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血”也要上市,独角兽“诺曼底登陆”迫在眉睫?

思达派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港交所的锣不够用了。

2018年7月12日,映客、齐家网等8家企业同时在港交所上市敲钟。场地摆放不下8个锣,只能减少为4个,两家企业共用1个,活动也比以往提前半小时开始。

这一天也许会因为同一天上市企业数量最多被载入港交所历史,而这8家企业,却仅仅是这个夏天新经济企业上市潮的一个小分队。

“鸭仔跳屎坑。”潮汕地区这句用来形容鸭群一只接一只往坑里跳的古谚语,或许刚好可以形容当下的上市潮。当新经济企业“老大哥”小米开启上市倒计时后,其他企业就如这只“头鸭”后面的“鸭群”,争先恐后往二级市场跳。

对于他们来说,这恐怕是一场生死之间的游戏。一旦发令枪响起,跑到终点的赢家拿到船票,其余的玩家就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了。

留给上一轮(资本堆起来的)创业者的时间不多了。

宁可打脸,也要上市

两年前,小米创始人雷军许下5年内不上市的承诺,那时他认为外界看懂并接受小米模式需要10年。

8个月前,美团点评创始人王兴也说,“如果我们想上市立刻就可以上市,但这不是最好的选择。”

小米已于7月9日港交所上市,而美团点评也于6月25日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为了上市不惜打脸,这或许说明形势迫在眉睫。

除了小米、美团点评两大超级独角兽,6月21日,同程艺龙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26日,华兴资本、找钢网招股书在港交所公布;27日,映客更新招股书并举办投资者推介会;28日,宝宝树招股书公布;29日,51信用卡正式发布招股公告;30日,拼多多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招股书;7月3日,沪江教育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不到半个月,申请上市的国内新经济企业达到8家之多,几乎每天都有企业申请上市。在此之前,虎牙、B站、爱奇艺、优信、华米、猎聘、尚德教育等公司已在港股或美股上市。蚂蚁金服、腾讯音乐、斗鱼、快手等也传闻会在今年下半年筹备上市。

继2000年代百度、腾讯、盛大、搜狐、网易等上市,2010年代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上市之后,2018年出现了国内科技公司第三次上市潮,而主角,多为诞生在2010年左右的新经济企业。

香港掉下来的“馅饼”

2018年上半年总计257起递交港股IPO(首次公开募股)申请案例,较2017年同期同比增长33.16%。截止7月4日,港股共新增103家上市公司,相比2017年同期,新增69家上市公司,同比增长49.28%,IPO数量跃升至全球首位。

新增上市公司中,内地企业占据40%,贡献了香港上半年IPO规模的84%,约421亿港元。作为对比,A股上半年仅有63家企业上市,相比去年同期的247家下降了75%,新增报审企业不足50家。

香港这么受欢迎,源自于港交所新规。今年4月30日,港交所上市新规正式生效,对新经济企业释放重大利好。对想上市的新经济企业,要求上市市值最低100亿港元,年收入达到10亿港元;如果市值达400亿港元,则不设收入限制;已在美英上市的新经济企业,达到要求后也可以在香港挂牌。

虽然A股今年推出了CDR(中国存托凭证),IPO审核周期也大大缩短,但财务审核要求比港股严格得多。有行业人士坦言,“网游、教育、影视、直播公司申请A股IPO、并购常需要面对财务审查、合规经营的严格要求,港股在这方面宽松不少。”同时在A股上市将伴随着人民币贬值的风险。

美股虽然上市要求宽松,但对新经济企业的估值不一定够高。比如小米,如果按照苹果在美股15倍左右市盈率的标准,小米市值在100亿美元左右,与其最终543亿美元发行市值相比差距极大。

负责中小企业赴美上市承销的美国宝德证券中国负责人Daniel McClory表示,今年美股上的中概股表现不如预期,其中很多股价下滑。因为很多中国公司在美国找不到对标对象,美国投资者无法判断前景,因此会很谨慎。

比如美团在美国不太容易找到合适的参照物,赴美上市难度会比较大。像这类企业财务指标很好,业务理解起来相对比较复杂,港股上市是比较好的选择。

基石资本副总裁周伟纳表示,上市地的选择主要看行业的估值水平,香港市场对内地金融、新能源、消费品行业的接受程度较高,估值接近甚至出现香港估值高于内地A股估值的案例。生物医疗目前在香港上市有鼓励政策,市场给予的估值水平也不错。

此外,若想同股不同权,美股也已不再是唯一选择。港股上市新规允许双重股权结构公司上市,投票权最高相差10倍。此次申请IPO,美团A类股份持有人每股可投10票,王兴拥有5.73亿股A类股,占总股本的10.9%,但投票权高达48.41%。

英诺天使基金创始合伙人李竹告诉创头条记者,港股允许同股不同权,确实吸引了很多创业企业赴港上市。星瀚资本创始合伙人杨歌认为:“如果没有这次股改,亏损的企业可能会选择美国纳斯达克或者纽约证券交易所,但效果估计不会很好。”

德勤预计,今年下半年香港将迎来10家独角兽上市,其中融资在百亿港元以上的至少有5家,2018年全年香港约有180只新股上市,融资规模达1600亿港元到1900亿港元。

香港新规,让本轮融资到再无可融的独角兽们找到了一线生机。当然大家都会夺命狂奔、落袋为安。

“凛冬已至”?

