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见开箱:零售版 HTC Vive 的正式亮相
经过了漫长的等待,甩开了领先起跑的 Oculus Rift,HTC Vive 终于以后发先至的姿态来到了我们面前——正如 4 月 26 日的那场发布会上 HTC 代表给出的承诺一样,Vive 真的没有让我们等太久。那么,作为现阶段正式发售且价格最为昂贵的民用 VR 头显套装,HTC Vive 的实际水准究竟如何呢?
作为在第一时间收到零售版((HTC Vive BE)套装的科技媒体,我厂当然会选择在第一时间一探究竟。OK,详细的体验评测我们当然不会错过,今天就让我们先来瞧瞧原汁原味的一手开箱点评吧!
总览篇
经常关注我厂 VR 资讯了解行业动态的朋友想必都清楚,和市面上的其它 VR 设备(不管是 PC 用还是盒子还是号称的「一体式」产品)相比,Vive 的外包装用一个字儿就能形容得淋漓尽致:
大!
或许这种直抒胸臆的感叹还不足以让诸位认识到那个包装的实际尺寸,这么说吧,当这个包装箱刚刚搬进前台那边的时候,看到上面「内含锂电池」的标识,我的第一反应如下:
「这是谁买的电动自行车?」
不过话又说回来,尽管包装箱非常大,但整体分量丝毫不重,一个人也可以轻轻松松地搬起来;不过,倘若由此认为只要搬回去就可以轻松安装使用的话,那只能说诸位再次图样图森破了一回。
好的,让我们继续开箱——宽大的包装里面自然是厚厚的防震海绵,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自然不待多说,不过这组件的数量……嗯,我们看图吧:
你没看错,这满满一桌东西就是一箱商业零售版 Vive 的全套组件;
你没看错,电源适配器确实有五个,不过全都是两相插头,插线板还可以再坚持一下;
你没看错,即便排除与设备直接相连的电缆不计,整个套装中依旧包含五六根不可替换的独立缆线;
顺带一提,尽管组件洋洋洒洒一大堆,但 Vive 的那张说明书基本上就是个安慰剂,实际价值除了设备清单之外聊胜于无,别指望能看到巨细无靡的安装图解——怎么样,心虚了没?
莫慌莫慌,虽然 Vive 的组件看上去纷繁复杂,但实际上在细节方面还是考究十足的。接下来,就让我们逐一来看个究竟吧:
头显篇
首当其冲,第一个介绍的当然是最醒目的头显无误——这玩意的造型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了吧,遍布机身的平整凹坑就是Vive有别于其它头显的最直接差别。
虽然初看之下这个坑坑洼洼的造型极不讨喜,但多看两眼就会觉得意外带感——和 Oculus Rift 甚至 PSVR 那种保守内敛的理念不同,Vive 的产品风格无疑要张扬太多,这个明显经过精心设计且技术含量我们看得见也摸得着的头显就是最直接的例子。
说句实话,尽管市面上那些抄袭 Rift 和 PSVR 造型的头显证明了两者工业设计可圈可点,但作为一款代表最前沿新锐技术的支柱产品,还是 Vive 这种前卫十足以至于山寨厂商都不敢照搬的风格更对我的胃口。
至于详尽的体验报告,我们会在日后的评测中进一步说明;另外,看过了诸多固定镜片的国产 VR 头显,终于在 Vive 这种旗舰产品上看到了可以平滑自如调整瞳间距的旋钮,个中感慨,实在是一言难尽呐。
手柄篇
说实话,我个人始终认为「手柄」不见得是本世代 VR 设备体感控制器的最佳代称,但考虑到在玩家群体当中这个名次实在是太深入人心,因此暂且沿用也无妨——顺带一提,和所有新生的高科技产品一样,VR 行业目前同样存在分类与标准名暧昧不清的问题,典型的例子就是「头显」的英文名称是「Headset」,而这个关键词放在 eBay 上检索的结果大多数都是耳机,就是这么混乱。
拜任天堂所赐,有了 Wii 的体感手柄作为先辈铺垫衬托,Vive 的双持体感控制器似乎也没有那么无法接受——不过恐怕大多数人对它们的第一印象依旧摆脱不了「古怪」这种形容词:既不方也不圆,整体结构似乎连个能平稳放置的投影平面都找不到;既没有摇杆,也没有方向键,取而代之的只有两片圆圆的触摸板;周身上下唯一让我们感到熟悉的恐怕只有那对扳机,至于贴近掌心位置的防滑垫……等等,原来这也是按键?
