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nut田林:创业是一种修行(上)
我与防丢贴片「 nut 」的创始人田林在某期新华商学院上相识。在冗长而严肃的一系列视频路演中,nut 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却令全场嘉宾都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他们的宣传片轻松而俏皮,把投资人们几近闭上的眼皮重新拉开,而场内也发出了那整期活动唯一一次没有预兆的笑声。
你很难想象,在下午 3 点这个正易困倦的时刻,新华社发行楼内,一群衣冠齐整而又被一天活动折磨得劳累不堪的风投大佬,会因为一个小小的防丢贴片重新打起精神。商学院散场后,我与同事简单交流了两句:「防丢贴片的田林,找他聊聊。」
不久之后我在雍和宫附近见到了田林和他的团队,一个看似行政的姑娘带我来到田林的办公场所,又给我接了杯水。这家又繁忙又安静的公司叫做自在科技。后来的交谈中我才知道,自在科技没有行政,那个妹子是负责生产的。
而田林讲述的,他对于企业文化与创业精神的理解,也令我获益匪浅。
纯粹的力量
田林早先在中国移动这家巨头工作,有着不俗的成绩和令人欣羡的待遇。但田林时常会在内心自问——一个人究竟可以依靠什么?
是大公司领导的器重吗?是领导身后强大的组织吗?是组织手里给力的资源吗?如果没有这些,你所做的是否还能出成绩,你是否还能由衷感觉自己的工作有价值?
如果有一天,我们被剥夺了所处的平台,变回孑然一身,漫漫前路上,是否只剩未知?
或者说,恐惧?
带着这样的疑问,田林前往豆瓣,向阿北学习。
田林说,会选择去豆瓣一探究竟,首先是因为喜欢豆瓣,尊敬阿北;其次是在移动的时候与豆瓣接触过,深深地感受到豆瓣与移动的不同之处。
豆瓣很纯粹,不是一个严重商业化的地方。那里员工素质高,技术能力强,有文艺气质……豆瓣一直很低调,认真在做产品,重视用户体验。豆瓣流量这么大,一直没有做游戏,做就一定赚,为什么不呢?阿北觉得那没有价值,游戏很空虚,于是没做。
在豆瓣的时间,田林了解到产品的重要性,开始信奉用户体验。因此,当他 13 年初想要投身软硬件结合这个行当时,他很快便意识到了「小而美」的重要性。
豆瓣在其他人都抄主流的时候做了小众,结果成功了。我就想选一个「不太热闹」的领域,从小东西入手,避免和巨头竞争。如果做手环,压力就太大了。
田林和朋友们研究了很多项目,在技术可行性上,也在市场需求上。直接询问用户有哪些需求自然是低效的,田林一行人设想了很多需求,将这些具体的问题发给用户,期望得到「有」或「没有」的回答。
不提问,用户不会想起来;但提出这个概念,用户就会觉得真的有需求。我们就这样发现了防丢和寻找失物的市场。
田林的团队包括在中移动做手机的朋友,负责硬件部分;软件部分则交予来自苹果和豆瓣的工程师。在与投资人接触的过程中,投资人对这样强大的团队产生了疑问——并非质疑他们的能力,而是质疑他们的方向——为什么要做防丢贴片这么小的东西?
我们认为寻找与防丢具有社会意义,而且,经过调研,我们也发现了其市场价值。
最终,田林的好朋友,酷讯 CEO 张海军成为了 nut 的天使投资人。田林很感谢张海军的理解,更感慨张海军在财务帮助以外的支持。二人每周促膝长谈,交流互联网圈的天下大势,从未间断。
田林和他的团队最终认为防丢是一个值得深耕的新领域。互联网防丢贴片与传统防丢发信器的区别主要在于,不仅是防丢,更试图帮助用户解决「丢了怎样找回来」这个问题——这同样得益于移动互联网大潮——社交化的网络为社交寻物、社交防丢带来了可能,随着用户数量的增长,将来寻找失物会变成极低成本的行为。这个行业发展成熟之后,甚至如田林所说:
丢东西将成为一件很难的事情。
极致的力量
新产品一定会出现,增加的功能可能会更专注于寻找失物而非防丢。防丢贴片的理想价格在 50 元左右。有需求的用户在家里很多地方都用得上,不应该太贵。做这个也不靠硬件挣钱,互联网才是重点,用户是重中之重。
田林认为,丢了会令人担心的东西,将来都应该进入防丢网络。一旦防丢网络的用户足够多,每个人帮助每个人防丢,丢东西才会真的成为「很难的事情」。这种依靠用户数量的网络构想有点儿类似于 FireChat 的无网聊天理念。在很长一段时间内,nut 需要把握住市场,逐步增长用户数量,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能够一直在市场中占据主流当然不是件容易事儿。田林清醒地认识到,大公司想要在技术层面迎头赶上 nut 是很容易的,但 nut 在体验方面的积累成为了门槛。「只要永远走在别人前面,永远做得比别人好,就不怕别人抄。」田林提到了雷军的小米,专注出极致,极致刷口碑,口碑传播快,高速成长就是这么实现的。
技术别人是能做的,尤其是大公司。但是大公司不会玩儿命干,一个项目而已,没那么重要,没必要投入那么多。
由此看来,选择「防丢贴片」这一「非主流」项目,实属明智。
当然,「永远走在别人前面」从来不是个容易事儿,田林从未放松过对用户体验的关照。国内大公司 360 在 nut 之后也做起了防丢业务,时间不长,体验上距离 nut 还比较远。除此之外,在防丢-寻找这一领域,基本没有其他竞品了——总不能和没有寻找功能的传统防丢贴片去比。田林提出,美国的 tile 在做类似的寻物社区,与 nut 很像,将来可以互相借鉴;同时田林也很欣慰,nut 走在美国人前面了。
说来也怪,与大多数创业项目不同,nut 虽是早期公司,在国际化路上却走得很远。田林表示,这得益于某国际广告大厂的免费赞助,nut 那部将一众投资人从梦中唤醒的广告视频便出自该厂之手。这部英文视频广告一下子打开了国际市场,现在 nut 的防丢贴片在欧美都有销量,nut 的 app 也出了国际版——虽说只是英文版。
在我到访自在科技的当天,田林刚刚婉拒了巴西客户「葡萄牙语版本 app」的需求;在那之前,田林也对法语版 app 忍痛割爱。
团队太小了,没有精力做了。现在只想把产品做更好,然后再去拓展海外市场。
认真的产品吸引了认真的用户。nut 发售至今,收到了大量的用户反馈,其中很多使用场景是田林及团队从未想过的。比如,机场行李贴了防丢贴片,出行李架的一瞬间就能连上手机,用户悬着的心就放下了;比如,长途巴士旅行,谁都担心行李被别人带走,装了防丢贴片,就没有压力了;比如,学生宿舍遥控器每个人都随手拿随手放,甚至被拿到别间宿舍,经常找个遥控器找半天,有了防丢贴片的蜂鸣就没压力了;比如进行宠物管理……
如此繁多的反馈是田林始料未及的,田林也只有用更为精进的产品来报答。田林表示,产品在软件层面的迭代快于两周一次,硬件层面每季度也会更新。
整个团队 25 人,主要在做技术,市场只有几个,行政都是生产代管的。
喏,就是我踏入自在科技时给我倒水的行政妹子了。
未完待续: 专访 nut 田林:创业是一种修行(下)
标签: NUT 创业方法论 地理位置定位 手机APP 田林 硬件 社交 自在科技 蓝牙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