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山寨”战略走入死胡同:唯有创新才能自救
“换言之,Facebook未能创造任何一种新的行为,甚至没有对这项服务上常见的行为进行创新。”—— 奥姆·马利克 (Om Malik) 。
虽然规模庞大,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Facebook已不再是一家定义新社交体验的公司。它要么直接抄袭这些新社交体验,要么干脆收购。(参见 Facebook以190亿美元收购WhatsApp )。
Facebook长期以来就是一个模仿者。
当用户仍然在Foursquare上面签到的时候,Facebook也推出了 类似服务 ,让用户跟Facebook上面的朋友“签到”。
在此之前,当社交网站的早期用户开始通过FriendFeed分享和“赞”内容时,Facebook就抄袭了“赞”的创意,并且令其成为Facebook上面无处不在的一部分,以致于今天绝大多数人都会告诉你,这一创意最早源于Facebook。
但近年来,Facebook“山寨”其他服务的努力彻头彻尾地失败了。它的Camera应用就成了一颗“哑弹”,而“阅后即焚”消息应用Poke的表现甚至更加糟糕。面对第一个问题,Facebook抛出了10亿美元,通过收购Instagram解决了这个问题。后来,Facebook试图以3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Snapchat,但遭到了后者的 拒绝 。现在,随着它收购了WhatsApp,Facebook似乎拥有了除金钱以外它最在乎的用户。
Facebook在公司内部的其他尝试同样未获成功。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的社交主屏应用Facebook Home不仅以失败告终,而且还表明Facebook对Android用户群的需求充耳不闻——这些用户痴迷于拥有定制自己手机的能力,而不希望让一家网络的内容扼住了他们的喉咙。
接下来,Facebook推出了功能类似于Pinterest的服务“Collections”,但这种尝试同样以失败告终——它究竟发生了什么?难道Facebook最终意识到Pinterest的魅力并不仅仅是“pinning”(图钉)这一概念,而是使用该服务本身的体验以及它打造的社区?从事情的进展来看,答案应该是否定的。Facebook只是对Pinterest有了全新的认识,由此推出了一项 专注于“旅行灵感”的功能 。
在离现在更近的时候,Facebook 又推出了Paper ,显然是希望威胁到社交杂志Flipboard的地位。同Flipboard一样,Paper旨在以对触控更友好的模式,从好友那里聚合新闻故事和社交媒体更新。Paper会重新定义Facebook在移动领域的战略吗?可能性不大。(Paper如今在苹果App Store商店下载量的总排名只有第1480位。)
这并不是说Facebook永远不应该抄袭伟大的社交概念,然后将它们变成自己的。毕竟,“赞”按钮到了Facebook手中才发扬光大,不是吗?Facebook还让“状态更新”(status update)的概念深入人心,如果现在有人提到这个词语,你一定明白他们的意思是指Facebook帖子。
然而,在推出最终定义社交服务界面和功能性的新概念的问题上,Facebook似乎失去了点石成金的秘诀。
一开始,Facebook的运气真的不错:以消息流(News Feed)为例,由于它是一个如此糟糕的创意,以致于在发布之时遭到用户的强烈反对。但如今消息流却深受用户欢迎。实际上,正是由于这种创意的传播效果非常好,现在以时间倒序顺序排列的更新内容常常都被称为“消息流”。
更多Facebook应用
Facebook今年表示,它将 免费 向用户开放Messenger应用。但这意味着Facebook会强迫用户单独下载Messenger。尽管如此,Facebook仍然承诺新版Messenger应用的体验将非常好。
然而,Facebook从来不擅长打压同时代在全球各地涌现出的新兴 消息应用“迷你王国” 。正因为如此,Facebook才希望将Snapchat收入麾下。也正因为如此,它才收购了WhatsApp。但在美国以外的市场,用户正在用KakaoTalk、微信、LINE、Whisper、Kik、Tango、Hangouts、甚至BBM等应用进行聊天。
值得注意的是,在独立开发的应用在移动市场多次遭遇滑铁卢以后,Facebook目前正试图以收购的方式在移动领域进行扩张。随着收购WhatsApp,Facebook收获了增长和用户。Facebook需要一种新的渠道来吸引年轻人,开拓移动和全球市场。Facebook也的确这样做了,虽然它 早在2011年就收购了群聊应用Beluga 。
为了进一步加快在移动领域的扩张,Facebook今年可能会走老路,重新迫使用户通过实名制进行互动。对于一家迄今全部愿景都扎根于开放和透明这一理念的公司而言,这也是一种激进、让人有些担忧的转变。曾几何时,它为了更大的利益或是诸如此类的动机出发,强迫人们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下活动。(至少,在将每个人的私有内容默认设置为公开,同时提供复杂的隐私控制,让用户弄不着头脑时,Facebook可是振振有词。)Facebook现在又想推行匿名制?是的。
当然,如果不适应环境变化,Facebook将一无是处。它改变了之前的规则,而且有能力再次改变规则。
回顾过去,Facebook多年前违反隐私的做法在现在看来,更像是山寨Twitter的尝试:让状态更新公开!让状态更新可搜索!
或许,Facebook给社交网络描绘的宏伟蓝图其实很简单:不要使用别人的服务,只能使用我们Facebook的。
Facebook现在规模庞大,令其具备了可以承受失败的资本。得益于其新成立的研发机构—— Facebook创意实验室 (Facebook Creative Labs),它可以加速实现这一目标。这是明智之举。
另外一个聪明之处是,Facebook正考虑将其他热门功能(如“活动”和“组群”) 剥离出来 ,将它们打造成为独立的应用。这些都是Facebook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像是Messenger一样,用户会经常使用。不过,由于Facebook的执行力实在令人难以恭维,这些应用恐怕难以说服你放弃另一款应用——Snapchat、Flipboard等。
更为聪明的是,Facebook只是去收购拥有大量用户群的移动应用。
假设Facebook的新应用表现与Messenger一样突出,该公司一定会延续当前的收购策略,届时移动用户将在各种移动社交应用之间回来选择,但无论怎样选择,都跳不出Facebook的手掌心,始终离不开这个圈子。
然而,用户可能永远都不会意识到这一点。(译:皓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