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如何找回「失散多年」的设计师?

创见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本文由TECH2IPO/创见 陈刚编译

创见干货:与苹果相比,谷歌更多地是一家技术驱动的科技公司,其产品设计充满着浓厚的工程师思维,正因为如此,其设计也一直为用户所诟病。但是现在的谷歌比任何时候更加注重设计,运用Material Design的安卓5.0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清爽的界面,清晰的交互逻辑,应用统一的设计风格。放在几年前,没有人会相信这种设计竟会出自谷歌之手,本文将详细介绍谷歌设计的演变过程,其中我们看到谷歌领导层的思想是如何一步步转变,设计如何使得谷歌更加团结。

「如今,谷歌的软件设计比任何一家科技巨头都优秀。」这句话如果放在几年前,你一定认为我疯了。如果不相信,请试用最新的安卓原生系统,记住!是原生系统。在安卓系统里,每一步的逻辑都非常清晰,在这背后有一套算法可以判断哪些应用通知对你是重要的,然后优先为你推送。在很多细节的处理上,安卓的逻辑线更加清晰,整合交互也非常活泼。点击每一个按钮都会有一圈颜色从指间扩散,就像池塘里的涟漪。

对细节的专注曾是苹果的特质,但是现在轮到谷歌了。去年,谷歌推出了全新的设计语言 Material Design,这种设计语言在手机、平板和 PC 上都通用,体现着交互界面的一致性。一种看不见的规则统领着所有的设计元素,所有每个 Material Design 的应用看起来都似曾相识,在使用时处处体现了优美。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设计师告诉我他们更喜欢安卓。然而 iOS 仅仅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缓慢地提升,谷歌则创造出了一种全新,一致的设计语言,具有多平台通用性。可以很轻松地从手机扩展到智能手表和汽车上。「这不是将一种 UI 复制到另外一个地方,」尼古拉斯·杰特科夫(Nicholas Jitkoff)说,他是 Material Design 的设计师。「Material Design 是将一种交互方式从一个平台迁移到下一个平台。」

虽然在过去的几年来,谷歌一直陷入自我争斗之中:什么才是好的设计?但是现在谷歌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以前人们对谷歌的设计不屑不顾,」谷歌设计师约翰·威利(John Wiley)说,他在谷歌待了 9 年,亲眼目睹了谷歌的转变。「因为我们看起来对设计不是非常注重,因此我们很难招到好的设计师。」

没有设计就是最好的设计

八年前,伊夫琳·金(Evelyn Kim)成为首个在谷歌产品团队任职的视觉设计师。她来自著名的罗德岛设计学院,信奉包豪斯设计理念。她一来到公司就怀着好的设计应该改变公司的思想。她的上司道格拉斯·鲍尔曼(Douglas Bowman)是个网页设计师,他同样也持有同样的理念。所以道格拉斯让伊夫琳参与很多他管理下的秘密项目,重新设计谷歌的所有产品。

伊夫琳·金

谷歌就像是由一个个自由王国组成,鼓励新思想的产品,不受任何官僚作风的约束。很快,每个产品团队都有几个设计师。在完成最艰难的任务之后,让设计师去美化他们的产品,仅此而已。

但是这也产生了问题。谷歌的所有产品是否都应该使用同一套设计理念?伊夫琳还记得一个令人发疯的事例:她的设计团队收集了各种不同的用在谷歌产品上的谷歌 Logo。在这么多的 Logo 中,你看不到一个统一的风格。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发挥想象。

所以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伊夫琳和她的部分反对者共同为谷歌邮件、地图和搜索开发了一套统一的设计语言,称之为 Kanna 计划。最终,他们不安地将工作成果呈现给时任 CEO 埃里克·斯密特(Eric Schmidt),斯密特工程师出身,没有丝毫的设计背景,却鬼使神差地成为了用户体验部门的老大。结果并不如他们想象的那样好。斯密特被设计部门提出的各种意见包围着,最终他和梅耶尔(现任雅虎 CEO)认为整合设计部门精神可嘉,然而并没什么卵用。

当时,梅耶尔夸下海口说谷歌很懂设计,因为谷歌曾在超链接上测试了 42 种不同的蓝色,找出用户点击量最大的蓝色。但是者称不上是一个设计理念,当时仅仅是为了保住谷歌的印钞机罢了。谷歌专注的是发展,高速发展,而不是美。所有给谷歌植入设计美的首次尝试最终以失败告终。

