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丨穷途末路的联想手机,打「模块化」这张牌恐怕也是输
上周,联想集团在西安召开峰会,宣布旗下移动业务将继续以模块化理念为核心,打造手机产品。这样的发展战略,不禁令人为之担忧,毕竟在 2016 年 9 月,手机模块化理念的强力推行者 Google 便已经宣布放弃模块化项目 Project Ara。
失败的模块化手机代表产品:LG G5
其实,关于手机模块化的讨论,已不算一个新鲜的话题。自 2013 年 10 月摩托罗拉将模块化的理念带入到公众视野,已陆续有 Google、LG、摩托罗拉推出模块化手机产品,媒体和消费者都为这一创新概念感到震撼。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些产品都失败了,在市场上甚至都没有掀起一朵浪花。
2016 年最受关注的模块化手机产品有 LG G5 和联想 Moto Z。LG G5 自 2 月 MWC 大会上与公众见面后,便获得了 MWC 2016 最佳智能手机新品奖。然而,凭借强大的性能和模块化的概念,LG G5 却并没有获得良好的市场反馈。该机上市以来,在其销售黄金期的 4-6 月(第二季度),全球出货量仅有 220 万部,远低于官方预期的 300 万部。此后 LG 官方修改年度销售预期,将 1200 万台改为 550 万台。G5 销量失利,也让 LG 移动重新陷入亏损。
据最新消息,今年 LG G6 将会放弃模块化理念,这意味着 LG 是继 Google 之后,在模块化探索之路上的又一次失败厂商。
另一种形态的模块化手机:索尼 Xperia
如果说,LG G5 是模块化理念的直接传承者,那么索尼移动则是模块化手机的另一种形态:拥有最完善的配件生态。当然,索尼移动从来不认为自己做的是模块化手机,媒体们也从不这么看。但是,索尼移动拥有的顶级摄像配件、LDAC 无线蓝牙耳机、LDAC 无线蓝牙音箱,PS 游戏手柄等,它们都仅需通过 NFC 便可与索尼手机快速连接,实现 LG G5 需要更换配件才能达到的模块化功能。
从这种意义上讲,索尼手机何尝不是一种模块化手机?并且,索尼手机的各个模块直接取自母公司索尼电子,并不需要与各配件厂商进行合作,就能轻易实现手机产品与各个模块之间的深度配合。更为重要的是,为索尼移动提供配件的部门,都是索尼旗下最耀眼的明星:相机品牌 Cyber-Shot、音频品牌 WALKMAN、游戏品牌 PlayStation。它们无一不比移动部门更具市场号召力,拥有顶尖的技术实力和更高的品牌调性。
然而,索尼移动自身产品的羸弱,在诸多兄弟部门援助之下,也无法从亏损的泥潭中走出。索尼移动不断瘦身,市场份额从 2012 年品牌重建时的 4.5%,下滑至今天的 2% 以下;年销售量从以前的 3200 万部左右,锐减至约 2000 万部;市场排名从巅峰时期的第三、第四,退步到再也挤不进排行榜。
模块化其实是伪需求
从 LG 移动和索尼移动身上,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非常清晰的结论:用户并不需要模块化手机,用户需要的只是一部综合实力都很强的手机。
我们回到话题本身:用户为什么需要手机模块化?模块化最早出现的时候,给人传达出「攒机」的概念,像更换电脑部件一样,你可以更换手机 CPU、摄像头、音频模块、电池等等。更换部件的目的无非有两个:一、节约资金,延长手机使用寿命;二、增强手机某项功能。
然而,在现实条件下,这两个用户目的均无法实现。因为,除非手机普遍实现模块化,否则没有厂商愿意生产单独的模块;因为量小而导致的成本高企,厂商没有意愿去真正推行。用户最后往往还是会直接更换手机,而不是更换某个模块,因为更换模块的成本并不低。
此外,手机本身就是一种综合各项功能的设备。智能手机的出现,将 MP3、卡片相机逐一革命;甚至平板电脑销量逐年下降,也与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有关。因为,如果手机本身足够好,是没有人愿意再额外携带一块电池、一部相机、一部 MP3、一部 iPad,甚至 Kindle 阅读器。
模块确实能增强某项功能,但额外的花费以及不佳的便携度,使得人们不愿意购买模块。如果有人还记得索尼推出的 QX 系列镜头相机的话,就会发现 QX 系列这种革命性的手机摄影配件,在自身性能已然十足强大且适配机型毫无限制的情况下,依然很快淹没在人们视野,似乎它就从未出现过一般。性能强大的模块命运尚且如此,更不用提 LG G5 和 Moto Z 那些功能鸡肋、售价不菲,且适配性极低的模块了。
所以,没有人愿意带一堆这样的模块在身上,人们需要的就是一部性能强、拍照好、音质佳、续航长、屏幕对眼睛友好的手机。
抛开模块化理念,联想 Moto Z 是一部性能全面的手机吗?
