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聚变创业公司Helion获得Y Combinator和Mithril的投资
核电工程师们现在正面临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建造出一个产出能量比消耗能量更高的核聚变反应堆。跟量子计算一样,核聚变发电经过了数十年的研究,但是它的结果还停留在概念验证的阶段,目前还没有可以投入商业使用的硬件。
因此 Y Combinator 和 Mithril Capital Management 联合向 Helion Energy 投资150万美元这条新闻还真的有点令人感到意外,Helion Energy是一家位于华盛顿州雷德蒙德的创业公司,它计划建造一个可以打破能量投入产出平衡的的核聚变反应堆,这是一个在几十年时间内都久攻未破的难题,但是Helion的CEO大卫·柯特利(David Kirtley)表示它的公司可以在3年之内实现这个计划。
Helion 由四位来自 MSNW 的科学家创办,后者是一家从华盛顿大学独立出来的机构,专注于将等离子物理的研究成果转化成用于航天和发电领域的商业设备。
这几位科学家之所以离开之前的公司,是因为他们决定利用其他领域的先进电子技术做出磁惯性限制的核反应堆。
这是 Mithril 在今年了解到Helion之后就对它感兴趣的主要原因之一。“这支创业团队之前已经花了10年的时间来研究这个问题。在2003年到2009年期间,他们尝试了很多不成功的方法,也走了很多的弯路。”Mithril的管理普通合伙人阿杰伊·罗扬(Ajay Royan)在电话上向我透露。
这支团队发现了空间推进领域正在研究的新技术,它的智能栅极可以用于控制核聚变过程中的等离子磁场,甚至可以通过“挤压”等离子来提升核反应的速度。
Helion的做法跟 ITER 不一样,后者是联合国际的力量建造出世界最大型的实验核聚变反应炉,但Helion的目标并非设计一个大型发电站。他们选择这样做有几个好处,首先是他们觉得建造一个投入产出相当的反应炉所需的成本会远远低于 500亿美元的成本 ,而且在实现大规模等离子核聚变试验方面,他们的计划要比ITER的目标2027年超前许多。柯特利表示他们预计设计出一个投产相当的反应炉“只需要几百万美元”。
这家公司没有打算一开始就建造一个千兆瓦级的发电站,而是希望取代一些更小型和分散的发电站,比如一些在燃料运输不便的地区中建造的柴油发电厂。现在“最优”的解决方案都不能很好地满足这种市场的需要,而且他们进入这个领域的阻碍要比跟大型发电厂进行对抗轻易得多。
这支团队认为他们设计的发电站一旦开机运行,它在供电价格方面会有巨大的优势。他们设计的反应炉会收集每次脉冲的带电粒子,也就是说他们的反应炉在发电的过程中不需要使用造价高昂的涡轮机。这种反应炉的燃料是氢的同位素氘,这是一种在海水中大量存在的元素,所以它的发电成本会比柴油更低。
在理想的情况下,Helion将在未来几年走上正轨。他们希望实现投产平衡,并在C轮融资当中筹集大量的资金,用于建造可以提供可靠、零排放能源的反应堆,同时不会产生任何的核废料。如果他们能够从偏远地区的小众产品发展成为大型的发电站,到时我们要依靠化石燃料来维持生活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这是一项造福于全人类的事业。
正是这种长远的理想促使了Y Combinator的主席山姆·阿特曼(Sam Altman)在一年半之前开始寻找核能发电方面的投资机会。“每当有全新的廉价能源出现的时候,它都会对人类的生活水平产生巨大的促进。”阿特曼在本周较早前向我表示,“清洁、安全、可再生的能源是我们能够为欠发达地区提供的最好的东西。”
话虽如此,但是三年的时间也不算短。很多公司都在这样的时间段中遇到了发展瓶颈,有些甚至会面临倒闭,而且大部分这样的公司都不是向Helion那样走在等离子物理技术的最前沿。
事情可能会按照Helion的计划那样顺利发展,也有可能最终发现缺乏建造反应堆的关键原料,导致项目难度超出预期,这是他们就不得不再为研发工作投入1亿美元。
根据罗扬的说道,这次Mithril和Y Combinator之间的合作是希望帮助Helion度过未来几年的难关。Mithril在Helion的A轮融资当中投入了“超过100万美元,我们希望投资的是能够持续发展的公司”。柯特利、阿特曼和罗扬他们几位在跟我的谈话当中都强调了一点,就是现在YC会向旗下的孵化企业灌输一种独特的文化——在保持快速发展的同时要准备好解决发展过程中随时会出现的问题。
时下最热门的投资对象似乎是Uber这样的公司,所以能够看到有投资者肯向希望解决重大问题的公司投入数百万美元也是一件好事。虽然这项技术迟到了几十年(2015年也即将到来),但是核聚变技术的每一步发展都能让我们更接近以下的情景:(译:consideRay)
图片来自 Helion (图片经过调整)
Y Combinator And Mithril Invest In Helion, A Nuclear Fusion Start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