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时代竟然真的缩小了贫富「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又称为「信息鸿沟」,即「技术领域的穷人和富人之间的贫富差距」。不过最近研究表明,如果只关注台式机和笔记本用户之间的「数字鸿沟」,那么很可能会错过这一个令人兴奋的发展趋势。
一个月前,美国上线了 Open Ebooks Initiative 计划,该计划的核心为一款包含有成千上万本畅销书和获奖书籍并面向所有低收入家庭青少年的免费应用。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尽情阅读他们喜欢的书籍,无需买单也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Open Ebooks 应用的成功上线背后离不开一众热心公民权益的机构和赞助商——其中包括美国数字公共图书馆、纽约公共图书馆、专注于图书捐赠项目的 First Book 以及提供图书内容的电子出版社 Baker & Taylor。Open Ebooks Initiative 其实是奥巴马 ConnectED 计划的一部分,ConnectED 致力于缩小有钱人和穷人之间的「数字鸿沟」,让教育进入数字时代。Open Ebooks 目的是鼓励孩子们热爱读书,并且创造条件让他们可以更易接触到书从而读到更多的书。大概这也是唯一一个能够在社交媒体上获得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金·卡戴珊以及沙克·奥尼尔同时支持的线上应用吧。
但回首项目启动伊始,其实并没有那么顺利,同样有对项目不绝入耳的质疑——他们认为 Open Ebooks 先天就计划不周,既然目标受众是低收入的贫穷家庭,那么这些孩子怎么可能有机会接触到智能手机和平板,他们怎么可能用得上这款应用?大家下意识就认为——低收入群体压根买不起昂贵的数码设备——的确,这种担忧并不少见。
但是事实却大出所有人意料,仅上线一个月,Open Ebooks 的使用需求非常强劲,目前已发放了超过 140 万个接入码帮助全美各地有需要的孩子能够加入使用这款应用。那么,为什么需求这么大?最开始的设备顾虑为什么不存在?
像笔者这一代成长的几十年里,计算机是使用各类软件以及接入互联网的唯一入口。于是,当提到「数字鸿沟」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想到笔记本和台式机。毕竟小时候谁家能有一台计算机那绝对是家境富足的表现。1984 年 Apple 开卖 Mac,那时候一台 Mac 售价 2495 美元(合人民币 16161 元),按通货膨胀换算成现在的价格大概是 5800 美元(合人民币 37569 元)——这可远远超过美国平均收入的 10% 啊。
毋庸置疑,几十年下来当年买得起计算机的和买不起计算机的人之间的经济鸿沟已经变得越来越大。遗憾的是,即使是现在依然无法解决这中间巨大的贫富差异。根据最近一项具有代表性的面向 8 至 18 岁近 2600 名青少年开展的调查显示,家庭收入低于 35000 美元的家庭只有 25% 的青少年拥有自己的笔记本,而家庭收入在 100000 美元以上的家庭里,这个比例则升至 62%。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数字鸿沟」依然存在。但是如果我们的目光和思维依然停留在当年仅存在计算机作为信息入口的时代,那么或许我们会错失掉现在正急速增长、发生在智能手机和平板时代的不平凡故事,这其中自然包括——也可以说尤其是——低收入地区的发展故事。
在 1984 年售价近 6000 美元的 Apple 计算机——在当年的内部备忘录上这台设备的主要受众为「华尔街上的白领」——就是这同一家公司上个月才刚刚发行了一部仅仅售价 399 美元的全新 iPhone。Android 手机售价则更便宜。除此外,某些平板售价甚至低于 100 美元。
当然,这仍然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尤其是对那些生活在贫困线之下的人们而言,是真金白银的经济负担。然而即使如此,选择购入这些设备的家庭仍然占大多数。智能手机和平板的受欢迎的程度和必需程度都和笔记本、台式不在一个数量级上。人们有多爱 Snapchat、Kik 之类的社交应用就有多爱手机,更何况现在没人离得开 Facebook。
那么究竟真实数据如何?根据非营利组织 Common Sense 的报告,低收入家庭里有 51% 的青少年拥有自己的智能手机,而这些家庭的「吞世代」( 8 岁至 14 岁具有消费能力的青少年)中有 48% 拥有自己的平板电脑。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都是他们自己所有,而非需要向他人去借才可以使用的设备。在中等收入家庭里,也就是说收入在 35000 美元至 100000 美元之间的家庭中,有 53% 的「吞世代」拥有自己的平板,69% 的青少年拥有自己的智能手机。后者的比例显然要高于前者,但这之间的差距却远小于人们之前想当然预估的数字。
如果我们开始往回看,从宏观的角度上考虑的话,在信息获取这方面上的「贫富差距」其实相对而言是缩小了的。Joan Ganz Cooney 研究中心去年冬天在芝麻街工作室发布了其第一份有关低收入父母怎样看待数码设备问题的全国代表性电话报告。这份报告通过固话和手机通话的方式,采用西班牙语及英语两种语言采访了近 1200 个拥有学龄青少年的家庭,研究结果可以扩展至全美范围。
在这次调查中,低于贫困线的家庭中拥有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其中某一种数码设备的比例达到了惊人的 85% 。收入高于贫困线的家庭中有 84% 的家庭拥有超过一台智能手机,而低于贫困线的家庭这个比例也有 73%。这个数字对比数年前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在 Common Sense 一份 2011 年的报告中可以知道当时家庭收入在 30000 美元以下且拥有学龄儿童的家庭里,只有 27% 的家庭拥有一台智能手机,而家庭收入超过 75000 美元的家庭拥有一台智能手机的比例则是 57%。
可是,这个数字并不能代表美国真实生活里的贫富差距有大幅改善。许多领域依然横亘着无法跨越的「数字鸿沟」。比如说,在绝大部分低收入家庭,由于买不起网络带宽服务,智能手机是他们家里唯一能够接入互联网的设备。工作在波士顿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公共图书馆办公室,每天都能看到这样一幅场景:一大群人蜂拥而至使用这里的台式计算机,或是利用图书馆的免费无线网络往手机或平板里下载资料。而且,现在依然有大量极度贫穷的地区只有非常少量的数码设备或是穷到完全没有。
不过因为大多数人还停留在「数码设备」等同于「台式计算机」的印象里,所以智能手机和平板普及率的提高在社会经济学层面上的影响力被低估了不少,而且这一数字肯定在将来还会有更大幅的增长。这意味着像 Open Ebooks Initiative 之类项目能接触到更多拥有自己电子设备的青少年,或是通过家中其他拥有设备的人以及学校、图书馆的外借计划共享这些设备来学习。虽然弥补「数字鸿沟」要做的还有很多,但是提供越来越多的移动设备无疑是将来最有前景的一个方法。
本文来源:
theatlantic
译文创见首发 由 TECH2IPO/创见 emmabee 编译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