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采集的地图数据:Google街景高管珠峰遇难的背后

创见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本文作者为 Internetinc

Google 街景项目高管 丹·弗雷丁伯格 (Dan Fredinburg) 在珠穆朗玛峰遇难,对科技圈来说是个悲哀的消息。作为一名极富冒险精神的工程师,弗雷丁伯格将这一精神也带入工作中。在他的计划中,曾多次带领团队攀登世界各地的高峰为 Google 地图搜集影像数据,并试图「用 Google 街景的概念呈现世界奇观,如珠穆朗玛峰、澳大利亚大堡礁」。

去年四月,弗雷丁伯格团队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计划曾因雪崩而取消,这次来到珠峰没想到再次遭遇到雪崩。毫无疑问,这真的是用生命在采集地图数据。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地图采集行业从来就是一个「高危行业」。除了在高楼林立的城市每天行走 10 公里以上路程这样的纯体力劳动,还有不少要进入路况复杂未开化、危险指数陡生地区的地图采集员。上山下水,野兽出没,有时候跟野外生存没什麽两样,绝对不像外界想象得那样浪漫有情怀,出门旅旅游就把活儿给干完,顺便把钱给挣了。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西藏地区。且不说刚进入藏区的严重高原反应,头痛、流鼻血、四肢无力、呕吐……藏区每天的天气也会随着海拔的不断上升变化无常:早上风和日丽,中午倾盆大雨,下午冰雹,傍晚雨雪交加,让人头痛不已。

藏区的路况极其险峻,采集过程中塌方、泥石流经常会被遇到,一些从山上滚落的石头甚至会砸到车顶,而滚石如果落到道路中央,采集员们只能把他们推开,才能让采集车继续前行。用高德地图数据采集工作者见伟的话说,就是——「整个西藏的采集作业过程就是一直在修路,然后,再测出我们修的那条路。」

*泥泞的采集车

*藏区采集路遇塌方

面对如此恶劣的采集环境,为何采集员们还要冒着生命危险去采集?简单来说,这是需求所在,也是职责所在。在城市里,数据不准确还能以墨脱地区为例,此地地形起伏大、自然坡度陡、降水量多、地震烈度强、地质灾害频繁、地质条件复杂,波密至墨脱的路被称为「真正的天路」,却也是驴友的徒步圣地。而在荒郊野外,对于地图精确度的依赖相比在城市里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不能详尽、及时地将此地的道路数据更新到电子地图上,更多徒步的旅游及驾乘者便无法得到明确的导航指引,从而在旅途中承受更多的风险及生命安全。

现在作为藏区外业的领头人,除了要保证小组成员按时按量完成每天的采集计划,见伟还要周全地考虑作业安全、计算采集成本、制定规划路线,并负责队员的食宿安排。每个环节都需要极其细致地完成,否则不只是业务不能完成的问题,更会涉及到整个团队的人身安全问题。最初有一次在西南西北的山区路况采集,经历无人区由于经验不足,见伟用早餐的时间贪心多睡了一会,结果一整天的采集作业中,才发现沿途根本没有饭店、旅馆。而一旦当天规划的任务没有采集完,就意味着天黑之前到不了下一个住宿点,就得在高速上吹西北风或者在荒郊野地里扎营,接着更严重的用水、用油等各种问题便会接踵而来。

目前,像高德、四维图新这样的地图厂商都建立了数千人的团队分布在全国各地采集地图数据,平原、高原、山川、江河等地形地貌必须被全面覆盖。

由此可见地图数据的重要性。只有精准采集的地图数据和导航产品完整结合,才能产生水准之上的地图产品,成为用户在户外可靠的伙伴。弗雷丁伯格的离开是不幸的,但他从事的行业会有更多人来继续。

*头图来自 Dan Fredinburg 的 Google+ 主页

*创见安利:关于地图数据是如何采集的,可以阅读创见曾经发表过的原创文章: 地图数据采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标签: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