四年后,也就是 2011 年,伊夫琳·金意外地发现自己再次处于当初类似的项目中。谷歌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Lary Page)告诉公司全体员工称谷歌应该注重设计美和用户体验。听到这一番话,谷歌员工以为自己出现了幻觉,简直不敢相信这回从佩奇的嘴中说出来。这可是谷歌,眼前的这个人是佩奇!曾经有个设计师问佩奇谷歌的审美是什么,佩奇回答:Pine。Pine 是佩奇在大学期间使用的一个命令行邮件系统,最主要的特征就是速度快。

佩奇的回答也反映了很多谷歌工程师的想法:最好的设计就是没有设计,因为速度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给电脑的界面添加一些花哨的元素只会减缓系统速度。在很多年里,这一理念大行其道。在那个电脑和互联网刚刚兴起的年代,电脑的操作界面丑一点没有关系,只要它能迅速地显示出用户问的问题就可以了。这也就是在 20 世纪七十年代所谓的 2 秒原则。如果电脑在两秒以内没做出任何反应,人们就会失去耐心。

Pine 这个词就能恰如其分地展现当时人们对电脑根深蒂固的想法。但是在 2007-2011 这四年间,谷歌和佩奇悄然发生了变化,在整个科技圈的大文化背景下,谷歌的转变就能够很好地体现科技界在移动互联时代产生了怎样的进化。

开放的管理结构却未能催生伟大的设计

2010 年,杜阿尔特(Duarte)来到谷歌,在此之前,他负责 Palm 操作系统 Web OS 的设计,但是 Web OS 完全是一团糟。杜阿尔特在谷歌的任务是打磨安卓操作系统,但是不久,他就管的有点宽了。某天,他给我看了张 Gmail 的幻灯片,他说:「Gmail 被设计成这样对我来说有点难以忍受,但是并不是用户没有意识到 Gmail 的设计很烂,而是谷歌不知道如何设计。」

杜阿尔特

杜阿尔特自己也承认,谷歌看起来就像是故意设计一些烂的产品——实际上,这正是谷歌为什么能够吸引这么多的人才,用几个网页卡通字母将所有人集中起来。而其他的科技巨头与谷歌有着完全不同的管理模式。亚马逊 CEO 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之前是一个管理顾问,倡导分支型管理模式,选择两个人直接向 CEO 汇报;苹果以乔布斯的个人理念为中心,一切都围绕着乔布斯的远景而展开(在库克时代有所改变);微软受内部斗争驱动,分成一个个小帮派,手上都举着一把枪瞄准他人。而谷歌采用开放式的模式,鼓励新想法,谷歌创新,但是这一模式并没有产生好的设计。现在我们反观苹果的结构,乔布斯是中间愤怒的红点,虽然他不是设计师,但是他却能设计公司的未来,看到公司的前景,阐述一个好的产品应该是怎么样的。

2011 年,对于谷歌来说,除了把设计做好,别无选择。凭借着对完美设计的不懈追求,苹果成为史上市值最高的公司。为了与苹果竞争,谷歌必须拿出好的产品设计。但是佩奇的觉醒——开始意识到设计的重要性——反映出科技圈酝酿十几年已久的潮流。

正如 Android Wear 主设计师布雷特·利德(Breet Lider)指出:在 2005 年左右,谷歌处于优势地位。当时网页设计还是集中在易用性上。相反,那些设计精美的网页在表现上大打折扣,好的设计通常通常缺乏功能上的思考。谷歌对技术的执着——这个从 Android 的 Logo 就能看出来,以及对功能的侧重很符合硅谷 DIY 的精神,这是最有效地人机交互方式。在当时,提升用户体验最好的方式就是提升电脑的运行速度,只要速度够快,一切都不是问题。

但是现在时过境迁,电脑的运行速度并不是用户的第一关注点,部分是因为处理器的性能大幅提升,超快的运行速度仅仅是作为一个卖点。但是移动的兴起才真正将设计从幕后推向台前。不像在之前统治家用市场的桌面级计算机,iPhone 开创了一个新纪元,无论是电脑专家还是小白,无论是开发者还是一般用户都从中受益。忽然间,人人都在谈论移动平台,迫使设计师和工程师从易用性角度开始思考问题。从苹果到微软,用户体验成为摆在每个应用开发者面前的一个问题。

团结一致 统一设计语言

从佩奇宣布要注重设计开始,一场多米诺骨牌效应产生了。从他自身开始,他召集了谷歌一帮设计师,其中包括怀利(Wiley,负责谷歌搜索设计)、尼古拉斯·杰特科夫(Nicholas Jitkoff,Chrome UX 设计)、迈克尔·莱格特(Michael Leggett,Gmail 首席设计师)以及吉姆(Kim,负责谷歌地图),佩奇试图统一谷歌桌面产品的设计标准和风格,内部代号为 Kennedy 计划。

