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小城的创业青年该怎么找投资?
一直以来,除了北上深杭,以及成都、重庆、西安等部分二线城市,国内其余城市的创业者几乎没有人关注。根据创头条小编的观察,创业政策已经普遍到了全国最基层,但是那里的创业者是否从政策中受益?国内三四线城市甚至县城的创业情况到底怎么样?这次小编无意中路过三线小城烟台,遇到的一个案例,也许能让我们看到基层城市创业的困境,以及机遇。
1、
李中华是我拼车认识的一个29岁青年,来自临沂小地方,头脑活络。现在他正和一家保险公司做宠物医疗保险业务。做了一年了,最近业务开始上来了,他也开始忙的焦头烂额。我问他,有没有做一个网上平台,他说没有啊,因为听人说起码要50万,没有钱,所以现在还是人工记录业务,顶多通过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和客户互动。
听到这里我惊讶了,做这种保险平台业务,没有线上平台,这生意根本就很难进展下去。李中华表示,确实是这样,现在如果有个平台,那业务马上就可以迅速开展了。
因为我最近采访了几家互联网保险平台,他们都拿到不少融资,就问李中华有没有想过拿风险投资的想法。
听到这个,他愣住了,他说在这个小城,谁也没听说过风险投资。他自己没读过大学,15岁就出来闯荡,自己一直接装修之类的业务,做的一直是实体。他觉得中关村那种烧钱砸项目的事,一直只存在于电视上。
他仔细想了想又说,其实也已经有几个人想向他“投资”,都是他认识的熟人,但有一点很要命,他们都希望尽可能多地干涉业务。
其中正大集团一位负责人说,投500万,控股70%,李中华只负责经营。李中华虽然不懂投资,但直觉认为,自己的项目,自己没有自主权,那是开玩笑。他建议正大集团出400万,控股40%,正大集团不干。另外还有一家,也是这个意思,企业投钱控股,李中华负责经营,他也没同意。
“我希望他们能投个200万左右,我控股,他们不要干涉我,我自己用这钱把平台做起来就可以。”李中华表示,他在烟台跟本找不到愿意这样投资的人。
2、
听我说起在中关村创业大街发生的那些事,李中华像听故事一样,产生了强烈的好奇。虽然他对平台融资之类的事一无所知,但毕竟独自做了十几年生意,做生意的本质还是了解的,“去年春天,我看中关村那些创业拿钱的啥的,我就怀疑,许多人根本就是为了骗钱,然后花完那些钱了事。”他说,“但是,我这样的怎么能拿到投资?我们可是实实在在做事的,我调查了一年多了,自己做了好几个月了,投的都是自己的钱,现在已经有现金流了。”
想想我采访过的那几个做互联网保险平台的项目,创始人无一不是有深厚的背景。保险极客创始人是海归,做了9年保险精算师,保准牛的创始人在汽车之家做了五年互联网车保,极客保创始人有BAT工作经验和连续创业经验,慧择网创始人之前是保险业内人,熬了十年才迎来了互联网保险的风口。
再看下李中华的团队,他有十几年创业经验,但都与保险无关,并且自己也只是初中学历,团队都是自己聘请的,有的是应届毕业生。从表面上看,一点优势都没有。但是,他们现在确实已经有了流水。
“不用投资,我们三年之内也能做的很好,有了投资,可能只需要两年。”他说。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以年为单位计算项目进展,真的好吗?
3、
听到我说的一些投资案例,李中华感觉自己的路子陷入了死结。我建议他去烟台本地大学的孵化器去看下,再研究下本地的创业政策,看能不能有什么补贴。
在三四线小城里,像李中华这样的案例很多很多。首先拥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创业者很少,大部分都是早早出来打工几年然后创业的。再次他们压根不知道有风投,何况小城里也没有风投,顶多企业家入点股。再次就是他们几乎不可能长期呆在北京找投资,因为他们做的都是比较实体的项目,人手又紧,他们自己是最关键的员工。而且,北京的投资人跟本看不上这种彻头彻尾的草根项目。
但是在我看来,他们才是国家真正创业的主力军。就像上周末重庆“2016中国服务交易大会”上,猪八戒网创始人朱明跃说的,猪八戒网上那些为企业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小创业者才是真正的创业者。我很赞同这句话。像空空狐的创始人余小丹那种,半年只回公司4次,剩下的时间都在北京找投资的情况,那叫创业吗?都没做业务叫什么创业,那叫讲故事。
但现在头部效应又是如此的明显,资源都在北京,逼得有条件的创业者都搬到了北京等创业火热的城市。而那些离不开本地市场的创业者呢,起码暂时来看,极难拿到资本。而这个担子,就要落在政府肩上了。
但是政府的钱是那么好拿的吗?
本文首发思达派(startup-partner.com),作者李翘,邮箱ganhuo@startup-partner.com。思达派系创头条(Ctoutiao.com)旗下智库,专注成为创业者Startup的成长合伙人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