Moto Z 和 Z Force 在 2016 年 6 月份联想 TechWorld 大会上正式亮相,此后又发布低配版 Z Play,三款 Z 系产品都主打模块化概念。
我们看看主打机型 Moto Z。该机采用降频版骁龙 820 处理器,搭配 4G 运存,64G 内存,支持扩展存储卡;屏幕为 5.5 寸 2K 分辨率 Amoled;摄像头为前置 500 万像素,后置 1300 万像素;支持正面指纹解锁、全网通和 15W 快充;电池容量只有 2600mAh,这是联想为了将 Moto Z 做到 5.2mm 的厚度做出的最大牺牲。
应当说,整体配置似乎是主流旗舰的水准,然而在影像、音质、续航三个消费者关注的痛点上,Moto Z 都有着非常明显的短板。知名影像评测机构 DxO 给 Moto Z 的评分为 84 分,低于 2016 年 3 月发布的三星 S7 Edge、HTC 10、索尼 Xperia X Performance,与 2015 年 9 月发布的 iPhone 6s 相当;音质方面,Moto Z 并没有搭载独立音乐芯片,更不用说已成旗舰手机标配的 Hi-Fi 功能,而仅采用高通集成的音频控制器,并且为了整机厚度,割舍掉了 3.5mm 耳机孔;2600 毫安时的电池,应对骁龙 820 和 5.5 寸 2K 屏,很明显力不从心;而 15W 的慢速充电器,发布之初就已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脚步。
Moto Z 真正上市是在 9 月份,售价 3999 元。此时,一大批搭载骁龙 821、支持 24W 快充,且售价普遍集中在 2000-3000 元的手机正纷纷登场,让Moto Z的定位极其尴尬。
除了并不「全面」的手机本身,联想引以为傲的 Moto Mods 各个模块更是售价不菲:一块 2220mAh 的电池后盖售价 499 元,JBL 蓝牙音箱 699 元,投影模块 1999 元,哈苏相机模块 2299 元。整套买下来,将近万元。
没了模块化,联想手机还剩什么?
西安峰会上,联想 CEO 杨元庆公布了 Moto Z 系列发布以来的销售数据:150 万台。这个数据与苹果、三星、华为相比,可以说微不足道,甚至与同为模块化手机且销量惨淡的 LG G5 相比,也要更惨一些。
然而,惨淡的销量并不能阻止联想将模块化视为未来手机业务发展的重心。因为,好歹「模块化」似乎还是一个手机卖点,如果没了模块化,联想手机还有什么特点呢?
主打性价比的 ZUK,和小米、乐视、360 有什么区别呢?Moto 的操作系统有什么亮点吗?外观设计上有什么亮点吗?有什么屏幕黑科技吗?拍照、音质有什么优势吗?产业链上有什么优势吗?销售渠道上有什么优势吗?一旦我们这样分解开来,步步追问,发现 Moto 除了一个空壳品牌外,便再也没有令人值得回味的地方。
而反观竞争对手,苹果、三星所具备的压倒性优势已无须赘述;华为每年投入巨额研发资金在手机的处理器、人工智能、电池技术上,今年的 P 系列、Mate 系列,以及荣耀 Magic,已成为国产手机骄傲;小米祭出了小米 Mix 和小米 Note 2,并一直在手机处理器上发力;OPPO 和 Vivo 强大的宣传攻势和线下渠道,也是一种竞争力的体现;锤子、一加、魅族则一直专注操作系统和硬件设计,今年的 M1、一加 3、Pro 6 都不失为优秀的产品。
而联想呢,这么多年都在干啥呢?消费者除了知道科比代言过联想手机外,似乎便没有一丁点别的印象了。更可笑的是,2016年年末联想发布ZUK Edge,居然是一块非曲面屏手机,却挂了一个曲面屏的名字,令人啼笑皆非,大呼「重新定义 Edge 曲面屏」。没了模块化的联想手机,真的什么也不是;并且,目前来看,模块化也并非联想手机的救命稻草。
至于联想该如何自救?先想想如何打造一款没有短板的手机吧。像自主研发处理器、屏幕技术、操作系统等等更高阶的命题,以联想的企业基因、研发实力和每年低于2%的研发投入,暂时还是先不要考虑了吧。
**题图来自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