6月29日,小米IPO定价落锤在17港元,对应估值约为540亿美元,雷军预期的1000亿美金估值几乎被腰斩。但雷军却说,小米能够成功上市就意味着巨大的成功。

受小米估值影响,美团点评估值从600亿美元下调至400亿美元。

7月,嘉宾传媒创始人吴婷带领团队启程前往香港,他们将零距离记录下来8家企业同时在港交所敲钟的上市过程。谈及这波上市潮,她认为大家都在备粮好过冬,“现在势还在,要抓紧最后一班车”。

大势不妙?至少私募层面的信号是悲观的。可可资本创始合伙人魏锋告诉创头条记者,去杠杆导致资金流动性收紧,经济下行是大概率事件。

投资人士认为,这次上市潮背后受政治政策影响太大,如果以资管新规2020年底的截止日期做参考,预计到2020年大环境都不会有太大改观。险峰长青VP申毅君更为悲观,“(此次资本寒冬)是不可逆的,可能面临长期熊市。”

市场大、增速快的中国故事在2018年已明显不被一级市场相信。独角兽企业估值都较高,宏观经济形势不好,后续一级市场融资可能就没有保障,加华伟业董事长宋向前表示。

业内普遍判断资本市场接下来会越来越差,二级市场可能越来越难拿钱,因此,在泡沫破灭之前,独角兽选择了尽快上市融资,过冬时拿到一些真金白银,总比没有强些。天图资本管理合伙人冯卫东认为,市场钱紧的时候,估值是低一些,但钱也更管用一些。

“市场不好的时候不是上市破发,是发都发不出去,根本没人买。”以太创服创始人周子敬认为,IPO也讲究窗口期,虽然今年受中美贸易竞争等因素的影响,但美股、港股市场整体来说还是不错,会有一批公司愿意上市。

“VC(风险投资)们终于把亏损的企业都丢进了二级市场,让大爷大妈买单了。”有投资总监在朋友圈调侃道。上市,还意味着一级市场的投资机构解套了。

2014、2015年双创浪潮涌现出的大批新基金,刚刚进入3、4年后的退出期。从效益上看,IPO是优先级最高的退出选择,比售出、清算等,收益要大,投资回报率要高。

宋向前告诉创头条记者,高估值进场的投资人,大概率会签对赌条款,对企业上市有时间要求、估值要求,眼下投资时间已经比较长,都有退出要求。“选择扎堆上市,也是对未来经济形势的一个集体预判,是避险动作,是一级市场一个重大的转折。”

有投资人士透露,现在机构都在撺掇企业能上市的就上市,上不了市的就转老股。“在系统性风险下,很多机构想的不是多少倍回报,而是怎么把钱收回来,因为现金为王”。

在与不少上市新经济企业创始人交心的过程中,幸福社创始人樊晓艳发现,创始人多方位的心理压力,无形中加快了企业的上市步伐。“很多人的心理压力已经到了临界点,去年到今年因为承受不了压力出事的也很多,抑郁的、跑路的、甚至跳楼的。”

当前多数新经济企业用户规模、增速都已经处于短期高点,相应的,估值也在高点。从上市时机选择的角度,自然最好选择在企业用户规模、增速与估值高点的时候。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红利确实几乎没了。”亿欧联合创始人黄渊普与多数业内人士观点一致。比如小米所在的手机市场,国内智能手机过去三年销售量的复合增长率仅1.07%,几乎已经饱和;再如映客,2017年比2016年月活人数下跌16%,营收下滑9.40%。

上述因素之外,二级市场的资金也不乐观。狼多肉少,这么多企业都要融资,总归先来的占优势,尤其是还没有验证模式的新经济企业,未来一旦看跌,再想上市就难了。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香港市场面临流动性趋紧状况,以小米、美团为代表的独角兽又进一步加剧了流动性紧张的预期,对港股造成一定影响。若全球流动性更加紧缩,则登陆美股和港股市场的难度也将越来越高,留给国内独角兽企业的时间和机会已经不多了。

创头条 (Ctoutiao.com)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链接及出处。本文作者杜航, 微信 :duhang16

查看原文 >>

随意打赏

迫在眉睫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