻企业来用。

刚才我谈到的像SaaS等等这些东西,这块其实也是我们给入驻企业服务的一个部分。包括采购、OA、打卡等等这些很基础的东西,甚至一些财务的共管,就财务上的共同处理等等这些问题。所以它既是有企业应用的,又是有管理人应用的。

你希望向国外产品靠近,还是要做出不一样的?

我觉得也用不着谈靠近,用不着谈不一样。 其实中国这一块我们看得很清楚,就是S2B2C的一个业务。S2B2C首先侧重点可能是to B,但是实际上我们已经开始了to C的事情,to B to C本身也不矛盾,即使你to B,对于企业来说,最后决策者还是一个C。

我们另外一点,就是最终通过to B应用到或者汇集到更多里面办公的C,同时当C聚集得多的时候,实际上我们本身是一个非常具有团购能力和砍价能力的经济体。  

我们现在已经把我们自己当成了一个经济体,因为我们现在有1万多家企业,将近10万员工,就是平台上工作的10万员工,还包括这些企业背后的不在这工作的员工,将近得有100万人。

所以这样一个平台,实际上我们如果在为企业服务的服务商征集,包括服务商的谈判上,我们有很强的沟通能力,这个很容易懂,比方我们去共同为企业征求一个什么利益,实际上这个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另外一点就是从外部的合作商来说,他们也对联合办公很有兴趣,因为本身联合办公天然聚集了一大堆人。今天接近联合办公的运营商,其实你接近的是里面所有的企业和里边的甚至于每个个人,这是很大的不一样。这就是运营空间和原来租赁空间很大的区别。

所以我最近提出个概念,就是说我们要做经营,经营我们里边的用户,这个思路跟原来只是做房地产租赁有很大的区别,房产租赁它是不经营用户的,这是一个很大的不一样。  

2、扩张:降速,削减并购,增加管理输出比重

过去从融资、规模,优客都是行业跑得最快的,有没有纠结过要不要把速度降下来的时候?

我一直在内心在斗争,要快的原因,我想任何一个新行业如果不够快,我们可能很难在赛道上取得比较强的话语权,更重要的另外一件事情,还是我们希望在一定的规模下,才能够探讨这样一个行业的资源运用的问题。

你太小了资源运用不开,手段展不开,各种实验做不起来,样本太少,我觉得也不行,所以一定要到一定规模。 但今天在这个节点上,我觉得我们三年半到这个规模,我就愿意放慢一点,把前面的 服务 好,再雕琢一下,有些该 迭代 升级 一下。

所以明年我们希望出的东西就两方面,一方面就是更加有逻辑,有技术逻辑来支撑业务的发展。另外一方面,我也希望从后面的产品看,把前面所有的问题都纠正了以后,是一个越来越具有行业参照,标志性的产品出现。所以我们后面会放慢。但是放慢并不代表我们不动,我们就是把时间花在精品上,同时要等一等技术。

对待扩张路径你怎么看?

扩张路径现在往下是两条,一条是管理输出,会变成我们今年的一个重点。我们现在已经到200多个店了,我们应该还有几十个店是直营店的拓展,这几十个店里边,除了一小部分我们自己拓展的店以外,我们还在研究一些其他的并购。 并购、自营,加上比较大规模的管理输出,我想是比较重要。

之前管理输出占比多少?

之前管理输出只占了10%左右的规模,但是现在我们会逐渐扩大。

这种转变是对于并购的内部整合、管理的挑战有一定的担心,还是出于别的考虑?

没有,我觉得到时间了。因为你到了一定直营店以后,我们要后台的软件系统、管理系统、SOP(标准操作程序)这些东西都做完以后,自然就应该做管理输出。

你没有前面直营店的大量的探索和样板,你怎么敢去做管理输出?输出什么?你是管理型、还是技术型、系统型?肯定是经过千锤百炼,逐渐探索出一个过程。

3、烙印:规模管控及大协同

万科的经历对你管理优客工场的影响是什么?

万科是一个系统非常强大的公司,标准化、流程化,特别是包括工业化的这些做法,都带来了很强的管理动作标准,所以在质量上和客户服务上,都有很大的一个优势。这些东西都是在做大规模企业,或者说是连锁企业发展非常值得学习的。

给我带来的启示,一方面是公司的规制,公司的风险控制和管控。第二点是公司的企业文化,可能是企业的一种社会逻辑,特别重要。第三个是我本身的。

万科是一个全国性蔓延式增长。 我当年在万科也管过十多个城市,所以对于大规模的管控,连锁式的经营,是在万科的这个过程锻炼出来的,怎么能够在制度化、规范化、流程化下面,让企业能够有了这些武器和这些能力,快速成长。

这个是万科给我最大的教益,也是我们在公司成长的过程中最开始想到的问题。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用人观、企业的社会形象和社会观念,其实万科对我们影响很大。

比方说诚信,不做那些偷鸡摸狗的事,不做任何一点违法的事情,不去为一点小利去动那些不必要动的脑子,对人、对合作伙伴、对用户的态度,我想这些都是万科的影子。

当然,还有希望慢慢变成一家更有社会情怀、社会责任的企业。我想这就是走正道,做好事才能走得远,这些都是万科在我和团队身上留下比较强的影子。我也看见很多创业公司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我觉得跟团队、创始人没有经过很正规的职业化训练,还是有很大的关系。

这也可能是今天这个阶段,一些创业企业的通病,怪不得他们,确实没经历过这种训练,所以做事情没底线。这些东西我想可能特别要值得注意。我们团队十几个高管,100%的上市公司出来,所以大家对底线问题,确实不太同于其他的创业公司。

优客工场这种并购的战略,或者风格,是不是也跟你在万科有过比较多这种经验有关系?

当然,我当年在万科做并购、做企业合作,可能做得最猛。我在北京万科大概做了三、四十个合作,二、三十个大型合作伙伴,可以说是合纵连横,每天都在发生。

所有的项目,所有的事情,态度都是大统战、大联合、大合作、大协同,都是当年我坚定不移的,所以才有可能把公司一年从43亿带上100亿,四年带上200亿。 没有靠一个人能够成功的,这个社会合作、协同、分享,才能够有更大的发展。今天我们做共享经济理念是一样的。

这种经历影响里面,有没有一些现在反而变成制约的?

如果有不好的,可能是我们这些人比较严谨,遇事过于谨慎吧。

创头条(Ctoutiao.com)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链接及出处。本文作者:杜航,微信:duhang16

查看原文 >>

随意打赏

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毛大庆优客工场企业优客工场优客毛大庆优客工场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