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和平分手之年

TechCrunch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如果你是企业兼并顾问,生活一定过得有滋有味;如果你是“企业和平分手”律师,那么日子一定会更加惬意。就在过去短短两周内,我们知道 eBay已将PayPal剥离,成立了一家独立公司 ; 惠普也将旗下消费硬件和企业服务部门分拆为两家独立公司 ; 赛门铁克也宣布分拆为两家独立上市公司 。

就像是一对对在中学坠入爱河,走出校园后才发现彼此不合适的恋人一样,这些公司看上去对分手后的生活充满了期待。华尔街投资者肯定对这些消息欣喜若狂,三家公司的股价在分拆消息宣布后全部出现上涨,eBay甚至大涨7.5%。律师和银行家们同样心中窃喜,毕竟他们会从这种企业分拆业务中赚得盆满钵满。

但兴奋之余,这些分拆也带来一个更深层的疑问:规模何时成为企业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就在十年多前, 惠普和康柏达成合并协议 ,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公司之一。几乎与此同时, 微软与司法部之间的斗争也进入到最后的攻坚阶段 ,试图避免遭分拆的命运。就在2012年的最后几个月, eBay同意收购PayPal ,这也是互联网泡沫破裂以后对创业公司的最大规模收购之一。

规模与科技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似乎不再像以前那么密不可分。曾几何时,在科技行业规模越大意味着收益也越高,尤其是给销售带来的贡献。正是仰仗与全球各地的企业与政府机构之间牢不可破、始终如一的关系,微软、惠普和思科这样的科技巨头才得以大量销售软件授权、硬件产品和服务。这些产品销售往往捆绑有长期合同,为这些企业提供了巨大的销售杠杆,从而可以确保他们在获得多年稳定收入的同时,还能阻止竞争对手和创业公司蚕食自己的市场份额。

不过,“微软商店”(Microsoftshop)的整体概念已不再像以前那么受欢迎。如今的企业在开拓新业务的同时也面临着控制IT成本的压力,因此在采购过程中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愿意考虑多家厂商的产品或服务,对软件授权和长期维护合同也空前警惕。

也许更为重要的是,软件即服务(SaaS)运动已经在迈向财富500强的道路上取得了重大进展,这种运动不仅对传统软件授权产生了竞争压力,而且还给企业CIO带来了新的思维。今天,他们对从一家厂商采购所有服务更为担忧,对完全依赖于某一家厂商带来的不利影响也心存警觉。因此,当长期合同到了续签的时候,这些CIO开始寻找新的选择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这种做法并不令人感到吃惊。因规模产生的销售益处已经减少,实际上在今天可能已成为不利因素。

另外,规模大在以前还意味着融资更容易,资本成本更低。与创业公司和更小的公司不同,最大的一些科技公司传统上对债券市场的掌控曾经令人十分羡慕,令其能通过发行公司债券以相对低廉的成本募集到资金。这种动态的资本成本变化意味着,科技巨头建立新产品线的成本相对较低,一旦市场需求有了保障,还可以快速扩大某一部门的规模。

过去,在遇到科技行业的风云变幻时,多元化产品线曾是科技巨头的巨大竞争优势。来自旧有“现金牛”产品的收益可用于补贴在下一代产品和服务上面的投资。以惠普为例,该公司从打印机业务上的收益达数十亿美元,而这笔钱便被用于支持云服务等新领域的创新。此外,规模大还有助于这些企业应对经济衰退时带来的种种挑战:一旦遭遇经济衰退,企业可以重新调配不同业务线的收入,以避免这些业务遭受毁灭性打击。

随着创业公司也可以轻松募集到资金,科技巨头的这些竞争优势渐渐消失。债券和其他形式的企业债或许仍然好于后期增长型股权投资,但很显然 创业公司也不再匆匆谋求上市 ,毕竟10亿美元级别的创业公司数量已经创下新的记录。无论企业战略家们寄予什么样的希望,但规模对处于衰退中的企业毫无帮助。由于商业环境更加恶化,加之经济衰退的负面影响持续不散, 光惠普就裁员数万人 。

当然,这种具有“ 经济护城河 ”(economic moat)保护的现金牛联合模式会继续存在下去。只要看一看谷歌、苹果或Facebook,就知道这种模式仍然在发挥作用。但在企业软件领域,这种模式肯定正在走向灭亡。

最终,企业级市场的公司将会经历消费级市场的公司多年来面对的事情:速度。随着长期销售合同数量减少,资产成本下降,企业级市场的创业公司如今将产品直接推向消费者的机会超过以前任何时候。规模依旧具有某些优势,但其一大劣势是,无力对行业的快速发展做出及时回应。PayPal就是一个典型例证,它仍然是最大的互联网支付处理服务商之一,但市场份额不断遭到Stripe、Balanced和Braintree(该公司在一年多前被PayPal收购)等反应迅速的后起之秀的蚕食。

简而言之,规模大不再是大多数公司追求的定义性品质。今天,市场对产品上市速度的要求比任何时候都急切,采购协议也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这便要求企业进一步提高运营效率,减少沟通环节,确保产品创意不会陷入到没完没了的会议中,坐等创业公司率先推出竞争性产品。在20世纪90年代,某些战略可能屡试不爽,但等到进入21世纪,相同的战略将无法再保证相同的科技公司继续获得成功。

在短短两周里已经有三家科技巨头进行了分拆,接下来的问题是,下一个会是谁呢?微软本身就在经历裁员和重组的阵痛,而VMWare、思科、甲骨文和SAP等公司是否会步惠普、eBay和赛门铁克后尘,经历痛苦但却必要的“友好分手”呢?只有时间能告诉我们答案。当然,律师和银行家们正在起草相关文件,并准备好了剪刀。(译:皓岳)

The Year Of The Corporate Divorce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