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公司与美国的去银行化

TechCrunch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编者按:瑞贝卡·林恩(Rebecca Lynn)是早期风险投资机构Canvas Venture Fund的普通合伙人。她曾领投的项目包括2009年的Lending Club,2011年的Check以及2014年的FutureAdvisor,她目前担任Lending Club、Check、FutureAdvisor、Doximity、Convo、HealthLoop和Socrata的董事会成员。她还领投过Practice Fusion的A轮投资。

在历史上看,但凡投资者以及企业家在技术能够产生巨大影响的金融界中寻找机遇时,最佳出发点莫过于最古老的机构之一:银行。然而,尽管银行对于经济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但它普遍存在着效率低下、成本居高不下的缺点,普通消费者对银行也印象不佳。正因为如此,以及其它种种原因,金融界最好的那些机遇都围绕着银行及核心金融服务的脱媒(disintermediation)。

在这样的背景下,不难想象三到五年后,大多数美国人都通过种种形式的创业公司操作银行业务。这样的事情由来已久,但过去几年里业务从银行转移到创业公司的速度和数量都有了明显的提升——而且这样的势头还会继续上涨。

消费信贷的脱媒

首先,银行系统效率低下的有力证据莫过于最近一次的经济衰退。2009年,信贷危机正处于最危急的时刻,即便是优质借款人都几乎不可能获得贷款。存款年利率低到只有0.25%,优质借款人却需要每年上交18%的利息。两者相差如此之大,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机遇。

科技界从信贷危机中察觉到,创业公司机会最大的一块领域在于再造消费贷款行业。上述种种问题的存在使得人们开始寻找其它的借贷形式,对于诸如P2P贷款这样的解决方案的兴趣也与日俱增。果然,一批公司趁此潮流涌现出来,打头阵的要数Prosper,很快Lending Club等等公司接连出现。

这一新兴市场的核心在于,大家希望将银行这一中间媒介排挤出去,在投资者与资金需求者之间直接画上连线。或者用一个词来形容,脱媒。此外,经济萧条时期投资者希望找到稳定、透明、周期短、信贷风险低、同时带来稳定回报的投资项目。与传统项目如高收益债券相比,P2P借贷在这些方面有其吸引力。

如今,Prosper和Lending Club这样的公司继续不断壮大。迄今为止Prosper已经从包括红杉资本和德丰杰投资等投资方那里获得累计1.45亿美元的投资,预计今年的贷款业务额将会达到20亿美元。截止2014年3月,Lending Club已经发放累计40亿美元的贷款,而且在2012年就实现了正现金流。[利益相关:我是Lending Club的投资人。]

当然,这两家公司一路走来也并不容易。两者都经历了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严格的监管审查才得以通过,不难想见的是,投资者对于P2P这样的新型借贷模型也一度非常警惕。因此,Lending Club花了5年时间才完成10亿美元的放贷额(2007-2012),不过等到通过监管审查、消费者和投资者慢慢卸下防范之后,这些公司开始迅速生长。该公司仅仅花了一年就完成了20亿美元的放贷额(2013)。

截至2014年第一季度,Lending Club的放贷总额已经达到40亿美元之多,该公司和Prosper保持稳定增长的原因之一在于他们非常耐心,并把可计量的增长融入骨子里。以Lending Club为例,他们花了相当长一段时间打好基础——在SEC登记,获取消费者和放贷人的信任,在避开次贷借款人的同时实现了增长。他们严格按照发展战略进行度量,只有上一阶段完成时才会执行下一步计划。

正如我们所见证的那样,Lending Club在过去五年中大获成功,逐渐成为脱媒的代名词,另一个原因在于他们采用了一个许多成功科技公司(如eBay和亚马逊)所使用的商业模型,从而使得自身定位有别于传统的放贷者(以及其它的创业公司)。

很少有人谈及这一点,不过Lending Club和Prosper有别于其它公司的关键一点在于他们是一种市场。而大部分其它放贷者不是。其他公司借钱的途径要么是暂持信用额度,要么是借出自有资本。然而Lending Club和Prosper通过P2P的借贷市场将买家与卖家连接起来。正因为这个至关重要的原因,他们规避了其他传统放贷者可能存在的资产负债表风险。

移动与账单支付、处理等的脱媒

当然,脱媒的动荡带来的机遇远远不止于借贷领域。智能手机以及我们整个世界与日俱增的移动性正在改变游戏规则。企业的消费化以及商务领域的“BYOD”( bring your own device,带上你自己的设备来工作)趋势表明,手机和平板正在成为企业和消费者世界中根深蒂固的元素。

