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活动,不是寻开心就好
创见——对,就是我们,TECH2IPO,曾经在去年 9 月苹果发布会时,举办了一次「我们自己都总结不清意义」的线下见面会。活动内容大致就是让一大群人集合到我们的咖啡馆,提供零食饮料,集体熬夜看苹果发布会——同时在场的媒体人熬夜写稿。
那次发布会,算上咖啡馆服务人员和我们的编辑,有不下 10 人从下午到深夜的时间被占用——当然,之后也就调休了一个工作日的白天。从邀请到布置会场、调试设备,购买酒水、吃食,大几千块钱肯定是要有的。算上人员工资,成本肯定是五位数的了。
工作日的夜里,一群人撑着疲累的身躯看苹果发布会挺有仪式感的,到场的大量软粉和索粉毫不留情地在幕布上疯狂揶揄(没错,我们把微信群聊投影出来了)。在主持人的刻意引导下,观众之间互动丰富,没什么人困到昏睡过去,这一夜过得不算无聊。
然而,活动的成果呢?无非是收获了几个微信交流群,给自己(和其他几个产品)打了下广告。可能有些人在发布会结束后去纵情狂欢,从而喜结良缘或孽缘了,但多数人想必未曾参与其中——即便和成群的姑娘小伙喝着酒过了一夜,会为了看科技产品发布会而熬夜的宅人还是那副宅样。虽然接下来一个白天的蒙头大睡挺爽,但仔细想想,好像跟那个夜晚独自在家看发布会,或干脆睡过去,也并无不同。
是啊,于公司本身,即便偶然在线下热闹了一次,线上还是那个冷冷清清的样子啊。
既然说到线下活动,对应的肯定是线上的产品。一个本来就有很重线下部分的产品或公司,没必要再强调活动是线上还是线下。
好好的社区,好好的论坛,一说做活动搞运营,大家第一反应都是「中秋节晒月亮照片」「愚人节编段子」这样全体用户都能随手参与的事情。而线下,则必然是反常、沉重、并非多数用户能够参与、也绝非产品本身用意的。
由此可见,线下活动于产品本身,就是次要的甚至是矛盾的。不是「为什么不搞线下活动」而是「为什么要搞线下活动」,如果没有弄清楚这点,线下活动就会办得意义不明,性价比极低。
那么,在哪些条件下,搞线下活动会有不错的效果?既然对「成本」和「性价比」执着,那我们就先谈谈初创公司的情况。
对初创公司来说,一个好的线下活动,应该起到「转化用户」的作用,并且以转化用户本身作为目的。
这种转化,可以是将仅仅注册发了个「test」的人拴住变成真正的用户,也可以是将普通用户转变为比较核心的用户。或者说,将用户变成粉丝。
不久前我正巧参与了一个这样的活动。开课吧正在测试中的项目——小开社区,就在上周六举办了一场用户见面会。整个活动和产品本身关系不大,打着知识交流的旗号,反倒是吃喝玩乐成了主流。这其实也很好理解,上了线是用户,下了线都是人,人与人之间联结的形成,靠吃喝玩乐要比靠所谓「交流」容易得多了。
这次活动地点并未选在封闭的室内,反而设在开放的室外。并不是一个随意的「午后沙龙」「晚间论坛」之类,而有着从上午开始、贯穿大半天的完整流程。在多个分组竞赛环节中,本来陌生的用户互相熟悉了名字,也形成了对彼此的基本印象。
人员分组,追求胜利,领取奖品,让组员们产生了一种虽然不多但却真实存在的集体感和荣誉感,这种联结就远胜过了各色「坐而论道」的沙龙中可有可无、似有似无的寒暄。
这次见面拴住了测试期的用户,让他们能将产品使用下去——或至少不好意思那么快退出。在此之上,莅临活动的几位嘉宾也与用户展开了「极不严肃」的互动,这就让「产品」的存在感淡化,而人之间的感情更深。当参与者自然而然地互相加起了微信,你也就不需担忧社区内的气氛了——反正都是熟人。
更取巧的是,由于活动地点位于户外,活动流程又比较丰富多彩,一些用户带来了他们的家人朋友,这无形之中更是扩大了小开社区本身的用户群。这种效果是一般的线下活动不易达到的,但也是初创期乃至内测阶段的产品最需要的。
