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权管理自己的网络形象
现如今,从他们的母亲将第一个胚胎照片发布到Facebook那一刻起,孩子们的生活就大部分暴露在公共视野之中。
在现阶段的美国,你根本没有办法从网上消失,或是将尴尬的瞬间以及网上一切的内容删除。但随着众多匿名应用的兴起,我们终于可以对想要公开的内容和保持私密的内容进行区别对待了。
这一概念至少已经传到了欧洲立法者的耳朵中。
大家看到,一个最初只是都柏林出租车司机在YouTube上面发布了乘客不愿支付打车费视频的事件,最终在今年五月早些时候在欧洲演变成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判决:个人有权将他们不希望在网上公开发布的内容删除。这项裁决要求谷歌必须遵守用户个人要求,删除他们认为侵犯其隐私权的网页链接。在该法案生效第一天,谷歌就收到了 1.2万个要求删除个人信息的请求 。据知情人士透露,仅仅几天内就有大约1000个请求最终导致某些网页链接的删除,其中一多半涉及刑事定罪。
“阅后即焚”消息服务Snapcha CEO埃文·斯皮格尔(Evan Spiegel)有可能会要求删除本周曝光的有关他上大学时所做的一些愚蠢事情的电子邮件。我们在此不会为斯皮格尔这个人或他的行动做任何的辩护。很显然,同情斯皮格尔就好像同情魔鬼一样。他就是一个 混小子 ,这些电子邮件里面的内容下流粗俗。然而,对一个19岁的大男孩在上大学时写给哥们儿的电子邮件大加批评,这种做法恰当吗?诚然,他那时并现在年轻不了几岁,但这一切都是在他掌舵一家重要的科技公司之前发生的,在他看到,将这些污七八糟的私人电子邮件发送给哥们儿,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我们当中有谁不想具备一种能力,可以将我们在网上做过的一些事情彻底抹去呢,尤其是在年轻时候做过的事情?但是,正如Secret上面的帖子所暗示的,我们都是凡人,曾经做过一两件现在看来十分荒唐的事情,而如今则希望这种事情能从我们的生活中彻底消失。这或许正是匿名应用在孩子们中间如此受欢迎的 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
随着Snapchat、Secret和Whisper等匿名应用的崛起,我们在网上可以成为自己希望成为的人,而不是那种别人希望我们能成为的人。
由于担心母亲因为我的政治信仰而惶恐不安,我在Twitter上面只是有选择性地发布一些东西,而这些东西是我不敢在Facebook上面发布的——至少在她发现Twitter之前一直是这样。一个人觉得应该是重造自己呢,还是一切重新开始呢?
除了匿名应用,还有像 Pictoguard 这样的完整服务,专注于帮助人们在线管理他们的声誉。甚至连 DuckDuckGo 之类的在线工具和搜索引擎也承诺不去追踪我们的在线活动,试图给我们增加一层安全感,即我们从事的事情的确是我们自己私人的事情。
用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话来说就是,“要赢得好的声誉需要20年,而要毁掉它,5分钟就够了。”这句话用在我们能从网上发布哪类信息上再贴切不过了,随着这一代年轻人渐渐长大,那些个浪荡不羁的瞬间会开始影响他们成人以后的生活。
在容易犯错的青春时代过去以后,应该留下多少当年的痕迹呢?我们是不是不应该具备这种能力呢,即在减少这些尴尬瞬间的同时,又可以重新编写我们自己的网络故事?(编译:皓岳)
You Have The Right To Manage Your Own Online Perso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