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iftKey 的退出时机恰到好处

TechCrunch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今天又有另外一家欧洲创业公司被美国科技巨头收购。来自伦敦的联想输入法应用开发商 SwiftKey 在今天确认它已经被微软收购。有知情人士透露此项交易的 价格为 2.5 亿美元 ,SwiftKey 和微软双方均未给出明确的收购价格。

对于一款如此受欢迎的应用来说(SwiftKey 的 Android、iOS 和 SDK 产品已经达到了 3 亿台设备的装机量),接受收购似乎是一个不太寻常的选择。不过这也许是最适合 SwiftKey 的归宿,因为联想输入技术应该是系统必备的功能,而不是一个锦上添花的插件。再者,输入法应用也无法像某些即时通信那样,它们没有成为一个独立平台的明确途径。

在前智能手机的时代其实已经出现了一些基础的 文本联想输入功能 。尽管 SwiftKey 一直在吹捧自己的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核心技术能够达到接近心灵感应的联想效果,但是随着移动操作系统平台也开始在这一领域发力,它能够实现的功能差异也变得越来越小。

例如,苹果在 2014 年 6 月 为 iOS 8 加入了下词联想功能——当时它还首次向第三方开发者开放了 iOS 系统全局输入法的接口。后一项举措实际上为 SwiftKey 带来了大量的潜在竞争对手。尽管 SwiftKey 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将自己的活跃使用设备从 2014 年中的 2 亿台增长为现在的 3 亿台,但是 iOS 生态的开放似乎并没有带来 SwiftKey 所期望的用户增长。

TechCrunch 在 2014 年中对 SwiftKey 的联合创始人本·梅德洛克(Ben Medlock)进行了一次采访,当被问到他们有没有打算成为一家拥有 10 亿用户的公司时,他 表示 这个量级并非“完全不可能达到”,他当时的说法是 SwiftKey 的 iOS 应用很快就能达到 3 亿到 4 亿的用户。

“从现在触屏设备的快速增长来看,我认为我们还是有机会达到 10 亿终端用户的。”他在当时说道,“采用了这项技术之后,我们目前拥有 2 亿多台(活跃设备)——这个数字是来自授权协议和应用下载的结合……我们现在正逐步将重心转向应用分发工作。”

结果,SwiftKey 现在只能达到 10 亿用户的三分之一,而且他们当中的大部分都来自 Android 平台。(不过 SwiftKey 在 2010 年就登陆了 Android,而进入 iOS 是在 2014 年秋季的事情。)

这家位于伦敦的创业公司成立至今已有 8 年的时间,但是它的总融资金额 还不到 2200 万美元 ,它之前的投资者包括 Index、Accel 和 Octopus。因此,与其在这个竞争日渐激烈的领域维持和发展独立的应用业务,还不如及时退出来得实在,这样至少还可以回报之前的风险投资者。

SwiftKey 在早年是一款收费应用,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的出现,它在 2014 年中转为了 免费增值的模式 ——它免费提供了自己的核心功能,然后推出了一个主题商店作为初步的变现手段。但是这款应用的数亿用户本身都是比较注重效率的人群,所以向他们销售花哨的键盘壁纸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真正可行的商业模式。免费提供核心功能的举措也影响了 SwiftKey 原有的 OEM 授权业务。(SwiftKey 表示这是扩大它的新兴市场覆盖率的一种方式,而它的授权模式本来就无法覆盖到这块市场。)

尽管它声称自己还有其他的付费内容计划,但是它的重心似乎是通过免费提供应用来获取更多新用户,而不是从现有的用户群体中获取利润。如果你的最终目标是被收购的话,这其实是很合理的做法,因为用户数量会对收购价格产生很大的影响——你是在向你的买家出售自己的覆盖范围。

当然在微软这边看来,它盘算的是自己要为 SwiftKey 的用户群体支付多大的成本,而这批用户又能为 Cortana 人工智能助理的普及带来多大的帮助。不过既然微软收购 SwiftKey 明显是为了推广 Cortana,那么这里就引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 SwiftKey 不自己开发一个人工智能助理呢?这样还可以增强和扩展它的联想输入法应用。

这种做法也许还能实现平台化。联想输入法技术和虚拟助手之间显然存在可以互相促进的地方,因为虚拟助手的用途本来就是通过处理大量数据得出有用的预测,微软肯定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

那为什么 SwiftKey 不这样做呢?一言以蔽之:风险。如果现在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简单地把自己卖给一家现有的科技巨头;另一个是亲自开发、推广和维护另外一款自己不太熟悉的产品——同时还要面对来自众多科技巨头的直接竞争(比如苹果的 Siri、Facebook 的 M、亚马逊的 Alexa、Google Now、微软的 Cortana……)这么看来,对于 SwiftKey 的联合创始人来说,拿钱走人是一个轻松得多的选择。

SwiftKey 本身是一款在风险资本的支持下精细打磨的产品,它可能也指望可以把自己出售给其他的大型科技企业。这项收购表明在目前拥挤不堪的应用市场当中,要维持一款独立应用的运营是很不简单的——而且即使坐拥数亿用户也还是会面临变现的难题。不过这也证明了正确的发展战略可以带来相当丰厚的回报。

SwiftKey 的联合创始人在 一份收购声明中 轻描淡写地表示:“我们相信加入微软是我们正确的前进方向。”换句话说,如果他们的战略是最终退出的话,那么上述的正确方向就并不是继续作为独立应用维持运营。不过作为一家创业公司还是必须要有获取回报的战略,因此 SwiftKey 的选择是相对轻松的退出,而不是把希望押在自己的未来价值之上。

毕竟超过 10 倍的退出已经相当可观了,而且这些钱是稳稳地装进自己的口袋里面的——它不再需要在竞争激烈的智能手机领域中承受未知的风险。

尽管这对于 SwiftKey 来说不算是一次特别优雅的退出,不过这个时机是非常合适的——至少能让投资者们感到满意。

翻译:关嘉伟( @consideRay )

SwiftKey’s Timely Exit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