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究眼熟的 Vinci 智能头机

TechCrunch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不是很久之前,美国人庆祝了“回到未来日”,第一集上映的时候我还没出生,所以没有什么感觉,不禁让我慨叹时间的流逝。在制作电影的时候,2015 年还是个相当唬人的时间节点,可是该来的总是会来。其中我感觉最可贵的是,里面提到的大部分品牌居然都没有死掉,而且多多少少践行了 30 年前编剧对未来的猜想,不过从另一方面看,历史的发展确实无法实现超级跃进,只能兜兜转转沿着一条存在却不好说明的路走下去。

要让我说,现在拿到的这只 Vinci 智能头机,却感觉让我回到了过去。

六月份的时候我就给 Vinci 头机写过一篇报道,当时他们还没有推出零售版,我只是基于当时了解的情况给了 Vinci 团队一些评价和建议。现在正式版推出,媒体几乎一边倒地批评,似乎一下子把几个月前自己是怎么认同这部智能头机设计理念和创始人个人魅力的事情抹得一干二净,这样很不好。

四个月后再次见到 Vinci 头机,拆开它的包装,拿出拥有主人独家刻印的价值 1599 元的市售版真机的时候,我并没有太多眼前一亮的感觉。

2086624346

不过头机的包装不错,用料相当大方,不是一般创业公司习惯的小米包装(适合快速回收),很多地方花了小心思,这点也契合 Vinci 崇尚设计的气质。

我们还没有对 Vinci 进行拆解。据官网介绍,它采用了 ES9018k2m DAC+OPA1612 的组合,辅以 Dirac HD Sound 音质提升技术,前端配置和国内主打音质的智能手机解决方案相同,这点还是要赞一个,至少在方寸之间是舍得用料的。

头机的手感和 Beats 耳机的相仿,塑料头梁我刻意掰了一阵,还是很耐用的样子。不过做工确实有些小瑕疵,比如 LR 刻印没有居中,金属连接处合不紧实,当然我相信这只是个别情况——因为其他头机的做工瑕疵可能不太一样。

硬件创业的难度就在于解决渲染图和实物之间的矛盾,Vinci 在手板之后进行了几次更新,终于变成了现在的这个 1.0 形态和对应的使用场景——运动耳机和运动。不过,虽说运动耳机基本都是小而防水的取向,带大耳机的人也还是有的,但若水平不佳则会比带一般运动耳机的更容易被当做傻冒。另外,对于平时没事儿耳朵上要出点响儿的用户,Vinci 也可以作为首选,但是对曲库稍微有那么一点自主选择意愿的用户,这款耳机确实没办法。

当然,Vinci 也提供了普通耳机模式,只要把耳机线一头连着头机一头连着手机或者其他前端就可以了,平时不太听蔡琴,我拿了一些 Radiohead 的歌试了一下,感觉还是不错的,可是手机寻找信号带来的杂音干扰却时不时让我心烦,不知道这点 Vinci 在设计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到。

另外还有一些小瑕疵,比如这款可以插 SIM 卡的耳机(信号辐射的潜在忧虑就先不提了),究竟支持 3G4G,移动联通电信,这个我都没找见包装盒里有指示,不得不说是包装设计上的遗憾。另外这块 3.2 寸屏幕的分辨率真的有回到 iPod 时代的感觉,好像有很久都没有看到像素点如此清晰的屏幕了。

总而言之,Vinci 的移动音频解决方案确实不差,但是功能上真的非常零散、单薄,使用基本是在卡顿和对触摸板的拍打中进行的。作为这家创业公司的第一代产品,我并不建议消费者尝鲜,尤其是在其价格达到了 1599 元,这样一个少点钱能买 iPod,加两百能上采用同样音频解决方案的国产音质手机的尴尬位置。我希望未来 Vinci 还是抛弃头机的概念,专心做一款既有设计感,在功能上也可以和 Sonos 比肩的产品,至少先做一个手机应用。Vinci 有资源和资金,希望他们可以做得更好。

最后话说回来,在 Vinci2.0 还不见踪影(创始人说半年后迭代)的当下,有没有一个能无忧无虑只要带上就能有音乐的大耳机呢?有的,那就是——四六级听力耳机:便宜、专业人工选曲、辐射低、简单易学,你值得拥有。

2056552384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