在佩奇的努力下,这一计划奏效了。几个月后,谷歌邮件、日历、地图和搜索经过现代化设计之后有了统一的风格。这些产品不仅变得更加清爽,而且它们终于采用了同一套设计方案,从菜单键的位置到配色,都采取了统一的设计。而且,大多数用户良好的反馈也证明这套设计方案取得了成功,也让工程师闭上了嘴巴。

这种强调在设计风格上的一致性最终成为 Material Design 的精髓所在。但是最重要的作用是谷歌原本各自为营的项目组开始团结一致,公司原本散乱的人才开始自我组织。

正如伊夫琳指出:像她这样的设计师甚至更加开始明白设计是什么。「设计解决用户问题,减少操作步骤。」伊夫琳说,「在设计时,我们必须想着这些人需要我们的帮助,对于一个公司来说,愿景不仅仅在于解决自己的问题,应该想的更远。」而长期担任谷歌搜索产品设计的威利说:「美本身具有实用性。这是我们内部认知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当时的构想里,杜阿尔特化身乔治·华盛顿,他的猛然一击并没有并没有让谷歌的产品部门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只是让他们信服杜阿尔特的远见与他们的利益相符。这个新的战略并没有告诉他们谷歌的新的设计风格是怎么样的,而是让他们相信各个部门是在解决同一个问题,为同一群人服务,各自为战并不能使得效益最大化。

在舞台上,如果一个演员从舞台的左边离场,就说明这个演员在近期内不会重返舞台,而从右边退场相反。这种逻辑就很好地体现在谷歌很多的移动应用里,在虚拟世界里同样适用。利德称之为「Material Design 原型」,这一原型成为最终版本的指导原则。

对于谷歌来说,所有的这些改变都出现在了一个绝佳的时机。谷歌或许可以利用收集的大量用户数据开创一个计算机新纪元。这在 Google Now 上已经得到了初步的体现,Google Now 可以根据交通状况预测你回家的时间,当你达到商店的时候提醒购物清单。计算机正在变得以用户为中心,我们正在接近人类所希望的计算机形态。但是如果没有好的设计,一切都会变得无趣,无用。

Android Wear 主设计师布雷特·利德(Breet Lider)比任何人都更清楚这一点。他明白以用户为中心并不意味着大量的交互手势,而是对产品的洞察力。利德的设计在以下这种情况就能得到很好的体现:一个根本的问题:智能手表究竟是像手机一样需要两只手操作,还是不需要用手,在恰当的时候提供其当的反馈。如果你手上拿满了东西,你又如何通过智能手表获取信息?

 Android Wear 一大设计原则就是「无触摸」界面。利德的设计团队围绕着这一点提出了很多种解决方案,尽可能减少用户触摸操作。Android Wear 应该能通过用户的动作提供正确的反馈,实现最自然的人机交互方式。

这种设计原则在 emojis 表情上得到了绝佳的体现:很简单,如果你在智能手表上收到了一条信息,然后想用 emoji 表情回复,但是由于手表的尺寸显示,用户不可能一页一页去寻找需要的表情。通过 Android Wear,你可以直接在表盘上画出表情,系统会自动设别你想要发出的表情,供你选择。但是这有一个问题,万一我画画很烂,这时候系统还能识别吗?谷歌说可以。谷歌邀请了 1 万名用户画出自己常用的 emoji 表情,然后与系统进行配对,然后用特定算法找出最准确的表情。

能够延续下去?

但是注重人机交互,注重设计的潮流在谷歌能够一直延续下去,我们仍持开放态度。毕竟以过去的经验来看,谷歌通常变幻无常。对于每个谷歌下的赌注,必然由其他的产品或者想法成为牺牲品,当潮流改变的时候,这些想法又会被重新翻出,继续前进。换句话说:你可以在短时间内保持好的设计,但是创造伟大的设计是一场马拉松,需要持之以恒、不断坚持。对于谷歌来说,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跑。

为了给用户呈现最好的设计,谷歌还有还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实际上,谷歌去年推出的,首次使用 Material Design 设计的安卓 5.0 系统的装机量还不到 10%。安卓系统的开放性和碎片化使得谷歌很难在第一时间为所有的用户推送最新的系统。谷歌正致力于解决这一问题,这也是谷歌今后的一个目标。Material Design 主设计师之一乔纳森·李(Jonathan Lee)花了很多时间给开发者讲解 Material Design,如果正确应用 Material Design。同时,谷歌很多的设计师也相信谷歌的文化也在改变,这种改变会一直持续下去。

文章来源:Fastcodesign

唱吧CEO陈华讲「从零到千万创业如何积累原始用户」——创业公开课 免费报名 中

标签: 谷歌 设计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