项目早期,最缺的不仅是用户,钱也需要精打细算着用。线下活动的成本比较高,一次要耽误几名乃至十几名员工一天的时间,如果不能借这些成本获取珍贵的用户,线下活动办得就未免太没意义。
举办这种为了「留住」乃至「转化」用户的线下活动,有以下要点:
-
活动本身不一定时间很长,但一定要有内容,不能让人觉得是在完成任务;
-
活动要以用户为主角,让他们说话,让他们玩耍,让他们表达自己;
-
最好有团队合作的游戏,单纯的破冰都不太够;
-
一定要拉个微信群,建立一层可靠的关系。
那么,对于非初创公司呢?线下活动虽然成本高,但在一些公司,也是可以赚钱的。说赚钱,指的不是依靠线下活动做渠道进行拓展或销售,而是通过线下活动本身「赚钱」。
最典型的例子是那些购买门票方得参与的线下活动,本质上是依靠企业的权威和公信力出卖一些内容。这对初创公司而言很难实现,但也绝非极成熟、资历极深的公司才能做的。事实上,大量做数据研究的机构,以及一些生产内容的媒体,都有这样的收费活动。
收费活动的门票也许只能涵盖活动的成本,但类似的活动,盈利点却绝非只有门票。有权威的企业提供舞台,自然就会有人想要狐假虎威。我们容易理解的是,大牌嘉宾需要企业给钱,才能到场演讲;同时不难想到的是,一些没啥名气的嘉宾愿意给企业交钱,以换取发言的机会。其实在观众这边道理是一样的,一些人需要花钱买票,另一些人其实是送票请来看的。
这些事情,举办方拎得清楚,早已成了半公开的秘密。
既然说到赚钱,那就说些没那么直接的。一些产品和服务的推广在线上很难完成,普通的广告也没什么作用,这就需要依赖线下活动营造的亲切感和信任感了——您大概已经猜到,线下活动就是经营 to B 业务公司的营销渠道。
对于 to B 的业务,投放广告往往是费力不讨好的。一些小生意在线上交流或许可以,但涉及到金额较大、风险较高的交易,做生意就跟做投资一样,看人才是关键。因此,人与人的见面是必要的,即便不谈生意,先建设彼此之间的信任关系,也是后续谈生意的基础。就算不愿承认,线上交流着实简便,却很难增进互信。这时候线下活动就必须要站出来了。
不管是举办以货物为核心的展销会、博览会,还是举办以人为核心的论坛、峰会,会上的形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务实的「互相认识」「博取信任」「达成交易」及「后续合作」。这些「会」,大规模的当然需要专门的广告、会展公司承办,而十几人、几十人的小规模版本,企业自己也做得来。各大酒店的会议室,就是这些「线下活动」的好去处。
当然,对于比较有钱的公司,一些单纯为了「维护关系」而举办的线下活动也很常见。最典型的比如公关公司的媒体答谢会,按下不表。
由此看来,创见去年举办的「一起看苹果发布会」的线下活动,实在不能说在举办之初有什么目的。如更可怕的是,在会后总结,也确实没有多大收获……像这种线下活动,就还是少办、不办为好。
当然,有「线下癖」,爱折腾的互联网公司,绝不止创见一家——或者说创见压根儿算不得线下活动的代表。应该说,很多人在事情无法通过产品本身解决时,都寄希望于「见个面就好了」,甚至产生「我先把活动做大给领导交差」的消极想法。结果活动本身办得挺开心,效果却不得而知了。
很多粉丝见面会,产品体验会,尤其是各大手机办的,方便用户抱团儿的线下体验活动,到场观众很少有新用户。而且,这种活动往往充斥着无聊的吹捧和虚伪的表态,也不能为产品本身带来多么有价值的意见。再者,类似活动多,新产品却甚少,媒体都不乐意报道了,宣传作用也起不到。就我看啊,这种寻开心的线下活动,还真是越少办越好。
本文由 TECH2IPO / 创见(tech2ipo.com)编辑 @小田一成 撰写,转载或使用本文素材进行二次创作请参阅
版权信息
。
【Ad】
创业第一步,从足不出户注册公司开始!(仅限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