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气!媒体流行用微视报道两会

创见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2014 年的“两会”随着总理记者会的结束落下帷幕,然而对于媒体来说,“两会”是一个宝贵的新闻库,可以从多个视角和方式来报道普罗大众关注的问题。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一些手机应用成了媒体人的“法宝”,让新闻可以更好更快地传递到观众手中。比如腾讯的“微视”就成为备受媒体人的“标配”。

现在包括人民网、新华社、广州日报、中国政府网、中国新闻网、美国侨报网、台湾中天电视台等数十家传统媒体入驻微视,通过它来进行新闻报道两会。

比如中新网通过与微视深度合作,不仅在微视中开设官微,更是将微视重点内容放到两会特别节目《两会尚书房》让更多网民参与到讨论中来。中国新闻网视频记者让宝奎在其微视上很活跃,他的微视内容不仅包括会议实时报道,更包含了赵本山被围堵、漂亮的两会服务员等等两会花絮,这些花絮让两会报道更加生动有趣,受到不少粉丝的追捧。

此外,包括CCTV1《今日说法》、CCTV4《今日关注》、《中国新闻》等栏目也都大量的采用了用户在微视上的内容。 CCTV4 两会特别报道《我有问题问总理》也通过其官方微视与民众沟通,关注普通人的梦想。用户只需要拍一段视频,然后@官微就有机会在节目中展现自己的梦想。通过电视与新媒体的协同,这一活动得到了很好的反响,平均每条微视都被播放 2 万次以上,许多人通过微视就着就业、反腐等问题发表自己的“宣言视频”。视频梦想、视频宣言、视频提问等等新颖的形式让网民直呼过瘾。

就连在民众眼里严肃和高大上的国务院新闻办主办的中国政府网也开通了微视账号,首次视频征集网友建议。作为进一步听取网民对政府工作意见建议的网络窗口,官方在微视上承诺:“每一条意见,都将被认真对待。一些好的意见建议将被直接送到总理的办公桌上。” 这条微视在两天之内就被播放超过 68 万次,迅速成为两会中的亮点。

此外,微视自己还开展了“我向总理说句话”活动,不少网民通过自己的微视就着教育、环境、房价等民生问题向总理提问。网友 果微黄是一名教师,通过微视他希望能让教师的工资有所增长,希望自己能够负担得起房子。这一条微视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共鸣与讨论,被观看超过 1.8 万次。

但是为什么微视受到了这些媒体人的追捧呢?

1、方便快捷

微视是腾讯发开的短视频拍摄应用,去年九月份上线,它被比喻为“视频版微博”。和平常意义上的微博不同的是,它是视频版的,不用费时费力进行文字输入,拍照上传。

2、传播迅速

它能够像微博一样转发和评论,通过开放的社交关系网络来达到一定的传播效果。打开微视后拍摄短片,就能上传分享8秒视频。同时,微视上面的短片还可以进一步扩散到微博和微信朋友圈,扩大受众。

3、辟谣利器

现在在社交网络上,谣言总是比真相传播地更快。在微博上,有人可以利用不加考证的事件当做资讯来发,或者利用一张经过 PS 的图片或者过时的图片来当成当下发生的新闻事件。但是视频却加大了造谣的难度,而且还能成为辟谣利器。而“真相”则是新闻的生命。

4、立体沟通

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媒体人运用微视、微博这样社会化媒体与大众实现立体沟通,在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用户也能通过微博、微视对媒体、媒体人有着更直观的感受。

对此,业内专家表示:“微视的意义在于打破了当前的社交产品形态,实现了从文字、图片到视频的升级,也增添了更丰富的社交元素。这次两会让我们看到了微视的更多可能性,已经成为了下一个最值得期待的社会化媒体。”

据了解,像微视这样,基于开放社交关系链的短视频应用在国外早已流行。Facebook 10 亿美金收购 Instagram 正是基于对这一细分市场未来的预期。而 Twitter 更是在 Vine 推出之前就将其收购,希望藉此占位下一阶段。

标签: 微视 腾讯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