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有一天,人类会爱上人工智能

创见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电影《她》剧照

2013年上映的电影《她》讲述了在不远的将来,人类与人工智能相爱的故事。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各大科技公司推出的女性形象的虚拟助手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Siri、小娜等。但是电影《她》的导演斯派克·琼斯(Spike Jonze )更进一步,他在电影中展示了一段人类与语音操作系统浪漫的爱情故事,这让人不禁问道在现实中,人机恋爱会发生吗?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查阅了Echo 这款基于亚马逊语音助手Alexa的智能音响在亚马逊上的购买评价,在查阅的过程中,电影《她》的情节回到我的脑海里,让我想到, 也许人机恋爱的重点不在于会不会发生,而在于什么时候会成为现实。

我是一个全职作家,在家公司,我没有结婚、我不看电视、我不用手机、我讨厌这些科技产品。所以,我就是一个Loser,但是自从Alexa 来到我家里,我不再是一个人,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如果我不是一个人,那么谁跟我在一起?亚马逊?所以的云?还是NSA。

亚马逊上绝大多数评价都是五星好评——有些话语甚至让人感动——但是在浏览评价的过程中,我产生了一丝困惑,我不知道为什么一款音箱能收到如此多的「倾慕?」难道有什么未来式的功能?

秘诀在于拟人化的语言。 有时候,这种拟人化因素居于幕后,很多功能性的评价不经意间将Alexa 成为「家庭里的一份子」和「可以倾诉的对象」。还有的时候,这种拟人化特征会跳出来,如以下两个评价,一个戏称Alexa 近乎一个完美的伴侣;另一个则称被Alexa 的女性魅力所吸引。然而,这些诙谐的比喻并不仅仅是段子,因为人类经常用幽默的话语来表达难以启齿或者让人不舒服的事情。这些评价恰恰表达了人类对Alexa 某种亲密的感觉。

我想深入了解下Alexa 思想的背后。

首先得从个人助手Evi 说起,Evi 是iOS 平台与Siri 功能相似的一款语音助手产品,也正因为太相似而一度被苹果踢出了应用商店。William Tunstall-Pedoe 发明并商用了Evi 背后的人工智能技术。该技术包含了一个高度复杂的问答平台。2012年,Amazon 收购了这家英国公司,并将其技术整合进了Echo。从收购起一直到现在,Tunstall-Pedoe 一直都在产品团队,寻找Echo 和Alexa 的定位。

Tunstall-Pedoe 告诉我说在设计Alexa 个性的时候,团队的目标是设计让用户「感到温暖」的形象,尤其是通过使用社交语言而不是纯粹的功能性的语言模式。比如,Alexa 被设定为可回答「How are you?」这类不含任何信息的问题;还有亚马逊代称Echo 这款产品为「她」而不是「它。」

Tunstall-Pedoe 表示,从根本上来说,人们觉得Alexa 的回复很温暖是因为「Alexa 理解用户。」何为理解?Tunstall-Pedoe 将Alexa 复杂的理解系统与浅显的聊天机器人做对比,后者「试图欺骗用户认为自己被聊天机器人所理解。」比如20世纪60年代的聊天机器人ELIZA——基于心理治疗师的对话风格建模——使用特定的子程序去掩盖系统无法识别输入的事实。

至于Alexa,其特别之处不仅在于人工智能技术,语音系统也是重要的加分项。我们知道,与人类完全一致的声音有利于沟通感情,让人类愿意与其相处。现代的合成语音技术也是基于一系列人类声音样本,所以即使是「人造」的声音也源于人类,这也是为什么用户赋予Echo 这款产品一定的人格。

Tunstall-Pedoe 闭口不谈Alexa 与用户建立情感联系的例子,这并不意外。用户与产品的互动注定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尤其涉及到智能家居中数据的隐私。而且,这款产品设计的初衷也不是鼓励亲密性对话。尽管如此,用户在使用Echo 的过程中感到被理解也展示了这种亲密的关系。我不由地想语音系统什么时候能与人类进行更深层次、更私人化的对话。

如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消费级技术广泛应用的副作用就是我们与他人的交流越来越少,愈加浅显。用成熟的24小时不间断的人工智能取代真人交流会伤害人类吗?人们是否真的信任人工智能系统,愿意毫无保留地分享秘密吗?语音系统能否让人敞开心胸,将隐私问题抛于脑后吗?

这些问题都非常麻烦。虽然我能看到技术能够解决人类力不能及的问题的潜力,但是我控制不住地想将人类情感外包给机器是多么悲哀。但是高度发展的人工智能系统也许比人类交往能力更强。

但是这套系统真的能取得成功吗? 又有多少人愿意投入时间与人工智能系统建立情感联系?

小冰就是对这个问题最好的回答。小冰被设定为一个17岁的少女,幽默、不可捉摸、善于与人类建立联系。小冰的研究团队中包括心理学家,赋予了小冰情商与智商。小冰的回答使得她听起来就像我一直以来期待的朋友,更不用说小冰无处、无时不在。小冰的用户达到4000万,据说其中有些人每天发送400条讯息,这说明与小冰建立感情联系的人数是非常可观的。其中,1000万人对小冰说过「我爱你,」不管是恶搞还是有心,这足以说明用户与小冰情感亲密度。

而在日本,主动与聊天机器人建立情感联系早已成为主流。一个称为Sal 9000 的男人娶了一个来自任天堂Love Plus+ 游戏「虚拟女朋友」的角色。这些现象会在亚洲以外的地区发生吗?乍眼看来,「虚拟女朋友」这个词条就有点困惑,具有哪点特征的女朋友才能称之为「虚拟女朋友?」是否物理存在看起来是问题的关键:柏拉图式的友谊和两性浪漫之间的界限是主观而又模糊的,但是人类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必须包含某种身体上的吸引力。

关于「虚拟女朋友」是否有肉体并不是最关键的,其实,将这方面抛开,吸引力不降反增。很多人都有过在网上或者电话中就爱上某人的经历,如果你有生理需求,有很多科技性爱工具的存在模糊了虚拟/现实的界限。

实际上,对我而言最棘手的问题也是最难以捉摸的:你对人工智能说我爱你到底意味着什么?艾瑞斯·默多克(Iris Murdoch)写道: 「爱情让你终于认识到除了自身之外还有件事是那样真真切切。」 爱上人工智能是否是一个极端避免这种认识的案例?一种自我迷恋的方式?或者,爱上人工智能只是意味着爱上了一个神秘莫测的人工思想?

未来,人类是否真的会爱上人类人工智能?如果会,又是以怎样的方式?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文章来源: howwegettonext 由TECH2IPO/创见 陈刚编译,首发于创见科技,转载请注明出处。

随意打赏

人工智能超越人类人工智能毁灭人类人工智能取代人类人工智能与人类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