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社交平台 Artand 两周岁了,它想这样走进你的生活

创见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以线上展示艺术家画作为核心功能起家的小众社区 Artand,刚刚庆祝了它上线两周年的生日。

在朝阳区一间座无虚席的电影院里,Artand 创始人刘强,用平和的口吻向他的投资人、合伙人、艺术家朋友和合作伙伴再次讲述了 Artand 的初衷和成长故事。

吉林艺术学院雕塑系出身的刘强,原本与互联网无缘。更加不幸的是,艺术行业在十几年前的中国是个小圈子,藏家和玩家群体虽然酷爱,但依旧小众,不足以支撑起整个行业。

在千千万万个像刘强那样的艺术生眼中,毕业几乎就意味着失业。绝大多数入学时对艺术满腔热忱的学生,毕业后迫于生计,转行做了设计、市场、码农甚至各种打杂性质的工作。

现当代艺术的「钱景」并不乐观。

尽管如此,大多数艺术家和经纪人还是将自己禁锢在传统的画廊套路里,摆在眼前的互联网人口红利,就是无法享用。

观察到这个情况的时候,刘强已经在易车网、新浪微博等互联网公司工作多年,对「连接」二字的理解也渐入佳境。更是因为工作的缘故,刘强认识了他现在的妻子——同样挚爱艺术的画家孙莹。

孙莹是学油画出身。当她拿着几幅自认为不错的作品摆在 798 几家画廊经理面前时,得到的回复是,NO。那时,恰逢 2009 年的豆瓣推出小站功能。刘强以「艺术家助理」的身份把孙莹的作品传了上去,竟意外获得了数以万计的关注和喜欢。

以艺术家眼光看孙莹的画,可能略显幼稚,但却能在某个维度触动普通人的心弦。网络上的超高人气,慢慢影响了画廊经营者的态度。在朋友的帮衬下,孙莹成功举办了三场个展,到场观赏的爱好者很多都是来自于线上。

这让刘强嗅到了「线上艺术社区」的创业契机。

经历过两个版本的失败和种种磨难,Artand 终于在 2014 年 5 月 20 日顺利上线了。很快,刘强就引入了创新工场、合鲸资本的天使投资。一年多之后的 2015 年 9 月,Artand 又接受了前 PPS 创始人张洪禹、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的 A 轮投资,合鲸资本跟投。

既然是艺术社交平台,Artand 最常打交道的显然有两类人,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爱好者群体中,其实潜藏着不少眼光独到的艺术品收藏家。Artand 除了可以让艺术家上传作品、爱好者浏览作品,还支持直接在线购买。

为了让油画、雕塑等艺术品更顺畅地完成线上交易,刘强领导 Artand 团队增强了交易安全性,并且支持了循环交易。也就是说,任何人都可以看到某件作品的归属变动情况。艺术品与快消品的根本区别也在于此,收藏与转卖伴随着作品升值过程。目前,已经积累了 3 万+艺术家和 5 万+艺术爱好者的 Artand,平均每月流水可以达到 20 万。

这个数字在十多年前的艺术从业者眼里并不大,却像是星星之火,蕴藏着燎原之势。然而,这对致力于成长为艺术社交领域独角兽的 Artand 来讲还远远不够。

在两周年战略发布会上,刘强表示,Artand 在下一个两周年里会陆续启动全方位的跨界合作。目前已经实现的,有 Artand 与 Uber 合作建设的艺术地标,与锤子科技坚果手机联合推出的艺术家背盖,还与科技寺、半空间等实体孵化器合作设计共享办公空间等等。

除此之外,Artand 还会努力寻找和孵化本土的艺术 IP,打造线上艺术品版权服务中心,帮助艺术家更方便快捷地维权。

在作品展示方面,Artand 将采用一套被刘强称之为「O2O2O」的线上到线下再到线上模式。即线上众筹办展——线下画廊观展和购买——线上交易艺术作品或衣食住行衍生品(餐具、织物、旅行箱等)。Artand 会全程参与到每个环节。

对于一个只有几十人的小团队来讲,这个新战略显然难度不小。艺术品的版权、交易、维权,衍生品的价值挖掘等会涉及到诸多执行和政策上的细节,也会有很多「深坑」潜藏其中。

不过,好在 Artand 在过去两年里积累了相当不错的业内口碑。成为艺术社交独角兽,用艺术影响每个人生活的终极理想,说不定就被刘强和他的 Artand 实现了呢。

--

*本文由 TECH2IPO / 创见(tech2ipo.com)科技记者 @DavidZh 原创,转载或使用本文素材进行二次创作请参阅 版权信息 。*


随意打赏

大学生社交平台artand社交艺术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