古怪归古怪,从线下体验的实际结果来看,这对体感手柄的控制效果还是相当出色的,定位精度与灵活度都无可挑剔;虽然看似体积不小,实际分量是却相当轻盈,对于能接受大屏幕手机长时间握持的用户来说,接受这对控制器应该没什么问题。
尽管不太明显,但实际上和头显一样,Vive 的手柄细看之下也有不少底部平整的「Vive」坑遍布顶端圆环的边缘,在工业风格与功能造型方面都达成了统一。可以想象,倘若日后 HTC 推出同样可以纳入「灯塔」探测范围的功能部件,多半也会继续沿用「Vive 坑」的基本造型特色吧。
另外,好吧,我估计肯定会有人想看这个——尺寸差不多正合适,来一杯 Vive 茶如何?
灯塔篇
如果说头显和手柄吸引的是好奇围观的目光,那么 Vive 组件中那对名为「灯塔(Lighthouse)」的小方块招徕的无疑就是众说纷纭的议论了:
作为目前三大支柱 VR 头显套装中最知名的空间追踪设备,从相关资料公布的第一天开始,这种定位方案设计思路与传统追踪模式截然相反的系统就引发了无数讨论——前后两者的区别可以理解为被动与主动雷达的差异,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自己查查看;
而对于大多数第一次开箱见到「灯塔」真容的用户来说,小巧的体积外加轻盈的分量或许多少会让人怀疑它们的工作效果;不过从线下体验的结果来看,调试得当的话这对貌不惊人的小方块提供的空间定位功能绝对可以让人满意,因此剩下的问题便只有一个,那就是安装——
从 Vive 包装箱的配件堆里,我们不难发现某些似乎与高科技产品无缘的五金部件:可以在任意角度上固定的万向节底座,塑料膨胀螺栓以及金属螺钉——没错,这些部件都是为了安装「灯塔」而打包发售的。不过,考虑到不是所有人都有条件在墙上钻洞打眼,因此选择比较高的摄影三脚架来安装也是可以的。顺带一提,和插座一样,这种三脚架几乎也是 Vive 最实用的安装器材之一,提前做好准备吧。
插头篇
好吧,不把这堆东西单独列出来是断然不行的:按照理论来说,一套 Vive 差不多要占用 5 个双向插头空位,两个适配器给 Lighthouse 供电,两个 USB 接口的适配器为手柄提供充电端口,最后一个适配器则与串流盒相连——至于头显的供电又该如何解决,再往下看自然会明白。
不过话又说回来,虽然看似复杂,但完全不必担心会接错电源损坏设备:与手柄相连的适配器不仅在尺寸上小一圈,供电接口更与其余的黑色三连星截然不同;至于为「灯塔」与串流盒供电适配器,其实两者的电源接头直径明显不一样,全然不必担心会插错。
连线篇
OK,终于到了最后一环了……没错,Vive 的周身上下都闪耀着非无线时代 3C 设备的荣光,至于理线的难度……还好吧,复杂归复杂,但合理性还不错,请看:
和电源插头相比,连线部分的防呆设计似乎要第一个阶梯,不过只需遵循「同色相连」的原则进行安装即可有效避免大部分连接错误——主要是指串流盒上的六根线,从头显的供电到 HDMI 线全部照此处理即可,剩下的连线接口不对基本上都插不进去,尽管放心。倘若你完成了安装,设备工作一切正常唯独不知最长的那根电缆(上图右侧)究竟有何用武之地也不必奇怪,那其实是「灯塔」的辅助连接线,无线状态工作无误的话不装也罢。
什么?你说左下角那个带套的别里科夫线缆又是个什么玩意?喔,那其实是 Vive 套装附带的耳机,直接插在头显的连线端口上就好;倘若想用自己惯用的设备也没问题,反正都是标准的 3.5 毫米接口,插上就好。
总结篇
作为「VR 元年」最醒目的旗舰设备之一,HTC Vive 的工业设计水平丝毫没有让期待许久的我们失望:尽管零部件数量甚多,但稍加观察就不难发现其中的安装逻辑非常清晰;只要提前做好周全准备,多给点耐心再加上以往 DIY 积累的经验,大多数见多识广的 Geek 或者身经百战的游戏宅都可以独立完成 Vive 的安装。
不过,倘若你在这方面的经验和时间都没那么充足的话,那还是老老实实等待 HTC 官方上门吧……归根结底,对于一般用户来说,这种复杂的核心向器材安装难度确实是个问题,而对于制造方来说,这恐怕也是接下来一段时间内函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之一。
不过,不管怎么说,我们的 VR 时代终于到来了,比想象中来得更快更稳,不是吗?
本文由 TECH2IPO / 创见(tech2ipo.com)编辑 @坏香橙 撰写,转载或使用本文素材进行二次创作请参阅 版权信息 。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VR人(VR_Analyst) 与微博 VR人 ,一手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