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助听器到可穿戴设备,我们将沦为可穿戴设备的奴隶?

创见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Google Glass、Apple Watch、Moto 360 和那些可穿戴设备告诉你每天走多少路、跑多少步睡多少小时吃多少饭的可穿戴设备出现之前,我(原文作者)就已经在用可穿戴设备了。可穿戴设备我已经用了很久,就到自己都忘了是什么时间。我想大概是 1986 年吧,那一年我 5 岁。

我从小就带着的助听器,医生们管它叫“声音放大设备”。许多人一辈子都用不到助听器,不过如今的科技公司正努力实现用小型电脑来延展人的身体,就像 30 年前的我戴助听器一样,放大了我的听力。就是因为这样的经历,我自认为有资格来评论可穿戴设备,预测可穿戴设备未来会长什么样子。

医疗设备弥补了残疾人和病人与普通人之间的不足,消费级可穿戴设备则弥补了人类自创的不足。

公平点来讲,助听器和当今的消费级可穿戴设备还是有些不同的。助听器,大家都知道,是用来帮助听障人士重获听力的医疗设备。对比之下,消费级可穿戴设备,比如 Apple Watch 等奢侈品,可以让人们查看短信和管理健康数据。这两者的区别有明确的法律界定:根据美国 FDA 的严格规定,任何与诊断相关或者对病情提供治疗方法的设备都是医疗设备。这也就意味着医疗设备的许多功能不可能出现在现有的消费级可穿戴设备上,除非以后买 Apple Watch 需要出具医生开的处方。

虽然初衷不同,两种可穿戴设备都有一些共同的重要目标。

广义上来讲,两种可穿戴设备都是为了弥补人体机能上的不足。正如 Sara Hendren 的妙语:“所有的技术都是能帮助人的技术。”医疗设备弥补了残疾人和病人与普通人之间的不足,消费级可穿戴设备则弥补了人类自创的不足。例如,人类进化却无法给我们大脑 Wi-Fi 功能等,只能靠设备来提供人类发明的无线网。

两种设备在带上人体之前都需要证明自己合理合法。助听器肯定要合法生产和销售,那么消费级可穿戴设备也要走这一条道。但如果可穿戴设备只是提供了一个小屏幕让用户更方便地查看手机上的内容,就凭这一个理由就让用户套几千块钱,有些牵强。相反,可穿戴设备需要提供一些与人体密切联系的功能,比如说监测心律、提供触觉反馈等。

当然,两种可穿戴设备都需要无缝衔接体验。如果可穿戴设备打扰了真实世界的体验,或者说是给用户造成了干扰,最终结果肯定是放在抽屉里吃灰而不是戴在手腕上使用。这并不是说用户拿到手就能习惯,即便我带了一辈子的助听器,换新的时候也需要适应几周。但是过了适应期之后,这个优秀的可穿戴设备将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我现在在哈佛大学博客满网络与社会研究中心做研究,有幸可以深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从我开始接触可穿戴设备开始,我就对这种研究有了兴趣。我不确定这期间市场上出了多少可穿戴设备,但是我知道过去 30 年里助听器的发展史。在未来几年里,我认为我们将会看到四种趋势,既有机遇又有挑战,慢慢地从玩具进化成工具。

1、可穿戴设备将创造可替换现实

为了证明设备是人体的一部分,可穿戴设备需要提供一些除了显示屏或输入设备之外的东西。这就意味着感官增强可穿戴设备需要调和现实与用户的体验,改变我们周围的世界。

助听器每秒进行几百万次的计算,让我听到了这个世界。对于助听器而言,它的角色就是增强人的听觉,将听障人士耳朵里周围世界柔弱的声音变成更响亮、更易于理解的声音。但是现代的助听器不单纯是放大声音;相反,它会根据我的需求和环境来提供我的耳朵能够忍受的声音。当我走进一家吵闹的饭店时,设备能够识别出盘子碰撞的哗啦声和食客的对话,挑出这些声音将其弱化。结果就是我体验到了与客观世界不同的声音;助听器将现实变成了我容易理解和利用的世界。

就像助听器弱化了噪音一样,未来的可穿戴设备也能改变我们体验世界的方式。微软上个月发布了 HoloLens 全息眼镜,可以帮助屋主通过投影指导、虚拟帮助来修电路。这样一来,未来的可穿戴设备将会取代传统的感觉或沟通体验,使人获得更丰富、更深层次的体验。

2、可穿戴设备将会被算法所统治

替换现实的过程意味着我们理解的世界将变成由算法控制的世界,我们无法再去控制和理解。在助听器的帮助下,经过每秒几百万次的计算,我听到了这个世界。算法决定远处的声音是冰箱压缩机的低鸣还是朋友对我的低语。如果运行正常的话,我应该是不会听到压缩机声音的;如果运行不正常的话,我或许跟本就听不到朋友的话。

医疗设备受复杂算法的统治程度越来越高。就像助听器决定哪些声音需要放大,哪些声音需要静音,心脏起搏器的算法也会自己决定是否向心脏发送电子脉冲。仿生胰腺的算法也将决定何时向用户体内注入胰岛素。在这些例子中,算法不仅仅改变了人们对现实的理解,还将做出救人性命的决定。

