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圈的黑暗森林法则

TechCrunch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科技圈的黑暗森林法则

曾经,我们都是乐天派,相信科技让我们更富足,同时也让我们和环境和谐共存,甚至创造全新的世界。互联网可以给我们自由表达的机会,从而消除国与国的界限,让人们拥有更加亲密的关系。每当创新出现时,我们是怎么期待的,你还记得吗?

我刚读完刘慈欣《三体》三部曲中的《地球往事》。剧透的内容就不说了,基本上讲的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悲情故事,从我们对主动接触未知文明的乐观期许,到绝望悔悟的转变历程,因为整个宇宙是一片「黑暗森林」。「黑暗森林法则」认为,文明之间会互相猜疑。所以它们不敢暴露自己,以免被当做是一种潜在威胁消灭。

现实和小说有几分相似,我们对科技的恐惧与日俱增,愈发不信任它提供的一切,甚至会假定它是不怀好意。比如最近火的不行的十年挑战——《连线》的文章认为,这场声势浩大的网络运动其实是 Facebook 为了骗我们参与面部识别人工智能的训练而故意设计的。

我非常怀疑上述阴谋论,并不是因为我对 Facebook 的「善」还存有一丝信念,而是因为他们早就收集了大量的照片和数据,以及更准确的标签。《连线》文章里说我们在用 Facebook 到现在无意识上传的图片并没有精确的标记,那“10 年前的我” 这样的标签就真的准确吗?我非常怀疑。这个活动的数据量还不足以影响整个系统。

对我来说,这足以看作是一个典型案例——去解释在多数人眼中,科技圈是怎样一步步的变成了黑暗森林。如今,所有的技术看起来都更像危险,除非能证明它是无害的。就在不久前,情况还完全相反。为什么会变成了现在这样?为什么?

部分原因可能在于我们太过「恨铁不成钢」。数不清的财富和名望让科技行业成为世界的权力中心。所以人们自然而然地认为科技更有可能去推进(不是去弱化,更不是去中断)新世界秩序的重建。然而,科技从未和人类秩序有关,那是民主政治该做的事,这点人们似乎已经很难理解。不难发现,这些年来民主制度反而让社会开了倒车,即便如此科技也不应该为此背锅。

就这种「科技黑暗森林」的观点,我有很多话要说。也许是因为对大多数人而言,科技更像是一种魔术。拿人工智能举例,还是《连线》的那篇文章,就连专家也无法就技术上的需求达成一致,更不用说具体到它会怎样运作,或去详尽地解释它的工作原理。

把科技视作魔术的做法并不仅仅只出现在人工智能领域。有谁能告诉大家从按下开关到灯亮的期间都发生了什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短信的工作原理?或者,为什么区区几度的全球气温变化就能成为数十亿人的末日之灾?

我们在害怕什么?是我们并不了解的东西。科技就是这种黑暗森林,因为对大多数人来说它就是一种魔术般的存在。

然而,问题在于,这种「魔术」恰好成为了我们解决诸如气候变暖等当下难题的唯一解。我们已经生活在充满恐惧但又难以名状的黑暗森林中,但这和新技术无关,相反,它们是旧技术的使用超出了地球的承载程度所导致。气候变化是我们对当下周遭世界快速变化的即时感受,而科技正是指引我们走出这种现状的火光。

从长远来看,这团火光在理论上来说也许将会成为某种威胁,但这并非它的本意。确实,在这颗星球上的许多地方,恶人在用科技做着恶事:洗脑、压迫、牟利……然而,火可以是危险的,只取决于你怎么用它。我们应该卸下自我保护,试着重塑乐观,试着重拾希望,试着找回信仰。新技术并非生而为恶,哪怕是 Facebook 开发的。

当然,科技也不是生而为善。我们要面对它,无论我们接受与否,作为地球上的一份子,我们都已步入一片异常真实的黑暗森林,那些陆续而至的科学技术则是我们的唯一法门。如果我们从最开始就认定这是一条满是陷阱的歧途,那么这条求生之路的重建就绝非易事。是的,质疑是一种必需品,但请不要让画地为牢和自欺欺人成为我们的唯一选项。

Technology’s dark forest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TechCrunch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黑暗森林法则最新科技产品科技ppt磁悬浮音响新科技产品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