Intuit、eBay/PayPal、Mint.com这些公司开始推动脱媒的车轮,如今新一代公司(如Square、Braintree、Dwolla、Simple、Venmo、InDinero及Check)则在其基础上再进一步。朝着这个方向前进的不仅只是创业公司。消费品牌巨头们借助创业公司和新兴的手机网络之力杀入了银行控制范围内的传统领土。星巴克通过与Square合作在成千上万的门店中安装了Square收银机,这还只是许多知名案例其中的一个。

在银行传统上垄断的小企业领域,Square、Intuit和Paypal(甚至包括亚马逊和Groupon)也正在扮演“脱媒者”的角色,将信用卡处理交到中小企业和消费者的手里。不仅如此,他们还与其它服务捆绑起来,一同处理并向中小企业兜售。

普通消费者与日俱增的移动性使得企业能够迅速成长为传统意义上只能由银行扮演的角色。Check就是其中之一,他们针对银行采取了“迂回战术”,让消费者能够在一处对所有重要的银行信息、票据进行整合和管理——即他们的智能手机。[利益相关:我是Check的投资人。]消费者不必再前往银行、公用事业公司等等网站,Check为他们在同一个地方整合了所有这些服务。

第一代金融科技公司(以及银行)再一次注意到这一趋势,举几个就在眼前的例子:今年2月西班牙对外银行(BBVA)以1.1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Simple;2012年Braintree以262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Venmo;去年9月PayPal以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Braintree;而5月份Intuit以3.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Check。

第二层服务的脱媒

随着人们对银行系统丧失信心,移动性与日俱增,中小企业开始掌握了一定的控制权,我们也开始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抛弃了传统的银行,张开双臂拥抱虚拟市场。正如Lending Club和Prosper利用了信贷危机时难以贷款的机遇那样,Kickstarter、Indiegogo、Venmo、Crowdtilt和Fundly这些市场让消费者或是企业有了更方便的途径来测试、搭建他们的产品并吸引投资,投资企业,筹集资金,给好友付款,完成微支付。[利益相关:我的公司是Fundly的投资方。]

脱媒现象也开始渗透入其它一些“古老的”金融服务市场,比如财富顾问行业。和银行业并无二致,财富顾问是一门效率低下的山寨产业,一般来说都会收取一大堆费用,严重缺乏透明度。Wealthfront、Betterment、SigFig、FutureAdvisor等等公司则致力于帮助消费者尽可能地降低费用,提高收益。[利益相关:我是FutureAdvisor的投资人。]

这些机构在传统意义上扮演着上述服务的唯一提供者,长期以来稳固保持着相当的市场份额,如今人们对这些机构的依赖越来越低,我们也开始看到脱媒现象出现在辅助金融服务中——也可以称作金融服务的第二层。如果说我们从过去五年学到了什么的话,那一定是脱媒绝不会停留于第二层。

接下来会怎样——比特币的觉醒?

那么,当我们展望未来,看看众筹、微金融和微贷款中蕴藏的一切可能时,我们看到的是下一代支付主干网的出现——传统意义上,人们依赖的支付主干网是银行。众所周知,转账还远远做不到即时到账——免费转账更是遥不可及。

这也是比特币以及最新形态的加密货币们令人如此激动的原因。比特币这样的数字货币拥有大大拉低交易费用的潜力。打个比方,你出售电子产品或是经营利润稀薄的业务,好比不到5%。这样一来,2.5%的传统支付费用就会吞噬掉你一半的利润。然而使用比特币可以大大降低交易费用,从而增加了他们的账面结余。

另外,许多小企业在接受国际支付时遇到了许多麻烦,然而使用分布式、分散的数字货币,国家和货币体系的重要性和相关程度就大大降低。数字货币还可能大大促进微支付的发展,尤其在移动平台上,留存记录的数字货币可能会成为Web的微支付系统,为出版发行提供支持,打个比方,读者每消费一篇文章就支付一分钱。它开辟了一套全新的货币化选项,传统意义上的付费墙(paywall)完全无法与之相比。

当然,虽说数字货币成为资金流动的自由港的前景令人激动,但是今天比特币的兑换费用依然存在,而且监管、不稳定性和真正的匿名性仍然要给数字货币打上问号。

不过数字货币的世界依然是一块充满机遇的乐园。已经被创业公司们掀起革新浪潮的其它领域离不开承销和风险评分;新数据类型的强大且丰富的功能正在重新定义数字货币世界以及传统领域。

从P2P借贷模型的兴起、移动钱包、数字投资顾问,到比特币革命,今时今日的数字脱媒表现在方方面面——所有这些都逼迫着银行去走创新的道路。对于那些致力于从根本上改善交易方式的创业公司,我们会继续为你们摇旗呐喊。

(译:顾秋实)

Startups And The Un-Banking Of America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