算法对人的巨大影响力已经不是新鲜事了。算法决定了我们现在在网上看到的许多内容。当应用到可穿戴设备的时候,算法将在我们对周围世界的理解上产生深远的影响。例如,一个可以阅读面部表情的设备可以帮你改变心情来面对老板,或者让你知道老婆是不是已经烦了你。又或者是一款设备,可以在你心烦意乱的时候删掉公交车、地铁上的广告。随着可穿戴设备对我们现实内容的重新构造,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也会被算法所统治。

不仅是理解被算法控制,制造算法的人也会被自己做的算法所控制。我的助听器用了越来越多复杂的算法。尽管一个训练有素的听力专家可以根据我的需求来调整设备,但在复杂算法面前,这种个性化会变得十分矛盾。我的助听器,有 20 个独立调节的音频通道,我的听力专家可以调整任何一个通道,他一般这些通道按 6 或 7 个一组来进行调节。如果消费级可穿戴设备不能提供有效地个性定制,那么用户在使用它的时候将更多地以来预装的算法。

3、可穿戴设备会无形地出错

我们越多地依赖可穿戴设备,设备之间交流错误信息就更加重要。可穿戴设备的体验越是无缝衔接,我们就越难知道它到底是不是在按照设备的意图在工作。

在某些情况下,设备运行错误错信息很明显:如果我的助听器没有工作,我可以花几步来解决问题。然而在其他情况下,设备运行错误信息就不明显了。几个月前的一次会议上,我坐在一台声音很响的空调旁边,结果我就听不清楚其他人的话。我知道助听器应该降低背景噪音,但是因为复杂、个性化算法的缘故,我不知道是功能出现了问题还是空调声音真的很大。越是个性化,越是不知道到底有没有出错。

未来的可穿戴设备会做许多不可思议的复杂事情,当结果不是我们预期的那样时,我们或许会相信设备给了正确的结果。但是有时候,设备是错误的。能否确定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是设备正常功能运行正常的结果,或许就是我们将面临的巨大挑战。

4、可穿戴设备将记录一切内容

如果失败很难检测,那么解决方案也变得难以解决:无处不在的纪录。可穿戴设备基于情景和输入而产生的行为会越来越多,问题检修的难度就越大。飞机失事之后,调查人员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寻找记录数据的黑匣子,因为如果没有数据,就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到底是飞行速度的问题,还是飞行姿态的问题。检修可穿戴设备也需要相似的挑战。

当我去找医师的时候,我告诉他我觉得助听器在嘈杂的饭店里运行不正常。但是因为没有嘈杂环境的声音记录以及助听器给出的声音,他只能靠猜测。

然而到最近,助听器存储 GB 级别数据还是不能实现。设备没有足够的空间,也没有持续录音的电池续航。但是最新的助听器可以记录某些数据来让医师进行诊断。如果我降低或者调高助听器的音量,设备会记录设置信息,给医师之后调整提供参考。数据存储也变得廉价、高效,收集到的数据可以帮我更好地调整助听器到最佳状态,更好地解决遇到的问题。

同样,消费级可穿戴设备也会出现增加数据收集的趋势。如何确定情绪识别眼镜是否运行正常呢?需要知道输入和输出数据。它可以存储用于情绪识别的图像和数据记录,然后上传到设备服务器里改进算法。

在某些情况下,数据存储对于消费级可穿戴设备而言并非必要功能。因为处理能力和续航水平的局限性,可穿戴设备会将计算密度大的工作交给中央计算机来处理。苹果的 Siri 也这么做,手机只负责分析语音,得到数据后传到苹果的 Nuance 服务器上进行处理。尽管这样可以让小型可穿戴设备获得更复杂的分析能力,也带来数据传输、存储、保留的隐私问题。

我戴上第一对助听器的时候,它们很大很夸张,我的医师用小螺丝刀到来调节音量输出。现在我用的助听器可以隐藏在我的耳朵里,医师用无线设备来进行调节。进步的步伐如此惊人,毫无疑问进步让我的生活更美好。

进步的代价就是更复杂。老一代助听器缺乏定制,改变声音的功能很弱,而且经常会出现明显得而错误,还无法记录数据。现在则完全不同了,无止尽的个性化导致出错几率更大,复杂的算法也使用户更难分析问题,对现实生活体验的替代也隐藏了发现问题的可能。而且收集更多的数据意味着助听器很快就会遇到烦人的隐私问题。

同理,消费级可穿戴设备也一样。如果他们遵循助听器的路子,未来的可穿戴设备体验更浸入,功能更复杂,更难找到问题,更难防止数据收集。如果我们还把可穿戴设备当玩具、当奢侈品,那么隐藏的问题就真的被隐藏了。但是可穿戴设备真的可以显著改善我们的生活,因为我从小就带着助听器,有亲身体会。要实现这些进步,我们不能忽略这些趋势,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可穿戴设备,因为它们在未来是我们不能抛弃的得力工具。


来源: Atlantic ,本文由TECH2IPO/创见编译。

天使汇闪投 Speed Dating,产品级线下融资路演,致力于让优秀的项目遇到智慧的投资人。从 10 月 31 日到现在,每期 8 个优质项目,50 个投资人,平均每个项目路演结束拿到 8 位投资人意向,40% 的项目一周内完成融资,创业项目 请点击这里 报名参加本期闪投。

标签: 可穿戴设备 助听器 Apple Watch 算法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