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book 上手体验:外观炫 接口少 键盘糙 屏幕好
苹果日前发布了一款新品 Macbook——你没看错,不是 Macbook Air,也不是 Macbook Pro,就是 Macbook。这是近十年来苹果自淘汰塑料版 Macbook 笔记本后又一力作,虽然之前的 Macbook 可以看做是 MBA 和 MBP 的入门级替代版,但昨天发布的这款却截然不同。
Macbook 带来了多个第一:它是苹果第一款无风扇笔记本;是首款搭载英特尔 Broadwell 酷睿 M 超低功耗处理器的产品;并且配备视网膜屏。新款 Macbook 售价不菲,也不是 MBA 的替代品。在发布会上,我们有机会对这款产品进行试用,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体验如何。
外观篇
纸面数据华丽无比——Macbook 重 2 英镑,最厚处仅 13 毫米。实际看来,它的确很小,与 11 寸的 MBA 最相似,却有着更大、更好的屏幕。我从 11 寸 MAB 转到 13 寸版本的主要原因就是前者的显示效果过于局限,但是 Macbook 的大屏幕足以解决这个问题。
正如苹果所说的,为了打造如此轻量的产品,必须将逻辑元器件最小化。它甚至比最新款的 MBA 整合度更高(意味着可升级空间小)。所有的零件从 RAM、CPU 到 SSD 都是与底板焊接在一起——MBA 至少还可以拆开,换个硬盘。也就是说 Macbook 的配置永远跟你买来时一样,RAM 为固定不变的 8GB,SSD 有 256GB 和 512GB 两个版本。
Macbook 底板和屏幕都很结实,不会晃动也不会弯曲,大可放心地丢进包里,保持着苹果一贯的高质量水准。要说与 MBA 和 MBP 相比较,Macbook 唯一没有的就是 A 面中心闪亮的苹果 Logo,可能是为了节省空间才舍弃了这一设计,取而代之的就是一个反光、光滑的 Logo,就像其他的苹果设备一样。Macbook 与 iPhone 和 iPad 有着相同的配色选择:银、深空灰以及金色。
接口篇
Macbook 上最富有争议的一点莫过于接口的配置:一个必备的耳机孔以及一个 USB Type-C 接口,除此以外,再无其他。
苹果凭借着一系列的无线技术——AirPlay 和 AirDrop——来弥补接口上的不足,但这忽略了重度使用者使用笔记本的方式。诚然,Macbook 是便携式设备,但是同样,我也需要把它放在桌面上,连上电源,接上外围设备,扩展更大的显示器享受多屏乐趣。一个接口怎么够?
不管是好是坏,解决办法更显麻烦。在发布会上,苹果展示了多种将 USB Type-C 接口分离成不同的,更加常规化接口的配件,它们也许是基于多种 Type C 协议设计的。其中一款配件将 USB Type-C 接口分离成 Type-C、HDMI 和 Type-A,分别用于充电、视频输出以及其他外设。另外一款则用 VGA 接口取代了 HDMI。
这些仅仅是官方配件,但是我们可以肯定苹果个第三方厂家之后会开发出更多用户所需要的接口,如网线接口等。苹果官方适配器售价 79 美元,希望第三方产品可以便宜一点。
键盘、触控板篇
一旦笔记本轻薄化之后,可供键盘和触控板调整的物理空间就不多。苹果设计了两种方案去解决这个问题。
新款的「蝶式键盘」用起来并没有常规键盘舒适,按键的面积和键盘的尺寸还不错,但是键程和舒适度却并不尽如人意。
苹果市场部高级副总裁菲尔·席勒(Phil Schiller)称蝶式架构根除了 X 架构"按键松动"问题,苹果自家的 MBA 和 MBP 包含在内。除了按键稳固以外,Macbook 的键盘使用体验很怪,就像它们本不应该去按。短键程使得输入体验不佳,键面最高处与键盘的距离进一步缩小,改变了把手离开键面的感觉。
当然,每个新键盘都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但是作为专职码字的小编,对键盘尤其挑剔。在使用 Macbook 键盘的短短几分钟内,我们认为其输入体验并不如 MBA 和 MBP 的键盘,可能用上几天之后,印象会有所改观。
下面我们重点来谈谈 Macbook 配备的压感式触控板。在追求轻薄化的道路上,苹果并不是第一家使用这种触控板的厂商——新思公司(Synaptics)很早就向其他厂商提供了 ForcePad,有些笔记本已经使用了这种触控板,如惠普 Elitebook 1020。但是这些触控板仅仅是平庸的、触控灵敏的固定板子罢了,它们试图取代传统触控板的触感和听感,最终却贻笑大方,在惠普 1020 上,当你点击触控板的时候,它会假装发出点击的声音。
苹果的「触觉反馈」系统不仅仅是为了营销产品。即使以很轻的力度按在触控板上,你也能接受到振动反馈,并可通过相关软件调节反馈力度。来自触控板的反馈是实实在在的,加上了振动反馈的触控板与传统的触控板在外观上区别不大,唯一的不同就在于在新型触控板的任何地方,都有着良好的手感。
这款触控板上搭载了一个苹果称之为「Force Click」的新功能。激活这个功能也很简单,将指针移动到目标上面点击,然后快速再次点击并保持住,一个气泡弹窗就可以用来做一些额外的工作——你可以在日期时间上长按设置约会,可以拖入维基百科搜索结果以及地图。看起来这个功能很实用,展示起来也是很酷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体验如何,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去验证。
触控板的面积尺寸不错,苹果官方称其尺寸与 13 寸的 MBA 触控板尺寸差不多。
处理器、屏幕篇
我们之前已经在几款设备上见过酷睿 M 处理器——联想 Yoga Pro3 以及前面提到过的惠普 Elite 1020。
酷睿 M 仍然属于 Broadwell 一代,与 2015 新款 MBA 和 13 寸视网膜屏 MBP 使用同一 CPU 架构,其双核结构采用睿频技术弥补基础频率较低的不足——苹果使用的是 1.1GHz (2.4GHz Turbo) Core M-5Y31 和 1.2GHz (2.9GHz Turbo) Core M-5Y71 两个版本,后者是酷睿 M 系列量产中速度最快的。
我们手头上需要相关的系统软件去检测这款笔记本是如何去调节 CPU 和 GPU 以降低功耗,这对玩游戏、视频剪辑和 PS 很重要。在进行基础工作时,电脑不会对处理器进行限制,这款过于简化版本的酷睿 M 处理器的表现与 2012 年 MBA 使用的第三代酷睿 i5 和 i7 性能相仿。如果你有 2013 或 2015 年的 MBA,它们可以把 Macbook 比下去,2012 年的,至多打个平手。
当然,有一个是这些 MBA 都没有的,那就是视网膜屏——这款屏幕与配备视网膜屏的 MBP 和 5K 屏幕的 iMac 观感一样好。在 Macbook 12 寸的屏幕里,2304x1440 的分辨率 PPI 达到 226,与其他电脑处于同一水准。色彩表现和可视角度都很棒,远胜过没有视网膜屏幕的 MBA。
要知道,英特尔第三代 HD 4000 GPU 直接驱动了 13 寸版本 MBP 的视网膜屏,所以英特尔的 CPU 目前足以发挥出这款屏幕的性能。在运行 OS X 过渡动画的时候,我们感觉不到任何的迟滞和卡顿,当然,在上手之后我们还会做更多的测试。我们最大的问题在于这款 GPU 在同时驱动内置屏幕和扩展屏幕时的表现如何。
新款 Macbook 4 月 10 号开卖,售价 1299 美元起,之后我们会给出更详尽的测评。
文章来源:Arstechnica,本文由 TECH2IPO/创见 陈刚编译
标签: 苹果 macbook USB-C 酷睿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